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建筑工程中清水混凝土施工技术的探讨 娄华1

发表时间:2020/6/8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5期   作者:娄华1 孟祥磊2
[导读] 摘要: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以及大众审美观念转变的大环境下,普通混凝土已经难以达到工程建设和大众审美的诸多要求,有一种一次浇筑成型,不需做任何外物修饰就可做到“内坚外美”的混凝土受到了广泛关注,这就是清水混凝土。
        北京城建轨道交通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北京市  101100
        摘要: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以及大众审美观念转变的大环境下,普通混凝土已经难以达到工程建设和大众审美的诸多要求,有一种一次浇筑成型,不需做任何外物修饰就可做到“内坚外美”的混凝土受到了广泛关注,这就是清水混凝土。但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由于原材料、施工工艺等因素的影响,使得施工质量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出现质量问题。同时,国内尚无成熟工艺,即使清水混凝土施工技术走在前列的日本,也没有成功的案例,基本依靠后期的修补。以往工程,对质量有明显缺陷的清水混凝土构件均采取拆除后重新浇筑办法,对工程的工期、成本均有较大影响。基于此,本文根据某工程案例就建筑工程中清水混凝土施工技术进行简要探讨。仅供业内同行参考。
        关键词:建筑工程;清水混凝土;施工技术
        1 清水混凝土
        清水混凝土是一种新型建筑材料和工作模型。它也是现代工程建设里面最为重要的部分。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以及生产技术的提升,被广泛应用于建筑领域。清水混凝土施工技术是在施工过程中一次成型的混凝土工程,并且不再进行二次整理与修饰,混凝土直接成型的自然造型作为饰面效果。清水混凝土的施工技术将施工过程由繁化为简,在提高施工效率的同时还能降低工程成本,工程质量不能得到保证。因为清水混凝土技术的一次成型,因此不需要进行再次施工修饰,就节省了建筑材料和施工时间。一般的施工过程都需要将第一次成型的墙面进行抹灰装饰工作,但是这一施工步骤处理不合格时往往会造成墙面出现缝隙或者空鼓等现象,从而造成明显的质量问题,但是清水混凝土施工技术就不需要担心这部分的问题。但是在进行清水混凝土施工时,对施工人员的专业要求比较高,施工人员必须考虑需要的材料、接口位置以及尺寸、选择合适的加固方法等方面的内容,以便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能有最好的施工效果。清水混凝土有着其独特的优点。例如,在安装和装饰阶段,可以从第二抹灰过程中节省淡水混凝土。不仅可以节约到材料,减少浪费现象,同时,在保证建筑质量的前提下,还经济环保,更加的符合现在这个节能型社会的理念。因此,清水混凝土已成为节能领域最受欢迎的建筑材料之一。作为一种新型工艺技术和方法,得到了一定的推广与应用,清水混凝土优化和改进,主要在建筑墙体工程的应用起到了良好的效果,不仅可以有效地提高建筑物的完整性,还可以很好的塑造美观性。
        清水混凝土在施工的时候,因为省略了装饰环节和二次抹灰统一施工技术的要求,在相同施工质量的前提下,清水混凝土具有明显的经济性。清水混凝土能够规避空鼓脱落、抹灰断裂的现象,完成了对楼板裂缝、漏浆一类质量问题的控制。因抹灰流程被省去,故后期维护费用得到了有效控制。项目造价实现了节约,施工周期得到了缩减。不论是从哪个角度来看,清水混凝土都实现了对工程效益的提升。
        2 工程的概况
        某建筑项目是一座高层塔楼住宅楼。建筑的面积22776.72m2,地下2 层,地上22层。建筑物的总高度为63.70m。地下室是一个混凝土箱基础。主要结构是完整的现浇混凝土弧形剪力墙结构。高层住宅建筑分为2级。地下结构外墙厚360mm,内平壁之间的连接设有深色柱,并且连接梁和钢筋围绕门壁厚200mm,高有3.6m。上述结构的外壁的厚度有200mm,内壁厚度为180mm。标准高度为2.7m。墙的端部和垂直和水和窗的开口布置。这个项目结构的施工采用清水混凝土施工的技术。即确保结构混凝土浇筑完成之后,表面不需要抹灰,只需简单的修补和刮腻子找平,最后刷浆盖就可以满足到使用的要求。
        3 地下室弧形剪力墙清水混凝土施工方法
        3.1 混凝土材料制作
        相较于传统的混凝土材料,清水混凝土对质量和配置参数方面提出的要求更高,在混凝土的具体制作过程中,要从当前已经制定了相关要求角度出发,对混凝土中采用的水泥材料、骨料、水等原料进行深入详细的分析。另外也要确定混凝土中的相关物质配比,尤其是对于混凝土的水灰比参数,当这一参数和实际要求情况不符时,则混凝土的流动性会与相关要求不符,严重时会出现混凝土的凝滞问题,混凝土在后续的施工中无法完成浇筑。另外,在混凝土的制作过程中,需要分析混凝土在今后结构面运行过程中的使用质量,这一参数和混凝土中的水泥标号、骨料直径、骨料含土量、水中杂质含量等参数决定,在具体的设计和应用中,要确保所有这类项目符合设计要求,采用方法为工作人员对相关内容进行定期或不定期检测,并且在混凝土的配置过程中由专业人员完成工作项目监管。
        3.2 模板制作
        在清水混凝土的施工过程中,通常采用模板完成混凝土的浇筑,相较于传统的混凝土,清水混凝土对于模板的要求更高,并且利用率较低,经过五六次重复利用后,则模板无法应用于后续的浇筑过程。在地下弧形剪力墙的模板制作过程中,要从墙体的相关参数角度出发,完成对模板弯折角度、倾斜角度、厚度以及其长宽高参数。另外,在后续的运行和管理过程中,有严格防止模板发生变形的问题,让模板能够被有效安装到墙体的表面,在此基础上完成整个施工体系中的混凝土浇筑工作。
        3.3 混凝土浇筑
        在混凝土的浇筑过程中,通常采用方法为混凝土泵出,将其加入到已经搭建完成的模板中,在混凝土初凝后,可以完成对模板的拆除工作。在具体的混凝土浇筑中,要注意混凝土泵出管道出口和施工面之间的间距,当两者间距离过远时,则在浇筑过程中可能会发生离析问题,导致混凝土的应用质量大幅下降,另外要严格监测和监管混凝土的初凝质量,严格防止在混凝土的相关参数不符合要求时,模板就被拆除。另外,为了能够提升混凝土的应用质量,要在后续的施工中完成对混凝土的养护工作,当模板未能被拆除时,该项工作自然无法落实,所以在具体的清水混凝土施工中,工作人员需要完成对混凝土状态的定期或不定期检测工作,并且在每次工作完成后进行数据记录,在一段时间后,经过实验人员的检测和分析,指导施工人员完成模板拆除项目。
        3.4 混凝土养护
        对于清水混凝土来说,也需要在施工过程后期落实各项养护工作,由于地下室弧形剪力墙的环境特殊,表现为水的蒸发速率较低,并且温度情况基本能够保持恒定,所以在具体的养护工作落实中,相较于其余类型的护凝土,养护的时间间隔可以延长。另外,由于清水混凝土的作用为对表面的装饰,所以在具体的养护工作过程程要严格防止向混凝土表面喷洒水而对混凝土产生过强的冲击作用。
        4 主要结构施工方法
        4.1 墙体模板
        内外墙模板配置。墙体模板采用大型钢模板,与舌槽连接起来。外墙模板高度=标准层高+楼板厚度+10mm。内墙模板及内墙模板高度=标准地板厚度+15mm。在墙体的阴阳角处,设置阴阳角模板来完成设计,两边的角度模具为 90°,每边宽度为500mm 为宜。阴角模、阳角模与大模板及两大模板舌槽连接,舌槽连接长度为40mm,这不仅解决了模板与浆料之间连接不均匀的问题,而且有利于模板的去除。
        4.2 顶板模板
        地板由15mn 厚的优质竹胶合板制成。胶合板之间的接缝由双密封条挤出。上表面用水泥腻子平整。为能够保证到顶模与墙面之间的紧密连接,胶合板与墙面之间的连接采用带硬顶的双面密封胶带。
        4.3 电梯井模板
        电梯轴模板采用整体电梯轴的模板。这种管模具组装标准块模块,采用铰链结构角模,内管模具,有8个调整螺丝,上下各4,几何尺寸的模板支持模具状态没有改变,因为连接的核心地带,模具可以安装或删除。
        4.4 洞口模板
        窗开口、门、配电箱以及消防栓箱等的孔模板,用塑料贴面来组装好木模,固定角钢夹具,口形角钢支架。
        4.5 楼梯的模板
        阶梯模板由固定钢模板制成,底模板由竹木胶合板制成。可以采取的措施保护楼梯台阶的角度和压光,这样才可以确保到清水混凝土的效果。长度为 30mm×33mm 的角钢设置在梯子的仰角作为角度保护,30mm×33mm 扁钢焊接在上面作为防滑带,锚杆焊接在角钢后面。完成浇筑的混凝土工作之后,把其抹灰以满足清水混凝土的要求。当然,关键是为能够保护到成品,一般在模型撕裂后,楼梯采用竹胶合板边缘材料设计,以保护踏板。
        4.6 模板安装与拆除
        在安装模板之前,有必要检查模板的内外是否清洁刷和垫片,水泥浆是否在施工缝中清晰地定义了薄膜和混凝土,清洁,是否有门窗模板,水和电缆盒,嵌入式零件准确,牢固地固定。即使在模板位置线弹出之前,也要将面板的底部位置线弹到墙上,将顶行弹出到顶部,然后弹出窗口和门的位置线。模板的安装应严格按照施工程序进行,确保无纸浆泄漏、接头紧密、拼缝光滑如图1所示,平台良好、无模具、无模具运转而且也不会变形。在一楼安装大型模板的时候,首先要建造出脚手架,上板和下板应用作外墙放置点的大型模板。
       
        图1  模板拼缝处的处理
        5 钢筋工程施工
        5.1 确定保护层厚度
        确定钢筋保护厚度的第一步是严格遵循图纸和规格的要求,并考虑钢筋的交叉排列。因此,在项目施工前,钢筋保护层的厚度应根据附图确定。本文的目的是合理确定各种钢筋保护层的厚度,并在保证钢筋精确应力位置的前提下,明确需要控制的钢筋。
        5.2 设置保护层垫块
        这个工程保护层采用塑料垫,塑料垫可根据保护层厚度及主要补强部位进行控制,以满足不同规格钢筋及不同厚度保护层的需要。
        5.3 加工钢筋
        钢筋加工的尺寸和形状应符合规范和设计的要求,以确保异形钢筋尺寸的准确性,特别是要保证相同尺寸钢筋的形状均匀,以确保钢筋钩的角度和长度是均匀的。
        6 混凝土工程的施工
        在这个项目中,两个强制搅拌器安装在泵的现场凝结上。为能够保证到清水的混凝土外观颜色的一致性和良好的混凝土施工性能,所用材料应由制造商和供应渠道固定。混凝土的配合比应根据泵送混凝土的要求制备。坍落砂率约为40%,控制粗骨料的最大粒径。
        6.1 搅拌与泵送
        混凝土的和易性对混合添加剂的泵送混凝土的外观和质量有重要影响。所以和规范里面所规定的最小混合时间相比的话,混凝土的混合时间应增该要加约 60s 左右,以此来确保到混凝土能够充分的均匀混合。泵的输送的时候,应加强对管道的检查,主要检查接头和支撑点。检查是否存在松动和泄漏现象,特别是检查变压器管和锥管等对防爆管的磨损情况。
        6.2 浇筑与振捣
        浇筑前应分离混凝土浇筑,并事先确定配水设备的布置位置,确保配水设备能够覆盖整个施工过程的截面平面并进行配水。灌浆是混凝土浇筑的关键。在施工缝浇筑混凝土或浇筑间隔过长的时候,应该要进行灌浆。浇注顺序应从远到近。振动的时候应严格禁止振动,以免引起模具膨胀,振动棒应小心不要碰到模板表面,以防止隔离器分离。
        6.3 拆模与养护
        墙体模板只有在墙体混凝土不粘模,失去棱角和裂缝时才能拆除。在相同的条件下,当测试块的强度达到规范规定的值时,可以拆除屋顶模板。
        7 清水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7.1 混凝土质量控制
        在清水混凝土的制作过程中,一种方式为直接采购当前已经制作出的商品混凝土,另一种为在施工现场即时配置,无论对于哪种类型的混凝土,都要保证整体质量满足要求。前者的质量控制措施为,对商品混凝土的生产产家位置进行定位,确定混凝土运输时间,理论上认为混凝土的运输时间不得超过3h,并且混凝土受到的的振动幅度和振动频率要适当降低,避免出现混凝土中各类材料的离析现象。对于施工现场中配置的混凝土来说,要确保配料站和施工面之间的距离较短,并且不可在同一时间内或者短时间之内制造大量的混凝土,而当某批次的混凝土应用完成后,对于剩余的未能被及时应用的混凝土来说,需要对其做出报废处理,另外,对于各类混凝土来说,为防止最终的装饰效果中产生色差效应,要确保不同批次的混凝土参数完全相同。
        7.2 施工过程质量控制
        首先,通过分析混凝土的质量降低因素,制定对这些原因的规避措施,并且在具体的工作过程中,通过加强现场监管、建立对工作人员的长效职责制度、完成对施工人员的集中培训等方式,让所有的施工人员能够完成按照设计要求开展各项工作。其次,分析混凝土施工中的相关材料保护措施,包括对模板的保护、混凝土单次生产量的控制等,在所有这类工作的落实和开展中,可以严格防止产生混凝土剩余以及混凝土的单次生产量不足等问题,这种方式可以实现对整个结构面的装饰质量和混凝土质量的大幅提高。
        最后,为建成竣工验收体系,要求在完成各个建设项目中的里程碑后,由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共同完成对整个施工面的研究和分析,当发现工程中存在施工问题时,要根据实际情况研究是否需要重新施工,并在该过程中按照相关制度,严肃处理相应的工程责任人。
        8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时代在不断的进步,各种建筑材料层出不穷,要求建筑工程师根据建筑特点选择合适的建筑材料。通过工程的实践,我们认为清水混凝土施工技术是保证结构工程质量的有效手段。不仅能够确保项目的质量,还可以确保经济和社会效益。这些年来,清水混凝土施工技术在我国建筑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与国际先进的标准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我国清水混凝土尚无标准。国外清水混凝土质量有更严格的要求,不仅要求具体的表面纹理、粗糙表面、颜色以及光滑额度等方面的要求,而且要根据功能的要求使用从低到高,从混凝土表面颜色均匀性和物理评价标准两个方面。但是,可以相信,我国清水混凝土施工技术将在应用中得到更加深入和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黄路.基于建筑工程中清水混凝土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的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8.
        [2]刘建忠,缪昌文,刘加平等.清水混凝土关键技术的探讨[J].混凝土与水泥制品,2018(增刊).2019(10):129-130.
        [3]同昆朋,朱洪波.聚羧酸减水剂先加消泡剂后加引气剂的复配工艺对混凝土外观的影响[J].新型建筑材料,2019(06):197-199.
        [4]程元超,张艳军,黄国锋.高层建筑清水混凝土施工工艺及工程应用的思考[J].四川水泥,2018(02):278-280.
        [5]时建国.清水混凝土施工的质量缺陷与预控措施[J].建材发展导向,2019,12(05):118-119.
        [6]陈一威.基于高层建筑工程中清水混凝土施工技术的探讨[J].工程技术研究,2019(08):148+153.
        [7]高殿民.清水混凝土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J].工程技术研究,2018(02).199-200.
        [8]张德明.混凝土预制构件标准化率与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成本的关联分析及控制措施[J].墙材革新与建筑节能,2018(10):137~13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