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效果观察王洪宇

发表时间:2020/6/12   来源:《世界复合医学》2020年4期   作者:王洪宇
[导读] 观察分析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

        【摘要】:目的:观察分析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2月-2019年9月收治的76例子宫内膜异位症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相同例数的两组: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有患者38例。对照组患者服用孕三烯酮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米非司酮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疼痛评分(VAS)、卵巢窦卵泡个数以及治疗前后FSH、LH、E2以及P等卵巢激素水平变化。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后卵巢窦卵泡个数显著高于对照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FSH、LH、E2以及P等卵巢激素水平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米非司酮可以显著降低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疼痛程度,增加卵巢窦卵泡个数,对患者的卵巢激素水平无明显的影响,具有在临床上进行大力推广的价值。
        【关键词】:米非司酮;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疗效;激素水平
Clinical effect of mifepristone in the treatment of endometriosis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and analyz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mifepristone in the treatment of endometriosis.Methods: 76 cases of endometriosis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February 2018 to September 2019 were selected as the subjects of this study. According to the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they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with the same number of cases: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research group, with 38 patients in each group.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progesterone, while the study group was treated with mifepristone.The changes of VAS, the number of follicles in the ovarian sinus and the levels of ovarian hormones such as FSH, LH, E2 and P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Results: the number of ovarian sinus follicles in the study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VAS score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with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P<0.05).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levels of FSH, LH, E2 and P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P>, 0.05).Conclusion: mifepristone can significantly reduce the degree of pain in patients with endometriosis, increase the number of ovarian follicles in the ovarian sinus, and has no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level of ovarian hormones in patients with endometriosis.
        【 key words 】 : mifepristone;Endometriosis;Clinical efficacy;Hormone levels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临床上常见的妇科疾病,发病部位主要为盆腔生殖器与邻近器官的腹膜面,其对雌激素具有依赖的特点,具有复发性、侵袭性,致病机制至今仍未完全了解,但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与遗传、机体免疫功能、机体环境等因素有关。目前,临床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主要以手术、药物、针灸等为主,其中手术主要用于病情重、保守治疗无效者,但对于有手术禁忌证或病情较轻者,临床较倾向于以药物进行保守治疗[1]。本文观察分析了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8年2月-2019年9月收治的76例子宫内膜异位症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相同例数的两组: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有患者38例。其中,研究组患者年龄23-45岁,平均年龄(36.18±4.84)岁,病程4个月-9年,平均病程(4.34±0.79)年。对照组患者年龄23-46岁,平均年龄(36.25±4.68)岁,病程5个月-8年,平均病程(4.39±0.75)年。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两组患者之间的比较及分析。
1.2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经相关检查确诊后,对照组患者口服孕三烯酮胶囊,用药时间每周2次,每次间隔1日,首次用药为经期开始第1天,另一次为经期第3天,以后每周相同时间服用,剂量为2.5 mg/次。研究组患者口服米非司酮片,剂量10 mg,qd,首次服药为经期第5天,后连续用药直至下个经期停药,并与下个经期第5天再次用药,本次治疗两组均为3个月。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疼痛评分(VAS)、卵巢窦卵泡个数。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卵巢激素水平,主要包括雌二醇(E2)、孕激素(P)、卵泡生成激素(FSH)、黄体生成激素(LH)等。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当P<0.05时,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部分观察指标比较 如表1所示,研究组患者治疗后卵巢窦卵泡个数显著高于对照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部分观察指标比较(x±s)

2.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激素水平比较 如表2所示,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FSH、LH、E2以及P等卵巢激素水平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激素水平比较(x±s)

3 讨论
         子宫内膜异位症属于临床发病率较高的一种生殖系统疾病,目前治疗方式以手术、药物为主,其中手术治疗只能将肉眼可见病灶清除,对微小病灶、非典型病灶,无法完全清除,且对人体有一定损害,故近几年临床较为推崇使用药物治疗。该病经手术或药物规范治疗之后,能够有效缓解症状体征,但3个月后将有部分患者再次出现临床症状体征,达到或超过治疗前水平。随着临床研究的深入,发现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发展受卵巢性激素影响,故临床提出使用雌激素合成抑制剂进行治疗[2]。孕三烯酮是一种合成的甾体激素,为早期治疗常用药,其有较强的抗孕激素活性作用,能降低患者体内雌激素水平,抑制子宫内膜增生,减小异位内膜病灶,从而缓解患者症状[3]。但临床实践发现此药有明显的低雌激素症状,会影响机体骨代谢及肝功能,不宜长期使用。有学者提出使用米非司酮,能调节异位内膜雌
激素、孕激素,阻断内膜对激素反应性,从而抑制内膜增生、分化,使病灶缩小、消失,达到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症状。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治疗后卵巢窦卵泡个数显著高于对照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FSH、LH、E2以及P等卵巢激素水平之间比较。综上所述,米非司酮可以显著降低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疼痛程度,增加卵巢窦卵泡个数,对患者的卵巢激素水平无明显的影响,具有在临床上进行大力推广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张仲春.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疗效及其对卵巢储备功能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8,19(7):134-135.
[2]汪秀芹,申翠苹,邢海燕,等.药物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疗效
及对卵巢储备功能的影响[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9,35(15):67-69.
[3]付泽霞.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疗效及对卵巢激素的影响[J].中国合理用药探索,2017,14(8):38-39.4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