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英语课程承担着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任务,为实现这一任务,教学设计的着力点应放在如何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上。本文通过对一堂英语课的教学实践,从读前,读中,读后三方面来设计教学过程,探索如何在初中英语阅读课上有效地运用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深层理解文本、提高阅读技能的同时,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英语阅读,思维发展,教学设计,培养思维能力
一 引言
初中学生通过英语阅读,不仅仅要学习语言基本知识,发展语言基本技能,更要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预测,概括,推理,判断等方法来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准确性,严密性,逻辑性,创新性和批判性。 本文将以一节英语阅读课为例,探讨如何运用合理的阅读活动,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二 课例介绍与分析
(一) 语篇内容
本节英语阅读课题为《visit the old and new》,试教对象是初二年级学生,文本的中心话题是台北。文章结构合理,脉络清晰,内容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生活性,是一篇集语言学习和情感教育于一体的好文章。
(二) 学习目标
本课例的学习目标为:(1)能理解段落之间和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获取细节信息;(2)能够依据自己的思维水平自主选择学习策略;(3)能够运用自己的学习风格表达对文章的理解;(4)能够借助思维导图复述文章段落大意;(5)能够按照自己的学习风格构建写作框架,并完成书面表达。
三 教学过程设计与分析
本文重点阐述读前,读中,读后三个环节的教学活动设计,使学生通过对文本的阅读、思考、评判获得相应的语言知识、语篇知识、文化信息,并在此基础上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一)在读前活动中激发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准确性。
图式理论认为,读者在阅读理解中存在的问题是与图式的空缺或相应图式未被激活有关。读前活动在阅读教学中被运用,其目的就是建立读者新的背景知识并且激活读者已有的背景知识。
在本堂课中,笔者采取了以下导入方式:
先是从选择旅游城市引入,向学生抛出问题:If you have a chance to travel, where do you want to go? Why do I want to go there? Because I like the West Lake. It is the attraction of Hangzhou. 以此引出新单词destination , attraction等。
然后笔者再通过让学生阅读标题,预测:What are the old and new?
我们都知道, 标题是文本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篇文章的点睛之笔。预测要求学生结合自己已有的背景知识和阅读文本的话题进行深入思考,猜测文本的相关内容,作者的写作意图和相关话题知识等,这是一种积极的思维过程。通过预测,可以激发学生大脑的运行,同时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准确性,为顺利完成后面的任务做好充分准备。
(二)在读中活动中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和严密性
读中环节是文本阅读教学的核心环节,通过该环节的阅读,了解文本大意,理清文本思路,从而获取文本的具体信息。在读中这个教学环节,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围绕文章主线,设计问题要有整体性、层次性、梯度性,引导学生通过自主阅读,由表及里,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理解文章内容,探究文章意义,把握文章结构,明确作者的写作意图。因此,笔者在读中活动中设置了三个环节,分别是略读,寻读和精读。
(1)设计略读活动,掌握篇章结构
笔者采用快速浏览文本,并且找出文章所提及的attractions.
T: Scanning the text, find out what attractions are mentioned in the passage?
美国教育家杜威认为思维是由问题开始的。针对教学内容,设置什么样的问题、如何提问在教学设计中显得尤其重要,因为,教师所设置的问题最能体现教学的创新,而学生回答的过程则能反映学生思辨的过程,课堂上有效的提问及在问题引领下进行深入探讨是促进阅读深化不可或缺的部分。而略读的意义在于帮助学生快速地提取出有效信息,通过此活动,可以让学生的思维迅速活跃起来,为后面学生对文章结构的理解打下扎实的基础。
(2)设计寻读活动,掌握文章的细节
在找出了关键的attractions 之后,就可以对文章结构进行梳理,笔者在这里设置了两个问题:
①教师要求学生仔细阅读课文,并且寻找出对台北的几个著名地点和小吃的具体描述。
②教师请学生仔细阅读一二两段并且完成句子填写:(Finish the sentences.)
Taipei is __________ by mountains, _______forests and ________rivers.
Taipei is _______ as a top _____ ________ for 2015 by magazines.
笔者构思是将文章结构通过两个活动设计分别呈现,使得学生大致上掌握文本结构和描述细节,同时引导学生完成设置的多种阅读任务,并通过分析、对比、细节判断等进一步理解文章内容和作者观点,进一步发展学生分析和概括的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密性和逻辑性。
(3)设计精读活动,深化对文章内涵的理解
清晰的逻辑思维并不是一个不可思议的过程,也不由遗传天赋决定,而是可以学会的一个组织和处理信息的过程。阅读教学中需训练学生如何获取有用信息,并准确判断出原文与题目判断是否一致。
读中环节是阅读教学的核心环节。在这一环节,学生的多种阅读能力都可以通过该环节得以训练和培养,如略读、寻读、精读、识别细节信息、推理判断能力等。教师围绕文本主题设计阅读任务,问题设计逻辑性强,由浅入深,层层设问,遵循学生的思维习惯,同时适时地运用思维导图,深入浅出地引导学生理解文本的细节信息,挖掘文本蕴含的深层意义,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去解决问题。
(三)在读后活动中发展学生思维的创新性和批判性
我们都知道,在读后环节中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充分发掘和利用阅读材料,让学生用自己的思想见解,学识才智,情感态度来充实文中的人物或事物,拓宽文本的情境,使自己的认识升华,得到新的感悟和收获。
于是笔者将读后活动分为两部分:
① A task: to be a teenage guide. 先请学生复述一下整篇文章,然后将文章结构梳理,本文是有general introduction 和the old and new for details两部分组成,完成借助思维导图复述文章段落大意的学习目标。
② 联系实际介绍绍兴或其他人文城市,完成写作任务,达到按照自己的学习风格构建写作框架,并完成书面表达的学习目标。
读后教学设计要注意与文本内容相关,而且情境要明确真实,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能增加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使其在一种自然、真实或模拟真实的情境中体会语言,进行语言的输出。在这个活动中,教师引导学生结合新绍兴和旧绍兴的特点,创造性地让学生思考,我们如何将绍兴的老城区和新城区融合在一起,使我们的家乡变得更美。这个活动能让学生利用阅读材料中所学的关于新旧台湾的知识去实践、交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参与热情高,同时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价值和作用。
四 结束语
龚亚夫认为,语言教育不仅需要教会学生交流,还有培养思维能力的功能和任务,特别是用另外一种语言思维的作用。本文探索了如何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通过设计一系列的活动,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帮助学生深层理解文章,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准确性,严密性,逻辑性,创新性和批判性,使学生运用多种思维方法,在提高阅读能力的同时,享受英语阅读的乐趣,同时成为主动的智慧的学习者。
参考文献:
[1] S·阿瑞提.创造的秘密[M].钱岗南,译.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
[2] 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 [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 习海宇,李玉英.在英语阅读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