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身份证:3203821990XXXX0433 2身份证:3203821983XXXX911X
摘要:在我国建筑行业高速发展的今天,城市的用地面积不断扩大,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都是以建筑物为基础。与过去相比如今的施工技术有所发展,出现新的施工工艺和材料等。许多危险工作岗位可以用机器代替人工,但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安全事故还是屡屡发生,像高空坠落、意外伤亡等等。因此,施工单位必须重视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加强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安全监察工作。本文将从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特点、安全管理现状和具体安全管理措施三方面做简要分析。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管理
1导言
对于建筑行业来说,其现场施工的安全是整个建筑企业的关键所在,不仅与全体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息息相关,而且还影响着建筑企业未来的经济效益,为此,要想使得建筑管理更为有效,就必须实时的管控整个现场的施工。另外,在建筑施工建设的过程中,只有重视安全管理,并把安全管理工作落到实处,才能不断促进建筑行业的发展。
2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特点
2.1多个投资主体
建筑工程作为建设工程的一部分,是指对房屋建筑及其附属设施所进行的的规划、设计、施工等工程实体。。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呈现的特点是具有多个投资主体,投资主体包括国有企业、股份制公司、民营企业及外商投资等。投资主体的多元化会出现投机取巧、钻法律漏洞的现象,增加施工现场安全管理难度。投资主体多元化还会导致权责不明确,管理人员不作为,发生安全事故时推卸责任,上级与下级之间缺少沟通。投资人只注重过结果不注重过程,不深入到一线施工现场了解情况,不明确经费预算,安全管理人员由于经费有限便放松对安全问题的警惕。不同投资人对建筑工程施工要求可能也不尽相同,不同企业主体对安全管理提出不同的要求,这也增加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管理难度。
2.2工期历时长
一般建筑工程施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施工准备阶段,包括人员招聘、教育与安顿、招标、安全监测等等。第二阶段为施工阶段,再详细可分为基础施工阶段、主体施工阶段、屋面施工阶段(封顶)。第三阶段为工程竣工阶段,也就是完各项收尾工作,等待质量检测。由此可见一个建筑工程从开始到完成要经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短的为几个月最长可达几年。建筑工程施工历时长便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安全问题,从自然因素方面来说,不同季节会出现不同的天气状况,遇到大风、大雾、降雪、降雨等天气就不适合室外作业,如果监管人员没有很好的安全意识,为了在工期内完成任务不在意天气的变化,这就增加安全事故发生的风险。除了自然因素人为因素也是不容忽视的,施工人员在建筑工程施工现场除了要工作之外还要生活,这就需要施工单位配置完善的基础设施,定期对施工人员生活环境做安全排查。由于施工人员生活环境简单,防火意识较低,不正确的用火用电现象会提高火灾发生概率。
2.3从业人员流动性大
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对从业人员的技术和管理能力要求较低,主要是以普通劳动力为主。普通劳动力对企业认同感较低,企业对其约束力小,这就导致建筑工程施工现场施工人员流动性大。造成劳动力流动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主要包括社会因素和自身因素。在市场经济越发达的情况下,用人机制的自由程度越高,专家表示用人机制的自由程度与人才流失率成正相关。宏观的经济形势下经济高速发展,这就为劳动力增加就业就会,为了追求更高的薪资普通劳动力会向薪资水平较高的行业流动。除了施工人员流动性大,管理人员也具有分散明显、流动性强的特点,建筑工程的组织结构一般是随着工程项目的变化而变化的,通常是根据建筑工程项目的具体情况来组建相应的管理机构,随着上一个项目的结束,下一个项目开始,人员组成又要进行新的调整,管理人员也会被调离到不同的岗位上去。
3当下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工作
3.1安全管理的意识相对淡薄
由于建筑工程的规模不断加大,因此涉及的人员日益增多,在对整个建筑工程进行管理时,往往将注意力放在施工的进度方面,因此对于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不高,导致安全文化的氛围不够浓厚;结合国情分析,建筑施工作业人员大多为务农人员,文化层次相对较低,安全意识薄弱。
3.2管理制度不完善,落地不实,执行有偏差
项目在施工的过程中,制度体系不够完善、制度的落实跟踪不到位,施工人员执行存在偏差,容易造成安全管理虚化,导致事故发生,不仅会影响项目建设进度,还威胁施着工企业的经济利益。
3.3缺乏行之有效的监督和安全培训
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由于建筑工人文化水平不高,缺乏安全意识,如果不予以全面的安全培训,极易导致错误操作引发安全事故。
4建筑工程施工现场中的安全管理措施
4.1强化安全管理责任制度落实质量
基于安全管理制度,由于其存在一定的问题,这就要求各施工单位一方面要详细的分析研究自身安全管理制度所存在的问题,转变安全管理制度的制定方法,全方位的了解施工的进程,并根据具体的施工情况转变管理制度,从而确保管理制度的准确性;另一方面在强化现行的安全管理责任制度时,首先应当确认第一责任人,并结合实际的施工环境考核与之相关的施工人员,其次,在制度的设置时,还应当结合实际的工程特点。此外,要想真正做好安全管理工作,还应当建立专业的施工安全督察组织,并考察相关工作,才能尽可能的及时发现各类安全隐患,同时还要做好安全隐患的监督工作,最大限度的提高施工的质量。
4.2提高安全费用投入
安全防护设备作为施工安全管理的重要手段,这就要求施工人员必须加大对于安全费用的投入。首先,需要不断完善安全防护设备的同时还要对个人的安全防护用具进行定期的检查,一旦物品破碎还要及时的进行更换,并调拨相应的金钱购买大量的物品;其次,对于施工人员还要对其进行安全教育讲座或其他方式,让其深入了解存在的安全隐患,让其自觉佩戴使用安全防护工具;最后,为了保障施工现场的安全水平,还要在具体的施工地点安装较为先进的安全监督设施。
4.3优化施工设备管理方式
对于管理人员来说,其要想对施工设备安全管理设施进行优化,就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做好施工设备的安全管理:①对于操作人员的选择,要选择业务水平较高,了解设备维护保养规程与流程的专业人员,这样才能保障机械设备操作的质量,尽可能的降低施工人员的失误;②作业人员要想独立工作,必须完成专业知识的学习与考核,在分配操作人员的工作岗位时,还要依据人员操作技能的熟练程度以及个人性格,确保机械设备与人员实现较好的融合;③还要挑选较为合理的设备用品油、燃油以及润滑油等,不能依据油价的上涨选择廉价的油品,要依据实际的机械设备进行合理的选择,从而确保机械设备运行的效果;④要想实时的监督机械设备操作与运行,就必须明确设备技术的要点以及作业操作的注意事项,一旦发生意外,要及时的进行纠正;⑤对于设备来说,要在使用前后进行详细的检查,尽可能的减少机械设备发生故障的概率。
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因其独特的特点造成施工单位安全管理面临很多挑战,即便如此,施工单位更要加强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工作。只有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才能确保于整个建筑工程项目在安全高效中运行,所以在建筑行业蓬勃发展的今天,建筑企业要切实意识到安全管理在建筑工程中的重要性。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及时排查安全隐患,作用新技术手段,提升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程度,追求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杨占勋.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及其现场施工管理策略[J].智能城市,2019,5(23):82-83.
[2]张娟.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有效策略[J].科技创新导报,2019,16(34):164+166.
[3]龙公林,龙智.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工作分析[J].湖北农机化,2019(22):36.
[4]南海卫.浅谈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J].建材与装饰,2019(31):132-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