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国内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行,教育部开始重视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并对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实行生活化教学模式。但是由于当前国内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模式起步较晚,导致在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影响了教学教学质量。接下来本文将会对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常见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有效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问题;对策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现状分析
(一)教学观念滞后
新时期以来,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对此,教师应该及时更新教学观念,并采取新式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教学,以求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但是在这个形式之下,仍有部分教师的教学观念滞后,还在采取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教学,这种教学方式的主体是教师而非学生,学生只是在被动的学习,这就很难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课堂氛围较差,学生无法获得较大的进步。
此外,受到应试考试的影响,部分教师过于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总是以成绩论英雄,却忽视了学生其他方面的进步。笔者看来,以成绩来判断学生的学习能力是非常不合理地。受到这种教育理念的灌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思维固化的情况。只是一味的接收从教师口中所传输的知识,缺乏自身思考,这样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和联想能力的提升。如果长时间保持这种状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会逐渐削弱,不会积极主动的去学习新知识,这就不利于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开展。
(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内容较多,理解难度较大,如果没有教师进行讲解,学生自己很难对这些内容进行理解和吸收,所以大多数学生认为这门课程是非常枯燥的,没有将太多的精力投入到学习中。此外,由于部分教师对这门课程并不重视,导致学生对这门课程有一个错误的认知,认为这门课程并不重要,只是用来休息和打发时间的。在这种教学现状之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质量无法得到显著提升。
教师是学生眼中的榜样,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产生影响。对此,教师要以身作则,发挥出榜样的力量,规范学生的行为,让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课堂上,如果学生出现开小差的状况,教师就要及时对其进行提醒,让他能够集中注意力。另外,教师必须要正确认识初中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然后才能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促进学生道德与法治意识的提升。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中的常见问题
(一)生活化教学模式单一
教学模式单一是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常见问题。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授课时总是过于依赖教材上的内容,授课程序较为固定。此外,生活化教学的实质也没有完全发挥出来。在课堂教学中,部分教师仅仅只是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对教材内容进行一些细微的讲解,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并不紧密,存在局限性。
受到传统教学意识的影响,教师本身并没有将教学手段生活化的意识,认为传统的教学经验足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在这种教学观念的影响下,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模式难以得到广泛的发展和应用。
(二)生活化教学流于表面
根据国家新课改的要求,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要尽量采取生活化的教学模式,这样更有利于学生道德品格的养成和综合素质的提升。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并没有真正的贯彻落实国家所提出的教育方针,认为自己的教学方法更加适合学生。但是为了响应学校所提出的要求,教师还是会适当采取生活化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教学,可是这种做法只是为了完成学校所下达的教学任务,并没有真正做到贯彻落实,违背了生活化教学的初衷。
(三)生活化教学设计存在缺陷
生活化教学的开展需要依赖教师的教学设计。在授课之前,教师需要提前做好教学设计,将生活实际与课堂教学相结合,以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但是由于这门科目不是初中教学的核心科目,所以能够分配的教学资源是非常有限的,再加上部分教师本身的能力不足,导致他们无法做出优秀的教学设计,课堂缺乏趣味性,无法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学效果较差。
三、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策略
(一)课堂导入生活化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趣的教学内容能够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教学效率。对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授课时可以适当引入一些生活实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不仅如此,将生活实例和课堂教学相结合还能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在这个氛围之中,课堂教学有效性能够得到显著提升。
(二)创设生活化情境
要想真正实现生活化教学,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创设一个生活化情境,然后让学生在这个情境之中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这样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向学生播放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生活视频,并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让学生结合自身生活经验进行思考,最后得出答案。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主动思考,帮助他们快速理解和掌握道德与法治知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采用生活化教学模式
传统教学模式存在很多弊端,无法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教学质量难以提升。对此,学校和教师应该积极改进教学模式,采用生活化教学模式进行道德与法治教学。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严格贯彻落实生活化教学观念,将生活实际和教学内容进行结合,让学生能够结合生活情境思考问题。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可以将课本上内容变得更通俗易懂些,方便学生进行理解吸收。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模式能够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对学生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对此,学校和教师应当积极改善生活化教学模式,发现并解决其中存在的问题,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好的学习环境,呵护学生成长。
参考文献
[1]彭晓梅.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研究[J].中国农村教育,2020(09):8-9.
[2]兰军.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生活化教学的探索与实践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20(03):70-71.
[3]谢燕原.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常见问题探析[J].新课程研究,2019(13):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