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中地表水监测现状及进展李庆轩

发表时间:2020/6/2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0年3期   作者:李庆轩
[导读] 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我国经济在快速发展,社会在不断进步
        摘要: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我国经济在快速发展,社会在不断进步,随着我国生态环境的持续污染恶化,国家提出构建可持续发展社会的战略号召,逐年加大对环境监测工作的开展力度与重视程度,从而为生态环境治理工作的开展提供有力信息支持。而水资源作为一项重要自然资源,受到人类活动产生的各类生活污水、工业污水的污染,用水安全缺乏必要保障,对影响范围内的所分布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为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本文则对当前我国在环境检测领域中地表水监测工作的开展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开展以下探索。
         关键词:环境检测;地表水监测;工作现状;未来发展
         引言
         在世界经济进步的大形势下,全球都在建立工厂,然而工厂生产中所出现的废渣杂质污水等都会直接排放到天然环境中,在这种状况下,大自然的承受力度已经达到了极限值。现阶段全球范畴内的人类数目持续增加,国民的生活水准持续提升,人类对于天然能源的开发力度也在大幅度的增强,而经过工厂生产后所出现的废水杂质也会被随时随地的排放到天然环境之中。环境损坏所造成的后果正在持续的为人们拉响警铃。现阶段人类已经正在利用多种多样的手段来保障生态环境,检测生态损坏等。这些难题中最关键的,最主要的,对人们生命安全具有最大影响的,最显而易见的就是水生态的破坏。现阶段地表水监测已然变成我国生态环境保障工作中具有举足轻重作用的组成部分之一。本文根据这部分难题,进而提出一系列的解决策略。
         1对地表水进行监测的意义及必要性
         (1)水约占人体的70%,由此可见水对于人类而言是多么重要,所以对地表水的监测是有极大意义的。水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而人们对于水质的要求也是极高的,优质的水资源对人体的生长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如果人使用了被污染的水,就会对人体产生一些极大的影响。例如:导致人体的新陈代谢混乱、一系列严重的疾病和更严重的问题——死亡。另外,除了对个体造成影响,还会影响社会的公共卫生。因此,对于地表水的监测有着保障人们的生活安全和公共卫生的维持的极大意义。(2)由于地区差异,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均匀,这就导致一系列的用水问题:东部和西部降水稀少,经常出现自然灾害,虽然国家有南水北调的工程,但在调水途中存在浪费、污染等问题,并且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水的需求也逐渐上升。相关调查表明,我国90%的地表水都被污染了,且虽然可以进行处理,但由于技术不高、设备不好、人员不精等问题,我国的用水不仅紧张,还不安全。这些都给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带来了极大隐患,因此地表水的监测问题必须解决。
         2我国地表水监测现状
         2.1监测技术与设备方面
         近年来,随着我国对环保力度的不断加强,尤其是加深了对水资源方面监测的重视。但由于我国监测体系建立较晚,不管是技术还是设备方面相比国外发达国家较落后,尽管我国在遥感监测、生活检测等方面有较大优势,但对地表水的监测结果往往差强人意。因此,相关政府部门应该加强引进国外先进监测技术和设备,例如引进智能化监测技术、生物监测、红外监测等技术,与此同时,加强培养环境类专业领域的人才,尤其是地表水领域方面人才,加强与国外优秀高校的合作与交流,积极引进监测手段与检测方法,逐步提升国家在国际地表水监测方面的话语权。
         2.2监测团队专业素养不足
         我国地表水监测工作逐渐呈现出自动化、信息化发展趋势,对监测人员的专业素养与实际岗位需求也在不断变化。但是目前我国部分地表水监测机构与部门所配置的监测工作团队却普遍存在信息化专业素养不足、团队配置缺乏全面性、复合型监测人员数量过少等问题,很难在地表水监测工作开展过程中,最大程度挖掘各项监测技术与所配置新型监测仪器设备的应用价值。此外,随着地表水监测技术总体体系的不断优化完善,对监测人员的技术专业素养要求也在不断提高,而当前部分所配置监测人员的实际专业素养逐渐突显出与岗位需求不符的问题,侧面加大了人为因素对地表水监测工作质量及效率的影响系数。


         2.3监测项目前期调研不到位
         在地表水监测时,应首先对需要监测的项目进行前期调研,但是我国大部分监测人员在进行地表水监测时,都不重视前期调研工作,导致前期调研工作不深入,也就无法形成完善的监测项目体系,导致无法有效覆盖地区降雨量、地下水位、土壤含水量以及植被状况等,也就无法制定出针对性的水环境保护策略。
         3地表水监测发展方向
         3.1采用大数据进行监测
         我国国土面积幅员辽阔,河流湖泊较多,而水质监测工作者较少,因此,单纯采用传统方法检测,很难达到较佳效果。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尤其是在5G和大数据行业更是全球领先,应该巧用这些技术,使其应用到生活中。例如将更加智能化的设备投入到监测方法中,如地理RS遥感技术红外监测设备、无人检测设备、定点智能监测设备,不仅能做到节省劳力,更能宏观、实时、有效地监测地表水,促进地表水监测工作的全面展开。另一方面,将国外先进监测方法纳入智能设备中,可依据水质快速识别需要检测的项目,并将结果及时反馈,与国家及地方标准进行对比,从而做出最佳的相应措施。
         3.2生物监测技术
         对水质进行评价,涉及到较多的评价指标,而生物评价指标也是重要构成。理化检测一般无法精准的监测出水体中含有的有毒有害物质的具体量,而生物监测技术则能够突破这一盲区。在生物监测技术的支持下,水环境监测人员可以进一步了解水环境整体质量和水体的综合毒性,同时也能够对污染水体对周围环境的潜在威胁进行评估。当前的生物监测技术一直在不断的更新之中,可以实现对水体中生物的生活习惯以及运动方式等行为的变化监测,从而能够了解生物与水体之间的关系,对水环境的整体整治而言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此外,通过生物监测技术,还能够实现对特定污染源生物指标物的精准定位,能够比较客观的反映出水环境的整体情况。
         3.3大力引进先进监测技术及设备
         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虽不断提高,但其地表水监测技术与发展中国家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对此,监测部门应该大力引进国外先进监测技术及相关设备,同时安排一些优秀监测人员出国学习国外先进监测技术,从中汲取知识、总结经验,让我国监测技术与国外的有机结合,创造出适合我国的监测技术,并且对我国监测人员进行培训,提升我国的总体监测水平。有专家对地表水污染物进行研究并指出,其污染物的主要成分是有机污染物。对此,监测部门应对有机污染物进行不断研究与监测,加强对监测技术的开发,提取出污染物,提高地表水质量。
         结语
         综上所述,地表水的监测指标对环境影响的评价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对地表水的监测指标分析,COD(化学的需氧量)、IMn(高锰酸盐的指数)和BOD5(生化的需氧量)三者间存在显著相关性,且三者间比例的关系也比较吻合,可借助单一指标实现对其它指标的预测和估算,对环境的影响评价实现有效的预测与预判效果。同时在足够监测的数据支持下,可借助氨氮与总磷相关性关系分析,对环境影响的评价实施预测。因此,通过对地表水内各项的指标间关系分析,能够为环境影响的评价以及预测提供重要的数据依据,促进环境影响的评价工作水平提升。
         参考文献:
         [1]范慆.浅谈我国地表水检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8(6):142~144.
         [2]徐金龙,胡文波,王彦霞,吴永盛,庄姜云.地表水中重金属污染的检测技术比较研究[J].广东化工,2017(19):43~44+46.
         [3]许立段.地表水污染的实时监测技术[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17,35(2):22~2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