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民建施工中的施工技术和管理措施研究 胡捷

发表时间:2020/6/11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4期   作者:胡捷
[导读] 摘要: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过程中,我国经济、政治、科技与工程建设等诸多学术专业领域都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身份证:32082819711025XXXX;江苏鼎维建设有限公司  江苏淮安  223001
        摘要: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过程中,我国经济、政治、科技与工程建设等诸多学术专业领域都得到了一定的提高。尤其工业与民用建筑建设过程中,有诸多技术参与其中,质量要求、安全要求相对严格,操作使用技术较多。正因如此,相关操作技术关键性及重要性非比寻常,要对常用技术进行一定的分析,明确相关技术关键要点所在,并采取针对性管理措施,促使技术落实质量及落实效果进行积极提高,确保建筑建设综合质量得到根本性保障,提升工作实际效果。
        关键词:工民建;施工技术;管理措施
        1工民建施工技术要点分析
        1.1桩基技术要点
        在不同的建筑中桩基施工都是其中的重要环节,其与建筑整体的牢固性有着直接的关系。目前所使用的桩基技术主要包括静压桩技术与长螺旋技术,在使用时应与工民建工程实际情况相结合,合理的选择、使用,避免因使用过程中出现微小的偏差给工程质量带来不利的影响。在选择桩基技术时,相关人员应先做好现场勘察工作,并保证现场排水系统运行满足要求,最后确保桩基点位置的准确性,保证桩基技术的施工质量。
        1.2防渗技术要点
        防渗工作是工民建施工中的重点环节,要想保证防渗技术使用效果,应注意以下方面:①建筑外墙防渗技术。工民建工程中外墙起起到了良好的防护作用,若结构层出现渗漏问题会直接影响工程的稳定性,因此在进行外墙施工时应严格做好防渗漏施工,保证施工质量可以达到标准,同时避免在阴雨天施工。②屋面防渗技术。在进行屋面施工时主要使用的材料已水泥、砂浆为主,但是这些材料非常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这样也给施工带来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在进行屋面施工时要想保证防渗效果施工人员应控制墙面的干燥性,达到标准要求。③门窗防渗技术。工民建工程中门窗位置防渗漏也是其中的重点,因此应控制施工质量,避免渗漏现象。④厨卫防渗漏技术。由于厨房、卫生间的管道较多,所以在施工过程中应倍加关注。
        1.3混凝土技术要点
        混凝土是将水泥、砂石、水等材料按照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因此在使用混凝土施工技术时应注意以下方面:①严格把控混凝土原材料质量,确保其可以满足工程要求。②强化振捣作业。工民建工程中在进行混凝土振捣作业时应选择专业技能较高的施工人员,保证振捣器扎入位置一次到位,将插入深度控制在5cm处,有效避免给模板、钢筋所带来的振动;将振捣时间控制在20-30s,以此来保证浮浆可以浮在混凝土表面,避免下沉现象;专业的技术人员在振捣作业时应给予专业的指导避免离析现象。若采用插入式振捣器应合理的规划振捣范围并控制与模板间的距离,防止碰撞问题。③混凝土强度与工民建施工质量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做好混凝土配置工作,在保证混凝土性能的同时提高其强度与硬度。④强化养护工作。通常混凝土浇筑后的12h内会进行养护工作。拆模作业结束后可以在混凝土表面喷水,保证在7d以上,并根据混凝土具体情况对喷水频率进行控制,保证混凝土可以长期处于湿润状态。
        1.4节能技术要点
        节能技术也是工民建工程中的重要施工技术,在进行施工时应注意以下方面:①墙体节能技术。工民建工程中墙体施工所消耗的时间、资源量是最大的,因此应特别关注,合理的使用节能技术可以得到良好的节能效果。具体施工时应先制定设计方案并请专家进行论证,在提升时效的基础上减少资源的使用量。同时还应结合当地气候环境降低其给墙体带来的影响;此外在保证墙体建设质量的基础上实现资源的节约。②屋面节能技术。工民建施工时应做好屋面设计,确保其保温及吸水性,保持屋内干燥。在进行屋面节能设计时应使用隔热性能、吸附性能好的材料。在设置保温层、防水层时应与施工地点气候特点相结合,若气候比较潮湿可以将防水层设置到保温层之内;若时有大风可以将保温层设置到防水层之内,创建舒适的室内环境。③太阳能节能技术。太阳能是世界上最大的可再生资源,也是最有开发价值的能源。随着各种资源的枯竭开发、利用新的资源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将太阳能节能技术应用到工民建施工中可以有效降低能源的消耗量并可以得到良好的节能减排降耗效果。

因此在工民建工程施工时可以加大太阳能节能技术投入量,也可以节省天然气资源。④清洁能源的利用。要想保证工民建工程的节能效果,清洁能源是极好的选择并可以降低生产成本。
        2管理措施分析
        2.1加强现场建设管理
        现场建设操作过程中影响质量因素相对较多,不管是材料、技术还是落实工序、质量监督检查等,都需要充分关注并积极进行有效优化。一般来说,工序安排是现场操作过程中最为关键一部分,在进行安排过程中,需要根据具体建设需求,当前一步工序检验合格之后,进一步开展后一步工序操作。当前一步检查或质量不过关时,后一步操作不可以进行落实,因此要强化质量逐层检验、逐层审批工作,确保工作落实效果得到保障。材料采购进入现场使用之前,首先需要进行抽样检查及材料试验,当试验过关之后,进场材料才可以投入实际操作过程中进行使用,材料质量不过关则不可以投入使用。要将质量监管职能部门及岗位进行优化,明确落实相关责任制度及管理工作制度,确保将所有与质量相关的环节都可以得到控制,与责任人及责任岗位进行挂钩。在监管部门中,要不断根据具体技术差异,采取针对性验收与要点控制,确保技术操作有监管与质量方面保障,提升工作效果,确保一步步工序按照预期设计落实,规避常见工作风险,提升工作效果及工作有效性。
        2.2加强技术人员管理
        技术操作者是技术落实最关键因素,也是技术操作最根本执行人,如果执行人在操作过程中没有充足的质量意识、风险意识,那么建设质量也无法得到保障。管理工作效果也会面临很大问题。针对这一特点,要定期针对不同技术操作人员,开展针对性技术安全教育及技术质量管理意识提升,定期开展培训,确保技术人员工作队伍素质较好,专业素质较佳,可以充分有效落实相关技术,规避常见技术风险或质量风险、安全风险。
        2.3加强建设技术管理
        要根据不同工序具体技术需求,采取针对性规划、设计工作,灵活优化技术管理工作,确保可以优先选择适合落实需求的技术,规避常见技术质量风险,提升操作综合效果。近年来我国建筑建设技术方面得到了突飞猛进提高,各类高新技术不断应用到建设项目中,针对这一特点,要积极展开技术研究与研讨,优化现有技术不足之处,提升技术效果。要在实际操作中,明确工作要点及技术常见问题,不断在技术经验中获得更好的工作方式,进行实际应用,提升项目建设工作效果。要健全技术交底制度,运用现代化信息体系,做好技术资料完善、技术操作核心要点管控,精细化技术管理及建设全过程管理,进而提升项目管理工作综合效果,提升技术落实效果。
        2.4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
        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有效的弥补了工民建工程中的不足,相关的人员应完全掌握新技术的使用规律及要求等,因此来满足施工要求。工民建施工也应不断强化培训工作,明确信息化技术在施工技术管理中的作用,在与以往管理经验结合后提升施工技术管理工作效率,构建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在具体的管理工作中施工技术管理人员应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对施工技术的使用过程、操作顺序等进行实时监控,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从而保证工程建设质量。
        结束语
        如上所述,工民建施工过程中所应用技术相对较多,在采取管理措施时,需要明确技术特点及技术价值,进而根据具体情况加强现场建设管理、技术人员管理与建设技术管理,实现精细化项目管理。
        参考文献:
        [1]单吉东.关于工民建施工技术及管理措施[J].门窗,2019(24):100+102.
        [2]李媛媛.工民建施工技术及管理措施探讨[J].住宅与房地产,2019(16):242.
        [3]蒙新艳.工民建施工技术管理加强措施分析[J].居舍,2019(09):50.
        [4]赵善伯.关于工民建施工技术及管理措施的研究[J].中国设备工程,2019(04):171-17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