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蓬江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 广东蓬江 529000
摘要:时至今日,教育已经成为一个社会热点话题,与传统教育观念相比,不仅注重学生的成绩,更希望学生能够具备开放意识与创新能力。同时,创新教育理念对于中小学建筑空间开始有了新的要求,对于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以及独立自主学习的培养提供适宜的公共空间。本文首先对将开放理念与小学公共空间设计相结合的重要意义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小学公共空间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最后,对如何在小学公共空间设计中渗透开放理念,打造现代化的学习空间进行了探讨。希望能够给相关工作者以一定的启发。
关键词:开放理念;小学阶段;公共空间;设计途径
引言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水平快速提升。繁荣发展的经济也促使各行各业焕发出崭新的面貌。建筑与教育是与社会大众信息相关的两个领域,随着物质水平的提升,人们越来越渴望精神生活的富足,对于建筑物的要求不仅体现在安全、经济和适用上,同时还要求建筑物具有较高的精神层面的要求。而对于学生来说,校园环境是他们日常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促进交往的校园环境能够为其提供一个鼓励交流互动的校园公共空间,活跃学生思维,提升创新能力。而古板、局促和条块分割的校园环境则会束缚学生的思维。“青年强,则国强”,优质青年是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支撑,而优质青年则来源于高质量的教育。小学生心智尚不成熟,正处于激发学习兴趣的阶段,因此,对于小学生而言,打造一个开放、包容的空间更是无比重要。当代学校如何成为学生身心成长的场所,当代校园如何能促进学生交往互动,从而释放出学习体验的无限可能性,中小学规划设计必须重新审视的话题。
一、将开放理念与小学公共空间设计相结合的重要意义
小学校园公共空间是非常多的,活动教室、图书馆、走廊、大讲堂、操场、食堂、庭院等学生有纪律性或自发性地交流、互动、集会的空间都可以算作公共活动空间。在基础教育改革之前,教育观念还比较落后,在这一阶段,社会大众对于校园的认识还停留在“一堵围墙”、“一个屋子”、“一张桌子”的阶段,认为学校扮演的角色仅仅是传道解惑的基础平台,至于校园内环境、公共空间环境则是毫无意义的。
繁荣发展的经济条件推动了教育事业的快速进步,开放理念应运而生,这一理念旨在将学生和学习作为中心,而不是以教师、学校和教学为中心;采用各种教和学的方法手段;取消和突破种种对学习的限制和障碍;突破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培养心胸开阔、知识丰富、品行端正的新时代人才。
打造基于开放理念的校园设计是时代发展的产物。近年来,不论是社会大众,还是国家,对于教育都格外重视,素质教育理念逐渐发展起来。随着素质教育理念进校园,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除成绩之外的学生的全面发展,要求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教育观念不断革新。为了进一步落实素质教育,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着眼于公共空间的治理,致力于打造一个兼容并蓄、充满活力的校园环境。而校园公共空间则是这一观念的重要承载物。透过校园空间,便能够大致了解一个学校的办学理念与教育追求。
打造基于开放理念的校园设计是提升现代教育质量的必然选择。对于学生而言,小学阶段是其学习生涯的第一个正式环节,这一阶段,如果能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便能够为日后的学习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试想,如若遇到阴雨天气,则学生将无法进行课外活动,而在公共空间设计上表现优异的学校,则能够抵御外界环境的不利,为学生提供一个较好的活动空间。在粗燥、单一的校园环境下,学生难免会感受到压抑,这不仅不利于学生学习成绩的提升,同样不利于处于身心快速成长的6至12岁儿童的发展。
在设计江门市紫茶小学群福校区时,注重开放理念的融入,将教学、生活和运动区用连廊连接,在有限的校园用地安排尽量大的室外活动场地,创新采用教学区环形连廊联通,方便各班学生互动交往。
二、打造基于开放理念的小学公共空间的有效途径
打造基于开放理念的小学公共空间需要因地制宜,结合具体的用地条件,在创造出良好互动的公共空间,又不影响主要教学、生活和运动区的功能使用。
(一)设计理念应当与时俱进
传统的公共空间设计模式呈现为“一字型”,即仅仅重视各个空间之间的连接,而非“衔接”,完全忽略了师生与生生间的互动性,学生室内活动空间仅有狭窄的走廊等安全通道,室外活动空间,如:图书馆、操场、食堂等空间的设计也缺乏连贯性,没有以学生素质发展作为出发点进行设计,没有发挥公共空间的作用,这对资源而言是一种浪费。促进学生个性化与兴趣爱好的自由发展,弘扬学生的主体性已经成为当代教育的重点,激发学生的创造性与传承知识同等重要,新的设计框架将集运动、教学、生活于一体,着力打造学校综合体,为学生提供多角度、全方面的服务。在设计江门市紫茶小学群福校区项目上,力求使得运动区、生活区、教学区相互独立又紧密连接,形成以校园广场为中心的校园建筑群落,4座教学楼位于广场东面;广场北面有学校综合区以及两个小操场;广场南面为学校正门;广场西面为主操场区域。立面造型设计上,利用简单明快的体块穿插和虚实对比来进一步丰富建筑细节。
(二)整体建筑物的设计方案
富有设计巧思的新型校园,就像一座有着良好规划的城市:分区明确、空间多样、高效运作。在进行整体建筑物设计时,应当遵循两个原则:既要保留校园的和谐端庄之美,又要使其具有灵动性;既要满足学生对各个功能区的要求,又要使各个功能区协调配合。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如下图所示,首先,在整体建筑造型上结合紫茶小学群福校区的内在精神特征,结合紫茶小学的地理位置与占地面积,大胆创新,彰显个性,在延续学校传统建筑形式的同时,加入现代化的表达元素,使建筑更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更贴合现代小学文化特征。在表达现代小学传承传统文化的同时,也突出现代小学与时俱进的精神面貌。其次,校园包含多个功能区,学生宿舍、教师宿舍、食堂、图书馆、体育馆、操场等,创新采用教学区环形连廊联通,方便各班学生互动交往。各个功能区采用连廊相连,保证各个功能区的使用衔接,采用前瞻性的视野,集约使用土地,充分考虑规划建设的适应性、灵活性和发展性,优化空间结构。
.png)
(三)统筹规划,提前计划
俗话说到,“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设计图纸是展开后续工作的指南,只有确保良好的设计图纸才能够促进后续工作顺利展开。学校不同于商场、房屋建设,学校设计有特殊需求,需要提前统筹规划,需要将教育观念、学生的学习观念、课程观念等一系列观念融合起
来。设计的核心应该在整合当代技术的前提下,表达怎样的学校教学理念以及未来想要打造学习空间。
.png)
三、结束语
总之,学生培养并不仅仅落于课堂上,校园内的一砖一瓦、一树一花都能是教育学生的良好素材。然而,受制于传统教育观念,许多学校并不重视校园公共空间的设计,这种观念其实是无益于学生培养的。与传统教育环境相比,当今教育工作萌生出了许多的新特点,要求变革传统的教育观念,而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就是公共空间的设计。要想打造优质的公共空间,就应当从受众的角度,即小学生的特点去考虑。希望本文提出的措施能够在实践中得到运用,为打造基于开放理念的小学公共空间贡献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
[1]赵奕珂,周越.基于素质教育中的小学校园公共活动空间环境设计研究[J].艺术教育,2019(08):201-202.
[2]王健.集约布局模式下小学建筑公共空间的设计策略研究——郑东新区镇兴路小学设计思考[J].住宅与房地产,2018(08):103.
[3]秦洛峰,杨佳音.基于儿童心理发展需求的小学校园公共活动空间设计策略浅析[J].建筑与文化,2018(04):190-192.
[4]杨佳音.基于儿童心理发展需求的小学校园公共活动空间设计探究[D].浙江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