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市政供水管网的优化配置与管理探讨

发表时间:2020/6/12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5期   作者:刘军
[导读] 摘要:城市供水管网是供水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拉玛依市水务有限责任公司  新疆维吾尔  834000
        摘要:城市供水管网是供水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结合城市远期发展规划,并借鉴城市路网中“高速公路模式”的理念,逐步构建城区供水主干环网,以达到优化管网布局,平衡区域水量,在环网内形成水循环的目的。另一方面,利用城市建设和旧城区改造,同步进行供水管网改造,达到改善水压水质并优化配水系统的作用。对供水管网进行科学布局并优化改造,双管齐下,方可真正实现科学的供水管理。
        关键词:城市市政;供水管网;优化配置;科学管理
        1.我国目前供水管网现状存在的问题
        1.1管网布局不合理
        由于初期国家缺乏远期的城镇总体规划,因此初期城市供水管网大多分布在人口集中的区域以及一些工业用水大户,线路主要沿着城区道路铺设,主干管网布局比较随意,未能形成完整的环网。随着发展中心、产业投向、主要用水户所处区域等不断发生变化,供水管网出现较明显的断环现象。
        1.2管网建设滞后
        当前供水管网建设滞后于水厂建设,使供水管网成为城市供水系统中的薄弱环节,管网负荷逐年增加,供水压力和供水安全问题日益突出。随着城区的不断发展,用水量发生很大的变化,但原有的陈旧管网却未能同步进行合理的改造。
        1.3管材落后
        早期管材多为水泥管和未防腐钢管,水泥管抗震性能较差,受地质条件和热胀冷缩作用的影响,容易发生爆管现象。未防腐钢管由于运行时间较长,大多没有内防腐层,管内结垢严重,管径缩径严重,导致水压偏低,水质变差,易出现黄水、浊水现象。
        1.4管网跟踪不足
        另一方面,缺乏专业的管道测量仪器和测量人员进行管道测量跟踪,导致管网数据信息缺失。
        2.城市市政供水管网优化配置的局限性
        2.1缺乏城镇供水专项规划
        一般来说,城镇总体规划每五年或十年更新一次,然而城镇供水部门却未能根据城市规模、居住人口、经济发展方向、各区域用水需求等参数同步进行供水管网规划设计,形成供水专项规划科学地引导供水规划。
        2.2资金需求量大
        目前城市发展呈现由城区向郊区发展的趋势,工业园区逐步远离城区,相应的交通枢纽也在同步建设,这必然需要同步构建新的管网系统,工程的资金需求很大。而旧城区老化管道的改造也是刻不容缓的,对于密集且规模较大的中小口径供水管网络,其修复费用较更新管道而言要高得多,从而导致整体工程造价大大增加。并且时间越长,实际需要改造的管道规模就越大,投入的资金也需要更多。
        2.3施工条件不足
        一般情况下都是采用挖埋管的方式来开展城区供水管网改造工作,而部分占用公共面积较大的供水管道多集中在人流密集、交通繁忙的路段,因此只能在不影响正常交通运行的情况下进行局部施工。
        2.4协调难度较大
        管道施工会涉及征地拆迁的问题,特别是有关企业或政府用地和油田用地,协调难度更大。管道施工还需要与其它单位(包括国土规划单位、市政单位、交通职能单位、相关管线单位等)开展多方协调工作。供水规划方案往往因协商不一致而夭折,或因为施工协调困难而被迫取消。
        2.5对环境及居民生活影响大
        改造供水管道工作,首要工作便是路面开挖,暂停供水,因此会大大影响到居民的日常生活以及出行。不仅如此,在施工过程中还会产生大量的灰尘、噪音以及泥水,不但会污染环境,还会降低居民的生活质量,供水管道的改造工作始终难以得到民众的全面支持。


        3.城市市政供水管网优化配置与管理措施
        3.1供水管网“高速公路模式”的理念
        供水管网设计“高速公路模式“的理念首先是由同济大学王荣和教授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理论的核心思想是:在一个城市供水主干管网的规划设计中,可根据城市远期用水量进行设计,无需考虑城市发展各个时期的用水重点和方向,从而避免由于供水重点发生变化而对现有管网系统进行大范围改造的问题,使管网的适应范围更广。(1)主干输水管环网对于一般城市,其主干输水管道应当根据城市规模、发展方向、地域等的不同布置成“内环线”或“外环线”,并与水厂相连成网。(2)环线只与配水主管相连在城市主干输水管网的环线上,应只与配水主管相连,不接配水支管,这样有利于减少局部水头损失,保证终端用水户的水压。(3)城区与开发区相连一是中心城区供水管道成环成网布局,确保城区供水稳定安全;二是根据城市远期规划,在城区与开发区之间的主要道路同步建设管线,最终实现城区与开发区供水一体化。
        3.2优化城市
        供水管线系统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增多,市政供水系统也在不断的优化。合理布局供水管网对于供水的运行情况有直接的影响,并在一定程度上与工程的投资管理和维护息息相关。市政的供水管网的合理布局设计要符合以下要求:首先,供水管线的布置要符合城市的整体规划,将新旧管网体系相结合,并进行扩展。其次在适合城市整体的规划与分期建设的供水管网系统的布局要求之下,要充分的考虑发展的空间与可能性,使得供水管网可以均匀的分布在整个区域里,并且保证用户有充足的水与水压力,以确保可靠安全的供水管网的建立;在供水管网出现故障时,需要铺设管道的距离短,减少供水管网量的成本;依据地形与水的位置、具体的条件下水的分布与消耗等,充分考虑选择分区发展。
        3.3优化城市管线设计
        在对供水管网扩建以及改建时,设计人员应充分利用现有管道,积极创新。第一,如果设计时将原管道线路改变,则设计人员可以沿着管道增加新的管道。第二,如果管道中有部分管道不与其他管道相连,则可删除之前管道,之后再建设大口径管道。第三,如果扩张管道网络,则需建立道路铺设的管线以满足新管网的需求。在对管网进行扩建和改建时应遵循如下原则:重视旧管网与新管网的结合,并采用节能环保抗干扰能力强的类型材料来替代废弃的、严重泄漏的以及老化的管道;将管道的抗腐蚀性能提高,将其故障率降低。要想实现建设效益最大化,则应当要在提高建设质量的同时降低其成本,所以,新敷设的管道应当尽可能与重建方向相同,降低建筑与勘察等费用支出,以便管理部门的街接,有利于降低运的营成本,减少了二次浪费。
        3.4优化市政供水管材的设计
        供水管道材料的选择不仅仅关系到市政供水管网进行优化配置的质量,而且还能节约建设成本。建设工程师需要依据实际情况分析不同地方的管道所承受的不同的外部压力情况,管道承受压力较轻的部分可以采用一般的管材,在外部压力较大的地带,可采用耐压能力较强的管材,做到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并且,采用新型节能环保的管道材质,优化市政供水管网的配置。
        3.5做好城市市政供水管网建设监督和验收
        市政供水管网建设所具有隐蔽性,我们很难在短时间内发现其是否存在着施工质量问题,对此为了确保其优化配置质量我们需要做好建设监督和验收工作。首先,在城市市政供水管网建设监督上,笔者认为采取全过程监督方式最为恰当,这样一来可以最大程度地保障供水管网各环节施工都能达到设计与方案要求。其次,市政供水管网验收上企业应当根据相关标准、规范,并会同监理单位进行验收,重点在于确保诸如埋深、接口、管线安装等方面是否达到要求。
        结语
        供水管网的优化配置和管理是一项庞大、系统的工程,要使管网能够达到高效优质、降低投资、节约能量的目的,需要在科学合理的设计方案前提下,注重施工环节,提高施工质量,运行现代化科学技术。在工程中要以稳定、合理、成本最优化、旧管合理升级、污染处理、紧急处理为综合考虑方向。保证达到降低资源、保证运行的目标,保障人们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创新运维模式畅通排水管网[J].本刊.城乡建设.2017(15)
        [2]城市市政给排水管网的优化配置与管理探讨[J].夏敏.江西建材.2016(0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