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底水油藏合理生产压差优化方法及其应用

发表时间:2020/6/8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5期   作者:郑峰 李奋韬
[导读] 摘要:在边底油层进行开采时,不管是从油层的临界生产数量,还是没有水时进行的采油工作等,都已经很深入的探究,只有油藏的生产压差如何优化,还没有进行深入探究。
        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七采油厂  陕西西安  710200
        摘要:在边底油层进行开采时,不管是从油层的临界生产数量,还是没有水时进行的采油工作等,都已经很深入的探究,只有油藏的生产压差如何优化,还没有进行深入探究。为了继续探究油藏的压差,把试井这种方法作为其基础,把油藏整体作为探究的目标,以油井全部含水量上升的特征作为参考依据,含水率可以分成几个阶段,并且根据这几个阶段来探究含水率上升情况和生产压差的联系。想要探究这个过程需要有很多数据信息作为根本,所有这个探究过程可操作性很强。这个办法很有作用,可以把含在油藏中的高含水期里的油量潜能激发出来,同时把有关的油藏开采的概率提升起来。用此方法最多的地方一般都在边水、边底水油藏的运用中,而且还有显著的效果。
        关键词:边底水油藏;优化办法;系统试井;生产压差
        1 引言
        边底油藏在进行开发的时候需要驱动力,而针对底水进行驱动所采用的的过程是锥进和托进。在刚开始采油的时候,油井所能生产有的数量有限,生产的压强差也很小的状况下,油水的重力就会出现不同,石油与水体之间的接触面会慢慢、匀速流动,并且开始大范围的向上进行托进,当托进或着压力差到一定程度,在油藏中的含水量会在很小的地方慢慢地往上锥进。从而形成的水锥或者能够影响到水锥往上升起的速度因素有很多,例如,开采油的快慢、开采的厚度等,在这些因素里面最不好把控的就是生产的压力差。形成水锥是因为在初期开采的时候出现过大的压差力就会造成这个现象,含水量过低的时候会产生很大的压力差,进而加速底部水进行锥进。然而在含水量一般或者很高的状况下,生产的压力差会很小,这种情况下就没有足够的动力驱使压力很大的中、低渗透带油层,当储存层在非均质性下会很强,并且有很低的渗透带和薄夹层的时候,这种状态下尤为明显。
        2 传统探究方法的不足
        当油藏底下的水量与油井底下的流动压差间的压力,比油层之间的油水重力压力大。在最初探究的时候,很多都是针对之前探究的核心继续进行,接着又把关注点放在相关的临界生产量等这些方面,与此同时,还对底层油藏含水量的情况以及以水为界面的移动情况等进行更深的探究,主要是以成立教学模型最为主要的方法,在这过程中还有许多不足的地方:第一,把油藏的详细情况太理想化,没有对油藏进行全面考虑,往往会忽略掉其特征情况;第二,针对单井没有具体的计算结果,出现很大的计算误差。针对这些存在的问题,要探究出合理的生产压差办法。虽然探究出的办法很容易操作,经常会运用开采实际过程中,但是这种办法还有不够完善的地方:第一,在同一个油砂内部和生产井,不一样的含水率中出现不同的上升秩序,会影响生产的压力差跟着发生改变,一直到生产状况需求得到满足的位置,所以得出结果就是,此方法并不适合在不同生产井和含水率的过程中应用;第二,单井层实际所要把控的储存量会受到油井的结构位置、油层的含饱量等不同而存在差异,同时还影响到含水量的上升速度等,这些方面也都会出现不同,得出结果就是若在同一个井口上运用传统的办法进行探究,所出来的结果并不能适合其它所有的井。
        3 新探究方法的原理及计算方法
        针对以上出现的问题探究出新的办法,该方法的思绪是:一,把油藏看成一个整体进行探究,在同一个油藏中,选用不同的生产井含水量处于相同的过程中进行对比;二,探究单井实际过程中所能储存的含水量存在的差异,运用每一个单井之间的含水量上升率进行互相对比。
        3.1 划分含水率阶段
        对矿场数据进行综合处理,以单井综合含水率f w 为自变量,将每100t产油量含水率上升值f′w作为因变量,研究不同含水率阶段内含水率的变化规律,并根据研究结果,把性质相同的部分放在一起,对含水率进行阶段划分可以把自变量fw 作为单井综合含水率,因变量为f’w作为100t里含油量的含水率上升的数值,主要所探究的内容就是不同的含水率过程中其变化情况,依照所得到的结果,把同性质的安排在一起,从而把每个阶段的含水率进行区分。
        3.2 计算单井含水上升率
        这样的计算方式可以把单井的含水上升率计算出来:
        (1)
        在此公式中t代表月份;
        代表每个t月开采的100t原石油所含水的上升率(%);
        以及 分别代表t和t-1月的综合含水率(%);
        以及 作为相应月份的累积产油量;
        4 含水量不同阶段,优化生产压差
        根据数据的处理方法,可以把其分成3个含水率过程进行整理解析,结果如下:
        ①当含水率在0-30%阶段的时候,这个时候生产的压力差和含水上升率成幂乘关系,其公式为:
        (2)
        作为因变量,每 100t 产油量含水率上升值;
        为自变量,是单井综合含水率;
        为压差;
        该公式所表示的是,某油藏单井含水上升率会随着生产压差力的增加而增加(图1),最能把控住含水上升率的就是生产的压差力,当其数值越小越有利。这个时候是把控含水上升的最佳阶段,要把产量把控在临界产量下面。
        ②含水量为达到30%-60%的时候,这个时候的单井含水率跟生产压差没有很大的关系,走向图如下(图1),当压差低于规定范围内,含水上升率会因为生产压差的加大而减小,当大于规定范围内,含水率会随着增大而增大,当生产压差增大或者减少的时候,对把控综合含水率没有好处,最后结果得出,压差在规定范围内,才符合产能需求。
        ③当含水率为60%以上时,单井含水率跟生产压差的有关计算公式为:
        (3)
        从(图1)看出,当压差在小于5-5MPa,含水的上升率会根据生产的压差减少而增大;当大于5-5MPa时,含水上升率会随生产压差增大而增大。
        5 生产压差的优点
        把生产过程中的压力差作为自变量,因变量为含水的上升率,可以根据不同的生产井内部的同个含水率作为数据点,放在同一个坐标里进行解析,用于探究这两个之间的联系,把生产压力差进行合理的量化(如图1)。
       
        图1某油藏含水上升率与生产压差的关系
        6 运用优化方法
        此油藏的中孔有一个共同的油水界面、中高粘、中渗的底水砂岩油藏。在开发油藏以来,可以发现某些油藏的物理性质和含水上升率都大部分相似,应用开发技术后,使探究对象的井网逐渐完善。可以根据不同的油层厚度和每个油层隔层之间性质,运用具有针对性的方法,进行改变。想要优化生产的压力差,就要在开采速度的允许下,把含水量的综合向升率控制起来。
        结论
        ①在对底水油藏进行开采的时候,该底水由于含水率阶段的不同,出现有不同特征的锥进现象,相同的油藏,各个生产井之间却不相同,相反还有共同的地方,主要从其含水率阶段可以看出,综合上升阶段又有一样的规律。
        ②在油藏各个位置不同的生产井,其生产压力差会有不同的情况,主要是由其储存层的物理性质等这些原因来影响,在控制器规律的同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老进行调改。
        ③人为因素造成含水率的阶段进行规划,从理论角度看可以再进行更细致的划分。
        参考文献:
        [1]张冰.边底水油藏合理生产压差优化方法[J].化工管理,2015,No.395(36):138+140.
        [2]祝晓林,张迎春,王月杰,等.渤海S油田厚稠窄边底水油藏水平井合理生产压差研究[J].石油地质与工程,2012(01):6-7+36-38+42.
        [3]尹顺利.底水油藏水平井合理生产压差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化工贸易,2015,000(017):354-354.
        [4]佚名.边底水油藏合理生产压差优化方法及其应用[J].石油学报,2003(01):71-75+8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