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扩张单球囊在晚期妊娠初产妇促宫颈成熟及引产中的临床效果

发表时间:2020/6/12   来源:《世界复合医学》2020年4期   作者:李明明
[导读] 观察分析宫颈单球囊扩张在晚期妊娠初产妇促宫颈成熟及引产中的应用。
         【摘要】:目的 观察分析宫颈单球囊扩张在晚期妊娠初产妇促宫颈成熟及引产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9月我院收治的晚期妊娠初产妇8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予以小剂量缩宫素引产,观察组予以宫颈单球囊扩张引产,比较两组产妇宫颈Bishop评分、促宫颈成熟效果。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6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宫颈Bishop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宫颈Bishop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干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宫颈单球囊扩张促宫颈成熟效果良好,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及应用。
         【关键词】:促宫颈成熟;引产;初产妇;缩宫素;宫颈单球囊扩张
         妊娠晚期出现羊水过少、妊娠期糖尿病、延期妊娠等情况时,为确保母体与胎儿安全需终止妊娠。引产是指用人工方法增加宫缩而终止妊娠。引产成功的前提为宫颈的成熟度。理想的促宫颈成熟方法为不造成子宫收缩过度,不影响子宫的血流量并保证胎儿与母体安全。地诺前列酮、米索前列醇等药物引产是最常用的方法,但易出现胎心过速、子宫刺激过度等不良反应,还可造成产程延长、引产失败等[1]。宫颈扩张球囊引产能够为宫颈提供一种稳定的机械扩张力,进而刺激宫颈释放前列腺素E,促进宫颈成熟。本文观察分析了宫颈单球囊扩张在晚期妊娠初产妇促宫颈成熟及引产中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9月我院收治的晚期妊娠初产妇8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2例。其中,观察组患者年龄20-44岁,平均年龄(30.56±4.58)岁,孕周36-42周,平均孕周(37.61±0.83)周。对照组患者年龄21-42岁,平均年龄(30.63±7.92)岁,孕周36-42周,平均孕周(37.76±0.79)周。两组孕妇的基本资料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行缩宫素引产,接通胎心监护仪,静脉滴注 2.5U 缩宫素+生理盐水 500ml,起始滴速为 8 滴 /min,30 分钟后未见规律宫缩者上调滴速,参照产妇的宫缩情况每隔 15 分钟上调 1 次(最大滴速为 56 滴 /min),待规律宫缩出现。2.5U 缩宫素滴完或出现规律宫缩 6~8 小时后未进入产程者,停止引产,第二日继续静脉滴注缩宫素引产(方法如上),第三日仍未进入产程者采取人工破膜,48 小时后未进入活跃期者即引产失败,采取剖宫产终止妊娠。
         观察组缓慢把球囊置于宫颈,向前推送至宫颈内部。将 40ml 生理盐水注入球囊内,球囊充盈后朝外拉紧导管待球囊紧贴宫颈内口,去除阴道窥器,于球囊内注入生理盐水,20ml/ 次,待球囊体积达到 120ml 后,把导管固定于产妇大腿内侧处,球囊放置期间需观察产妇是否存在腹痛、腹胀等不适。出现胎膜早破、高频率、高强度宫缩者去除球囊,球囊未见自行脱出或胎膜早破者需于球囊放置12 小时后去除,立刻采取人工破膜,并查看羊水状况,胎心监护,2 小时未出现有效宫缩者予以小剂量缩宫素(方法同对照组)以促进宫缩,人工破膜 12 小时后仍未见进入产程者即为引产失败,并采取剖宫产终止妊娠。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显效为Bishop评分上升>3分或12小时内临产;有效为Bishop评分上升2~3分;无效为Bishop评分上升<2分或引产失败。比较两组产妇引产前及引产12 小时后宫颈Bishop 评分。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当P<0.05时,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如表1所示,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6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例(%)]

2.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宫颈Bishop评分比较 如表2所示,两组患者治疗后宫颈Bishop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宫颈Bishop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干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治疗前后两组宫颈Bishop评分比较

3 讨论
         引产为终止高危妊娠的有效方式,基本原则是尽可能选择阴道分娩,降低剖宫产与阴道助产率。对于有引产指征者,可通过促宫颈成熟以提高引产的成功率。缩宫素采用静脉滴注,操作简单,成本低廉,但药物起效慢,引产时间长[2]。同时长时间的引产会增加产妇心理压力,进一步加大阴道分娩的难度,导致阴道裂伤、胎儿窘迫的发生率增加。此外,静脉滴注缩宫素期间需采取持续性的胎心监护,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产妇的活动,进而降低其耐受性。宫颈单球囊扩张是一种非药物性引产方式,单球囊置于宫颈口后,通过持续性压迫与扩张宫颈管的机械性刺激,诱导宫颈成熟,并引发宫缩[3]。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6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9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宫颈Bishop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干预后。综上所述,宫颈单球囊扩张促宫颈成熟效果良好,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及应用。
         参考文献
[1]孙丽红,付玉芬.宫颈扩张单球囊在晚期妊娠初产妇促宫颈成熟及引产中的临床研究[J].中外医疗,2019,38(16):23-25.
[2]金筱筱.宫颈单球囊扩张在晚期妊娠初产妇促宫颈成熟及引产中的应用[J].中国乡村医药,2016,23(18):32-33.
[3]金翠云,罗柳珍,吴雅琦.COOK双球囊和缩宫素促进宫颈成熟效果及引产安全性的对比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7,32(23):6048-605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