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但不是一个农业强国,农业是我国的发展之本。只有农业水平提高了,我国其他部门才能得以稳定的,进一步的发展。农业机械是保证农业发挥这一重大作用的根本保证。本文是针对我国农业机械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的一篇简单的论述,农业机械化是现代农业最基本、最显著的特点,推进农业现代化必须发展农业机械化。我国农机现在处于高速发展阶段,但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是保证农机又好又快发展的必要条件。
作为世界农业大国,中国农业有其特殊性与复杂性。在农业发展的进程中,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也突显出我国农业发展的不足和存在的问题。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中国农业也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在新的世纪里,中国农业将逐步由传统农业向市场化、科技化和生态化农业转变,从而实现中国农业的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农业机械;现状;趋势
引言: 农业机械是指在作物种植业和畜牧业生产过程中,以及农、畜产品初加工和处理过程中所使用的各种机械。现代农业机械制造业主要包括种植业机械、畜牧业机械、农产品加工业机械、林业机械、渔业机械、农业运输机械,以及可再生能源装备等7个门类。其中,种植业机械仍是我国农业机械行业发展的重点产品。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与国家的发展密切相关。其中农业机械在农业现代化建设中主有四大作用,即提高生产率、增加民农收入、保护环境和促进作用。但是,由于最近几年商业占地的增加和环境气候恶化加剧,中国的可耕地面积正逐年递减,目前,已经接近18亿亩的底线。因此,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对中国的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农业作为作第一产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仍占有重要的地位。然而,随着全球一体化经济格局的形成,对比社会发展的其他项目,农业整体的表现是滞后的,机械作为先进农业实施的载体,在我国还普遍存在着投入不足,技术发展退缓以及农机化人才缺乏等制约因素,面对我国农业以及农业机械化实现存在的问题各个突破,提出新的机械化发展思路,对于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的目标具有积极的意义。
1.国内农机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中国农业机械化现状中国用占世界7 %的耕地, 却为世界22 %的人口提供了基本充足的食品。农业的快速稳步的发展离不开农业机械化。中国农业机械化经过多年的努力发展,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仍然存在一些不足。
1.1 国内农机发展水平: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是国家的命脉,农业机械化发展是农业发展的重要保证。我国农业机械制造业是在新中国成立后,从无到有逐步发展起来的,是从增补旧式农具和制造推广新式农具起步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农业机械化事业也不断发展壮大,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呈现出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农业机械化装备水平稳步提高 1949 年, 全国农业机械化装备总动力只有8101 万千瓦, 农用拖拉机只有117 台, 一些大型农业机械如联合收割机、农用载重汽车基本上是空白。经过几十年的发展, 农业机械拥有量增长了上千倍, 有的品种甚至数万倍。
1.2 国内农机发展存在的问题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我国的农业机械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作为农业大国的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仍然亟待提高,在其发展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国内农机发展存在的问题,具体来说,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1.2.1农业机械化水平发展不均衡。受到地理条件与气候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与经济及社会发展不够均衡,而且东西部发展差异较大,导致机械化的发展差异明显,经济发展缓慢地区机械化水平很低,农村基础设施不够完善,相对体系也并未建立,导致我国农业机械发展缓慢。
1.2.2机械装备的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从当前我国农业机械的使用情况来看,老化十分严重,并未及时更换,而且运输的机械较多,作业机械不足,以中小机械为主,大机械不足,这都严重影响我国农业的发展,总量不够,缺乏合理性。门类品种问题颇为严重。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在不同作物、不同环节上的差距很明显,尤其是水田机械的水平过低,严重制约我国农业的快速发展,而且我国水田数量较大,但从其生产情况来看,仍然主要依赖手工作业,机械化水平很低。玉米的机械化水平刚刚起步,棉花机械却处于空白,门类品种的缺陷导致农机产品过剩与短缺同时存在,制约农业机械化的发展。
1.2.3农机服务产业化的服务体系不健全。健全的农机产业化服务体系有较为宽阔的服务范围,包括农业生产前、生产中以及生产后的服务,涵盖种植业、畜牧业、农产品的加工处理等方面。农机社会产业化服务可以促进农业的标准化、专业化、规模化的经营,对降低农业的生产成本、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效益有显著效果。目前我国没有一个完整的农机产业化的服务体系,不能提供完整的农机服务,对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1.2.4行业内部恶性竞争。在我国农业机械制造行业内部,由于国家对支农企业的财政补贴,使很多企业对自身的产品质量降低了要求,再加上部分地区实施贸易壁垒的保护,也阻碍了高新技术产品和技术向农机制造领域的渗透和推广,这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农机制造行业的恶性竞争,也使得整个农业机械制造行业出现了运用质量下降的趋势。 国内农机业存在问题的原因有多方面。一是农业装备开发的难度大;二是农业装备制造行业的利润低;三是目前的大部分农业装备制造企业是中小型企业,研发能力很差;四是行业管理水平有待于改进。但大多数农机企业普遍存在规模小、技术设备落后等状况。
2.发达国家农机发展现状
美国、日本和欧洲是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较高的几个国家,这些国家的农业之所以发达,就在于他们不但拥有足够数量的农业机械,而且还形成了适合各自国情的农业机械化体系。它们在农业生产、农作物种植、土地经营规模、农民经济收入、社会化服务体系、以及农业机械化水平等方面具有典型性。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的农业机械化水平较发达国家还有很大的差距,传统农业在发展中国家还普遍存在。美国是农业机械程度最高的国家之一。1999年,美国每个农业劳动力所生产的食物和纤维可供养近200人。仅占全美3%的农业劳动力生产了供全国人口消费的低价食物,并出口了占美国出口总额20%左右的农产品。在美国,不但大田作物生产及收获已全部机械化,一些难度不但大田作物生产及收获已全部机械化,一些难度大的行业与作业也实现了机械化。目前美国在谷物联合收割机、喷雾机、播种机等农业装备上己经开始采用卫星全球定位系统监控作业等高新技术,向精准农业方向发展己成趋势。系统进行精准农业作业。在苹果、梨、葡萄种植方而,为适应机械收获作业,利用生物工程技术,控制作物的形状和结构,实现农艺与农机的结合。 日本是一个工业和农业都很发达的国家。人口密度大,耕地面积少。日本的主要农作物是水稻。田间作业全部实现了机械化,水稻育秧、插秧、联合收割机居世界领先水平。日本能在水稻育秧、移栽方面很快实现机械化,有赖于高度重视农艺和农机的有机结合和高度发达的工业所提供的高质量设备。除水稻生产外,奶牛饲养、肉牛和养鸡、养猪业也都实现了集约化与机械化。特别是设施农业,日本的日光温室很发达,花卉、蔬菜、养菇等广泛采用温室栽培。机械也非常齐全。日本农业机械近年来为适应经营规模扩大的需要,很注意发展大型高性能的农业机械,同时注重发展适用于小规模经营、老年农民和妇女操作的小型农业机械。西欧国家的农业大多数是以旱作物为主,其在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的各项生产环节均己全面实现了机械化,西欧国家农机产品制作精良,机、电、液有效结合;农机企业不断兼并重组,跨国公司越做越大;产品的大型化、智能化依然是欧美农机的发展趋势。其中较为典型的当属英国。英国的农业机械制造业较发达,农业装备以种植业和畜牧机械为主,除满足本国需要外还大量出口。农机企业以小企业为主,英国重视74.6kw以上拖拉机的生产,也注意发展与拖拉机配套的各种复式或联合作业机。奶牛、肉牛饲养和挤奶等机械品种也较齐全。
发达国家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除采用优良品种、合理施用化肥、农药与良好的灌溉条件及畜禽与水产工厂化饲养外,其根本原因是注重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了高度机械化、集约化生产。
3.我国农机设施发展方向
大部分发展中国家比如非律宾、印度、泰国、智利、巴西等国家,也在大力加快本国的农业机械化水平,并积极采用拖拉机等配套农业机械与装备来进行各项农业的作业。不过从总体上来看,全球发展中国家的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在不同的地区存在很大的差异,而且发展也极不平衡。国内农机发展的趋势 借鉴国外农业机械发展的经验,我国农业机械也应该逐步向自动化、智能化方向发展。近年来,国内农机研究人员在农业机械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方面也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实践与探索,并取得了一定成果。
中国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有一定的差距, 农机产品质量和技术还有待进一步提高。随着国民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传统农业将逐步向现代农业转变,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将进一步加大, 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步伐将进一步加快, 农民摆脱繁重体力劳动的愿望将进一步增强, 必将扩大对农机化的需求。展望未来中国农业机械化发展, 将呈现以下几个发展趋势。
3.1农业机械化发展环境进一步好转,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第十次会议于2004 年6 月25 日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该法进一步明确了各级政府对农业机械化的促进职责, 明确了对农机科研开发和生产、农民购置农业机械、农机作业服务和保障产品质量等方面的扶持措施。该法的颁布实施, 进一步改善了农业机械化发展环境, 将极大地调动农民、农业生产经营组织购置和使用农业机械的积极性, 促进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的普及应用, 对农业机械化事业的发展将产生积极而又深远的影响。
3.2关键环节机械化技术需求进一步扩大,主要是粮食作物全程机械化技术和经济作物关键环节机械化技术。在小麦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的基础上, 粮食机械化技术需求将主要表现在:水稻生产工厂化育秧技术、高速插秧技术、半喂入水稻联合收割技术, 适应多个地区、不同行距的玉米联合收割技术。经济作物机械化技术需求主要集中在种植、管理和收获等关键环节。如:棉花机械化播种或移栽、采摘, 薯类、鳞茎类作物的种植和收获机械, 油料作物和糖类作物播种、收获机械化技术。
3.3畜牧业机械化生产关键技术将有较快发展,围绕提升畜牧业生产质量效益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将重点推广草原改良、人工草场建设和农区秸秆利用机械化技术, 广辟饲料来源; 推广奶品采集机械化技术, 提高奶业生产卫生安全控制能力; 加快畜禽养殖环境控制机械化发展, 为畜牧业安全生产创造条件。这方面的技术装备将有较快的发展。
3.4农业生产机械化技术与设备将会得到较快发展,发展设施农业是实现农产品“高效、优质、高产”和均衡安全生产的重要措施。为巩固和提高果蔬生产的竞争力, 促进果蔬产业的规范化、标准化生产, 节能型设施农业装备、移栽机具、监测与调控设备、土壤消毒灭菌设备以及无土栽培设备等将会得到较快发展。
3.5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和保护环境的农业机械化技术需求将进一步扩大,中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着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的双重压力, 保障中持续发展与保护环境的农业机械化技术需求将加大。主要包括: 保护性耕作技术、农作物秸秆资源综合利用技术以及节水灌溉、化肥深施、精量半精量播种、高效安全施药、农产品安全生产与加工装备等机械化技术。
3.6农机的升级换代技术需求强劲, 中国农机技术水平总体质量不高, 技术含量低, 中小型机械多, 科技含量高、可靠性强、操作方便的大型机械缺乏。随着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农业规模的扩大、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农机服务组织的发展以及市场竞争的加强, 对先进适用、高科技含量和大型农业机械的需求将不断增加。这类机械的开发、引进和生产将是农机技术升级换代的重要内容。
3.7成立了农机合作社,把农业机械与分散的农户联系起来,把机械化生产和家庭承包经营结合起来,促进了农业机械的共同利用,提高了农机经营效益。
3.8农业机械化技术创新与示范推广力度加大。例如“十一五”期间,国家高度重视“三农”工作,通过“两减免、三补贴”支农惠农等政策加大了对农业的支持力度,中央财政不断增加农机购置补贴资金规模和补贴范围,并把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作为促进农民增收的一项重要措施。此外,玉米、大豆、棉花、马铃薯、油菜、甘蔗、牧草生产等机械化技术,机械化旱作节水技术,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等农作化技术已被农业部确定为重点推广的先进适用技术。农业机械制造业受益于国家政策鼓励、资金投入、财税优惠等多个方面的扶持,同时随着科研、生产、开发体系进一步的创新和发展,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并稳步保持快速发展的态势。
结语
我国农业德发展离不开各种类型机械设备德支持,设施农业机械就是其中非常重要德一种。目前我国德设施农谷机械虽然取得了一定德发展成果,但人存在着明显德缺陷与不足,针对这种现状,相关人员应当树立危机意识,正确对待,设定目标,指定发展几乎是,积极行动,以提升我国设施农业机械德总体水平。
立足中国,放眼世界,2l世纪人类已进入知识经济的时代,体现多学科综合和交叉特色的现代农业装备技术是支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最重要手段。信息与网络技术革命使世界各地区的人们都易于共享世界技术革命的成果,为此要加强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按市场规律运作,抓住机遇,实现我国农业机械化的跨越式发展。
参考文献:
[1] 吴志锋. 我国农业机械发展的现状与趋势[J]. 商业
2010,09:13-14+111.
[2] 王会,张俊亮,孙如军. 我国农业机械的现状及其发
[J]. 农机化研究,2006,09:21-22+26.
[3] 郭建华. 我国农业机械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 南方
2013,06:42-43.
[4]李中华,王国占,齐飞.我国设施农业发展现状及发展思路[J].中国农机化,2012,1;7-10
[5]王丽娟,刘少梅,任志雨.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新生职业规模的调查与研究[J].天津农业科学,2014,9;78-81
[6]朱德文,陈永生.我国设施农业发展存在德问题与对策研究[J]农业装备技术,2007,1;5-7
农业是我国的发展之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