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马店市华中公路设计有限公司 河南驻马店 463000
摘要:目前我国公路桥梁施工建设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如何提高当前我国公路桥梁施工技术水平,成为现阶段我国建筑施工企业需要重视的问题。在进行公路桥梁施工建设中,只有提高公路桥梁施工技术水平,才能进一步使公路桥梁建筑的质量得到提升,减少公路桥梁问题发生的概率,推动我国公路桥梁工程建筑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关键词:桥梁施工;桩基施工;盖梁施工;预制梁
1导言
在公路桥梁工程建设中,每个施工步骤都存在一定的质量风险,对此,施工人员必须认真严肃对待,针对不同环节的施工技术,在施工中围绕其可能存在的问题及不足,充分结合以往工程经验,及时进行处理和改进,保证施工技术的合理性与适应性,减少给之后工作带来的损失及麻烦,保证桥梁的施工质量。
2公路桥梁施工技术类型
2.1跨海大桥技术
现如今,跨海大桥已经成为方便百姓出行的另一个交通渠道,它不仅打破了地域限制,同时也节省了百姓出行的时间,促进两地之间的交流,为国家经济发展带来极大的好处。从当前施工技术水平来看,修建跨海大桥不仅需要高技术,同时成本也非常高,需要解决很多技术难题。
2.2悬索桥
悬索桥的建筑实施难度最大,但因为地域限制等缘故,很多地区都不得不建设悬索桥。正是因为如此,我国在悬索桥的施工技术研究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也修建了举世闻名的混凝土箱型梁悬索桥,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
2.3斜拉桥
不同地区对桥梁施工技术的需求是不同的,斜拉桥就是其中之一。这种桥的数量每年都在增多,相应的桥梁施工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和提升。
2.4梁桥
梁桥的应用非常广泛,且实用性非常强。从技术上分析,梁桥是通过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施工的一种技术,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和发展非常快,占据世界领先水平。
2.5拱桥
拱桥在我国各地都有出现,它的应用形式多样,数量非常多,施工技术也在不断升级,再加上现代新元素的融入,让拱桥的施工技术更加完善。
3公路桥梁施工技术的不足与改进措施
3.1公路桥梁桩基施工技术存在的不足与改进
在公路桥梁施工中,桩基以钻孔灌注桩较为常用。桩基露筋为最常见也是最严重的质量问题之一,若未能及时有效处理,将会使钢筋锈蚀面积增大,缩短桩基寿命,威胁桥梁运行安全,因此必须及时处理。若桩基顶部发生露筋,则处理难度相对较低,根据露筋处的深度进行开挖,然后重新接桩即可。若露筋的长度很大,则有可能需要全孔返工,利用冲击钻实施冲孔,其难度不亚于在微风化层中施工,当长度为20m时,可能需要30d左右的时间,其经济损失可以达到原桩基4倍左右。导致露筋的原因为:孔径较小,孔内钢筋笼的放置未达到垂直,孔壁坍塌,混凝土坍落度不足导致包裹不严密。
当发生露筋时,应采取以下措施及时处理:当露筋是由于孔径较小造成时,其原因主要有两个,其一是钻头的直径不满足设计要求;其二则是地质缩孔。在施工开始前和施工中都要做好钻头直径准确检查,特别是在存在岩层的地层当中进行施工时,应增加一定检查的频率,即便在施工中增补了耐磨钢片,若长时间未进行检查,使磨损较大,加之钢片易出现夹锤,很难提起,最终对成孔质量造成影响。当露筋是由于孔内钢筋笼的放置未达到垂直造成的时,会有以下三种情况,其一,孔身本来就不垂直;其二,对钢筋笼进行的搭接没有处在同一直线;其三,对钢筋笼进行放置时,和中心点产生很大偏离。
保证钻孔垂直度的根本是钻机所在位置必须不变,若由于震动等原因产生变化,应立即调整;若由于地质方面的原因导致不垂直,需在施工中通过小距离层慢冲击来循序渐进,若未能及时处理,将产生一个“香蕉型”孔,导致桩基露筋。孔壁坍塌的原因为:混凝土浇筑时,因孔中的泥浆太过稀薄,未对孔壁产生足够压力,若土质情况较差,回填土松软,或护筒长度不足,都会导致混凝土和钢筋之间隔离,产生露筋。对此,在钻孔开始前,应以实际情况为依据,选择适宜的泥浆进行护壁,尽可能加长钻孔顶部的护壁长度,在回填时应尽可能夯实,成孔之后使泥浆比重符合要求,浇筑时深度测锤重量及接触面积都要满足设计要求,通常采用重量为4kg、底面直径为8~10cm的锥体可以达到良好探测效果。
3.2公路桥梁桥墩施工技术存在的不足与改进
目前在公路桥梁工程中,以薄壁墩和矩形墩较为常用。通常情况下,棱角较为突出的构件,在拆模时很容易受损,特别是棱角处混凝土保护层相对偏大,设置在内部的钢骨架无法起到应有的保护及固结等作用,对此要尽可能减少对棱角较为明显的模板的使用,并在允许的情况下延长拆模时间,待混凝土实际强度达到要求后再开始拆除,当然也可以在模板的内侧设置倒角,把锐角或者是直角更改为钝角或者是圆角,以此降低施工难度;若必须是锐角或者是直角,不允许改变,则可通过钢钉对模板相紧贴来解决。
3.3公路桥梁盖梁施工技术存在的不足与改进
在盖梁施工中,钢骨架加工制作、模板加工都与横坡存在一定关系,存在相互影响。在盖梁设计中,通常按照水平面实施计算,但断面图很多数据显示均有横纵坡,如此断面将变成斜平面,两点之间距离最短,以盖梁为中心进行旋转时,不难发现较高的一侧会向内侧移动,即盖梁中点在水平方向上的距离不断缩短,若必须确保盖梁立面和挡块都与水平面保持垂直,则骨架角度需要向外侧加大,其变化的角度和横坡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相等,但同时较低的一侧需要向内侧变化相同的角度,否则其中一侧挡块的内侧和梁之间无间距相互占位,而另外一侧却有很大的空隙。在实际的测量定位过程中水平坐标保持不变,无倾斜,盖梁垫石在水平面上不会产生变化,当挡块所在位置发生变化,若未对钢筋成型角度实施调整,则挡块的预埋筋将无法实现和骨架相垂直,存在一定角度,对焊接面仅可以进行点焊,无法达到设计与规范提出的要求,挡块牢固作用显著降低,减弱防震作用。
3.4公路桥梁预制梁施工技术存在的不足与改进
一般情况下,在图纸上可以看到支座处预埋钢板通常都有一定纵坡,钢板露出梁底约1.5cm,即在预制的过程中,预埋钢板需要比预制台座低,而在实际的预制过程中,部分承包人为防止增加施工难度或避免张拉过程中对底板带来伤害,未将底座加工成凹形,直接采用水平形,此时在纵坡调整过程中需要对预埋钢板进行支垫,促使之前向下的1.5cm变为支垫后向上的1.5cm,即使梁体高度升高3cm,桥面铺装厚度会因此增加,造成一定经济损失。若为了弥补这一缺陷而对垫石的高度进行改变,除了违反规范,在具体操作中还会产生人为错误,导致疏忽调整,产生高低不同问题。因此,在施工中,可在支座处底座使用厚度不小于2cm的钢板根据纵坡进行铺设,以实现锚固,并均匀涂抹润滑油避免在张拉过程中产生过大阻力,使梁板被摩擦力拉坏。T形梁通常只考虑纵坡,而如果采用的是箱型梁,则当弯曲相对较大时,横纵坡可能同时出现,此时可以在施工中通过对地脚螺栓的设置进行处理。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对于公路桥梁工程建设的过程之中,应该加强对于公路桥梁建设施工技术的重视。只有充分发挥公路桥梁施工技术的作用才能保障公路桥梁的质量不会受到影响,推动我国公路桥梁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彭显雷.解析公路桥梁施工技术的不足及改进措施[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9(5):163-164.
[2]花尉攀,李凯峰.解析公路桥梁施工技术的不足及改进措施[J].四川水泥,2018(11):55,114.
[3]邱太宁.论公路桥梁施工技术的不足及改进措施[J].智能城市,2018(1):126-127.
[4]丁鹏.浅谈公路桥梁施工技术的不足和解决措施[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7(17):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