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证号码:35220219860401XXXX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如何使有限的城市土地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益及可持续利用,有效地提高城市的承载能力,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是当前地方各级政府关注与探索的重要内容之一。最近几年,虽然我国土地资源管理工作获得了一定的进步与发展,但在管理的实际过程当中,仍然有诸多问题存在。只有正确认识与了解土地资源管理的重要价值,才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我国城市土地资源管理的质量与水平。本文从我国目前城市土地资源规划管理的现状出发,重点探讨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效的完善措施。
关键词:城市土地资源;规划管理;城市土地现状;改善措施
1、我国城市土地资源管理的现状
1.1、城市定位不准确,城市发展缺少科学规划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城市处在急剧的发展变化之中,由于体制的问题,短期内土地资源配置还无法完全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在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条件下形成的一套适应计划经济体制的城市规划方法及其内容,与市场经济体制的自身内在要求必然出现不一致、不配套的地方,使得城市规划跟不上城市发展的需求,出现了城市重复建设现象,造成土地资源浪费。加之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人为的某些因素,城市规划已经成为城市土地资源合理利用的最大障碍。
1.2、城市用地紧张与土地浪费并存
在我国城市化发展快速推进的过程中,有的城市政府加强了对土地开发利用的强度,城市土地资源被过度地利用,城市土地生态系统的自我更新能力遭到了破坏。尽管我国城市用地面积增长的速度比较快,但城市人均占地面积仍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人地矛盾十分突出。目前城市地皮紧张、住宅拥挤、道路堵塞、交通不便、教育文化体育等基础设施无法满足市民实际需求。同时城市土地使用过程中的浪费现象十分突出,由于长期以来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土地资源无偿划拨或无偿使用,造成了很多城市土地出现了多征少用、早征迟用,甚至征而不用的奇怪现象,一些城市不顾中央和上级政府的要求和国家有关政策法规的规定,擅自乱征乱批土地,很多城市盲目发展开发区,出现“开而不发,围而不用”的现象,导致了大量土地资源浪费。据统计,目前我国建设用地当中闲置土地、空闲土地、批而未供土地大约有400万亩,各种废弃地2亿亩,未利用地39亿亩。土地资源浪费现象十分严重。
1.3、地方政府的目标和城市长期发展的目标不一致
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地方政府往往充当地方经济“保护神”的角色,他们以地方经济的业绩作为自己的政绩,追求地方利益在任期内的最大化。有些城市发展新的开发区、高新产业区、大学园区、物流中心,甚至度假区,虽然“短视经济”在短期内促进了当地经济在某一时期的快速发展,但却造成了社会资源包括土地资源的巨大浪费,其付出的代价相当昂贵。同时近年来随着房地产市场的不断扩张,城市土地资源储备出现了透支情况,土地资源浪费的情况更是触目惊心。根据国家统计局2013年8月公布的7月份国房景气指数显示,截止到2013年7月末,全国商品房空置面积为1.29亿平方米,同比增长6.1%。其中,空置商品住宅6538万平方米,增长4.6%。城市地方政府往往为了眼前利益,而对整个城市的发展布局和土地综合利用的考虑欠缺。这在一定程度上不但对房地产市场造成了“过热现象”,也对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造成了很大的破坏。
2、我国城市土地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
2.1、各大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与协调
只有加强政府各个单位与部门的合作与协调,才能有效地管理城市土地资源。通常土地资源管理涉及了执法检察部门和技术业务部门,具体来说包括公安司法部门、城市建设部门、税务管理部门、房屋管理部门以及土地规划部门等。但在实际土地资源管理中,这些土地资源管理部门及单位缺乏有效的沟通与协调,尚未构建严格的管理制度,没有在实际管理中发挥部门的管理合力,由此就严重降低了城市土地资源管理的有效性,进而影响到土地资源管理的水平与质量。
2.2、城市土地资源存在严重流失
通过调研可知,在建设城市的过程当中,存在城镇盲目扩张的问题,由此导致土地资源的严重浪费。其主要原因是因为我国在部署城镇化发展战略中,因为经济的快速发展,而不断推进我国城市化的发展建设,但在这种情况下,不仅会浪费大量的资源,同时会导致环境污染问题的产生。建设面积和居住面积建设比例的不协调以及国家通货膨胀问题的产生,都对城市化开展产生了阻碍。
除此之外,通过分析当前城市社会发展状况来看,由于房地产开发商对于利益的需求,会盲目扩建城市土地,造成土地资源的严重浪费。开发商不合理开发土地资源,也对社会农耕产业的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影响,进而影响了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2.3、土地监管与规划工作不合理
由于政府未对土地资源监管给予充分重视,同时相关管理人员也尚未树立土地资源监管意识,在实际土地资源管理中没有考虑到城市的具体情况,由此就致使我国土地资源管理与规划开发难以与时代发展需求相符合。我国城市土地资源管理者在进行管理的过程中,没有考虑到城市土地的情况和类型,就对土地资源进行分配与开发规划,由此造成我国城市土地资源利用十分不合理,难以优化配置城市土地资源,浪费了大量的资金和资源。
2.4、缺乏完善的法律法规
当前,在开展城市土地资源管理中,虽然相关的法律法规在不断地健全与完善,但受到市场条件及利益的影响,导致我国城市土地资源管理相关的法律还不甚完善,加大了城市土地资源管理的难度。其具体体现在,相关的法律条文没有进行明确规定与定义,有歧义产生,由此就使土地资源管理的难度有所增加。除此之外,当前,我国现行的土地资源管理法律法规也存在不合理的地方,不适应城市土地利用现状,相关条款不完全,由此在城市土地资源管理中,就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
3、优化城市土地资源管理的具体措施
3.1、控制工业中的行业用地
城市经济发展与土地集约利用的重点控制对象是工业,要根据经济发展的要求,从项目容积率、建筑密度、投资强度、草地率等方面对工业中各个行业用地进行控制,根据自身情况给不同区域制定和自身情况相契合的指标标准,并将各类园区的标准适当提高。对于新建、改建项目及各类进驻项目实行准入制,无法达到指标标准的则不予准入,长此以往,使得城市用地总体效益逐渐达到最佳状态。
3.2、挖掘老城区存量土地潜力
老城区的旧城改造速度明显慢于新城建设速度,大量旧城区的土地利用效率都很低,不利于城市内部存量土地的盘活利用。有很多旧城区的地理位置较好,但由于改造需要付出的成本和精力过大,导致改造成本高于价值量的增加,政府在旧城改造方面应该多出台政策和方案,完善政府对城市土地市场的干预手段,确保改造资金到位,用有形的手去推动无形的手发挥作用。旧城改造一方面可以使旧城区适应城市化的进程,提升城市整体形象,提高居民生活满意度;另一方面也能充分利用有限的城市土地资源创造出更多的价值,带动整体城市经济发展。
3.3、加强城市土地市场体系建设
健全土地市场体系可以有效地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提高土地利用集约度。对我国的经营性用地,应严格执行《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规定》中的内容,同时各市、县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土地储备机构要积极参与制订土地计划,使当地的土地市场向着合理而有序的方向建设。同时也要发展市场的作用,通过市场机制调节土地的合理分配与使用,按照市场经济原则合理使用土地。
3.4、加深城市土地规划的科学性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对一定时期内各类土地利用做出的综合协调和统筹,其视角是全局和长远的,所以总体规划的科学性是实现土地集约利用的必要条件和前提。科学合理的规划包括对城市性质的定义、城市空间结构的布局、基础设施建设的规模、公共服务设施提供的数量、交通体系的建设等方面,既要满足城市当前的发展需求,也要将长足发展考虑在内,既为城市的发展留出合理空间,又要把握对城市土地资源的节约利用。
4、结论
土地既是国家的根本,也是民生的根本,特别是有限的城市土地资源更是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社会财富的根源。各级地方政府要高度重视城市土地资源的合理规划与科学管理,设立并贯彻执行相关的法规,明确职责,加大执法力度,严格遵循合理的审批程序,重视城市的整体规划,才能切实有效地进行城市土地资源的合理规划和科学管理,优化土地资源的配置,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率。
参考文献:
[1]卢祖明.浅谈城市土地资源管理的现状与完善措施[J].建材与装饰,2016(38).
[2]朱汇烽.土地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科技经济导刊,2015(15).
[3]冯广京,朱道林,林坚,等.2015年土地科学研究重点进展评述及2016年展望[J].中国土地科学,201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