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杭州供电公司 浙江省杭州 310051 2.中国联合工程有限公司 浙江省杭州 310015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在快速发展,社会在不断进步,人们的生活质量在不断提高,电力系统日益复杂,这就对其运行和维护提出更高的要求。本文主要以“常白班”模式为主,探讨了其具体的应用和实施效果,旨在说明实施该值班模式后,可以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实现人力资源的高效利用。
关键词:变电运维;值班模式;电力系统
引言
由于传统的变电运维值班模式实行的是“三班倒”的形式,因变电运维值班人员的工作强度较大,由此导致变电运维值班人员的工作效率较低并且在工作中存在着很大的安全隐患。创新变电运维值班模式,可以有效的提高变电运维值班人员的工作效率,并且保证变电运维值班人员的工作的安全性,从而使得电力系统获得更好的工作效率,促使电网企业获得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更加光明的发展前景。
1现阶段变电运维值班模式
1.1四班二倒值班方法
这是一种将运维人员分成四个组进行值班的方法,在第一天白天的时候,需要连续工作8h,第二天的夜班再连续工作16h,每4d进行一次轮转。这样算下来,每个小组内的运维人员一周的工作时间平均为42h。这个方法的优势在于,连续工作的时间和每周工作的时间都相对较短,工作人员在完成工作后可以有充足的时间去休息和进行其他工作,而且这种方法没有倒班运维的区分,这样就可以让每一个运维工作人员都可以有充足的时间去熟悉各个环节和应做的工作后再展开工作,这对值班的配合性有很大帮助,也有效的提升了工作效率。但是这种方法也有其弊端:①就在于4组之间工作交换的非常的频繁,导致工作没有连续性,容易出现一些在交班时出现一些配合上的失误。②4组的排班固定,失去了灵活性和机动性。如若遇到一些特殊的紧急情况,很难实现短时间内调动大型操作人员,无法实现及时配合其他工作的进行。
1.2“常白班”模式操作
推行“常白班”值班模式,主要是根据值班班组所在的位置和车程进行设置。如果班组在市内和郊区,成员的工作时间主要集中在工作日和夜间,还有非工作日期间。根据班组驻地与变电站的距离合理安排夜间与非工作日的值班人员,在“常白班”值班模式下,部分运维人员在非工作日或者夜间期间随时待命;如果班组在市内,会随机安排两名人员在非工作日和夜间值班,后两者的值班可以不必每次均要到达现场,但需随时待岗;如果班组路程比较远,可以启动应急处置方案,一部分人员可按照“常白班”值班方式到岗;另一部分人员需采取原来的倒班值班方式。
1.3纯三班一倒值班方法
这种值班方法主要是把运维人员分为三个组进行值班,每个组连续工作是24小时,值班结束之后休息2天,每3天轮换一次,依次循环,每个运维人员每周的工作时间为56小时[1]。采用此种值班方法的优点主要表现为以下三点:一是,值班长更容易安排当值工作,有利于统筹管理;二是,每个班组的运维人员相对来说是比较固定的,管理上比较方便;三是,没有倒班运维的区分,这样所有的运维人员都可以很好的熟悉站内各个环节和岗位的工作开展情况,有助于从整体上提高值班工作的配合性。采用此种值班方法的缺点主要表现为以下四点:一是,要求每个组的人员要比较多,这样才能维护各个环节的正常工作;二是,运维人员及排班比较固定,缺乏机动性和灵活性;三是,如果遇到特殊情况,难以实现高效的大型操作人员调动,难以有效配合其他各项工作;四是,每周的工作时间是56h,持续比较长,运维人员缺乏足够的休息时间,容易出现抱怨情绪。
1.43+N值班方法
该方法将其中一些运维人员分成3个倒班班值,执行三班一倒,剩下的运维人员则分成3个机动班和运维班,倒班和运维班每月进行一次轮转。具体的工作时间为,倒班,工作24h后进行2d的休息,三班一倒,每周工作56h。运维班,上4d的白班后休息2d,每6d一轮,每周工作42h。机动班,每周正常上班休息2d,每周工作45h。这种方法的优点就在白天的时候,在站值班力量比较强,人员可以进行灵活的调动,并配有相应的机动班,可以处理一些突发的故障。劣势就是,倒班与运维班的轮换周期长,倒班人员工作量比运维人员要大,容易使倒班人员出现不满情绪。并且在夜间人员的调动不如白天灵活,每周工作时间长,工作任务量大,工作人员抱怨的情绪较高。
1.5“4+1”值班方法
这种值班方法主要是把运维人员分为四个组进行值班,每个工作日上班连续工作24小时之后倒班,第二天白天转为运维班,或者先上运维班,然后再转24小时倒班,然后有2天的休息时间,每4天轮换一次,依次循环,与此同时,采用隔班备班的工作制度,每个运维人员每周的工作时间为56小时。采用此种值班方法的优点主要表现为以下四点:一是,没有倒班运维的区分,这样所有的运维人员都可以很好的熟悉站内各个环节和岗位的工作开展情况,有助于从整体上提高值班工作的配合性;二是,每个班组的运维人员相对来说是比较固定的,管理上比较方便;三是,白天在站值班力量比较强,人员的调配也存在较强的机动性;四是,夜间配有隔班备班,如果遇到紧急事件可以快速调度。采用此种值班方法的缺点主要表现为以下四点:一是,连续上班时间是32小时,要求值班人员必须要有非常充足的体力和精力;二是,夜间调度备班人员必须要给予车辆予以配合;三是,倒班每周的工作时间比较长,容易使职工产生抱怨情绪。
2值班模式的优化与改进
在经过长期的探索与研究后,提出了一种,在综合考虑上述几种值班方法的基础上,进行创新的方法,初设模式为六“4+N”。在这种模式下,全部运维人员将被分成10个组,每个组仅有二到三人。这其中有4个组上正倒班,剩下的6个组上运维班,而且正倒班与运维需要进行定期的轮转。运维班的6各组可再细分为,巡查组,操作板,副倒班,预备班等。模式六编排的方式:正倒班,需要进行连续24h的工作,完成工作后休息3d,4班一倒。其周工作时间为42h。运维班,每个组上4d的白班(早上8时到下午17时),然后休息2d,每6d一轮转,这样算下来每周需要工作42h。副倒班每日进站后,先要与正倒班的工作进行交接。正倒班的备班顺序为,副倒班,操作板,巡视班,备班模式六具体班制设置。每个正倒班值需要设置3个人,共需12个人,其余6个运维组每组设置2~3人,这需要根据运维站内人员人数等进行细分。我们可以假设两种情况,在F运维站内,有4名管理人员,运维人员29个人其中有2人为见习人员,扣除了12个正倒班人员后,剩下的17人可以进行1组2人,5组3人进行配置。在R运维站内,有3名管理人员,34个名运维人员包括2名见习人员。扣除了12人的正倒班人员后,余下的12人可以进行每组2人的配置。
结语
无论是对常见值班模式的分析还是对新的值班模式的设想,都是在理论情况下,在现实的工作中会由于各方面原因导致员工缺岗,且企业组织的员工培训、团队建设等活动也会影响到运维工作的正常进行,因此变电运维值班模式的选择与安排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进行。
参考文献:
[1]李运平.变电运维站规范化管理若干问题的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30:152.
[2]李昕俊.变电站运行管理模式优化的实证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3.
[3]刘跃雷.基于精益化思想的变电站运行管理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3.
[4]程爱莉.无人值班变电站运维管理模式分析及其应用发展[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6,13:45-46.
[5]杨松伟.浙江省电力检修公司变电运维值班人员绩效评估评价体系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