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的融合分析

发表时间:2020/6/2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03期   作者:邓家彩
[导读] 通过案例分析法,对小学科学的部分教学案列进行分析,借此来研究多媒体技术、教育软件、计算机网络等现代教育技术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及其注意事项。
        摘要:通过案例分析法,对小学科学的部分教学案列进行分析,借此来研究多媒体技术、教育软件、计算机网络等现代教育技术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及其注意事项。研究表明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对科学课程的学习兴趣,还可以优化小学科学课堂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从而真正达到提高小学科学课堂中教师的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率的目的。
        关键词:小学科学;现代教育技术;技术应用
        一、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
        (一)利用多媒体优化教学内容
        在小学科学课堂中,通常会涉及到一些比较抽象的内容。教学中合理地运用多媒体技术具有不可估量的优势,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创设了愉快的教学环境,通过多方位、多角度的感官刺激,在学生的思维和知识之间架设了桥梁。教师在小学科学课堂中利用多媒体来优化教学内容,不仅可以让学生觉得教学内容不再乏味无趣,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另一角度来看,由于多媒体的引入,教师的教学内容与传统教学相比覆盖性更广,更利于引起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进一步的探究。比如在小学科学第三册《磁铁的性质》这一课的教学中,因为磁铁的吸引力和排斥力是无法观察到的,如果教师单凭文字内容解释磁铁的性质,低年级小学生可能很难理解。在课堂上直接让学生操作磁铁进行实验,教师对课堂的可操控性就会降低。这时候假若教师使用多媒体技术来进行辅助教学,将磁铁的图片、相互吸引或排斥动画通过多媒体的形式展现在科学课程教学中,不仅有助于教师将抽象的内容具体化,而且还有助于学生去理解相应的知识。
        (二)利用多媒体优化教学效率
        一节小学科学课授课时间为45min,教师在这有限的45min里需要进行实验演示、内容教学及课堂练习等内容,如果要保证每位同学的教学效果都达标的话,45min明显是不够的。这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对教学效率进行优化,实现教学效益的最大化。谋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和教学质量的最优化是我们选择、使用一切教学媒体的根本目的。教学活动中一旦有多媒体的加入,对教师整个的教学活动是会有很大的变化的。教师可以把教学的引入环节交由多媒体来负责,由于多媒体能带给学生视觉、听觉上的感受,相比传统模式的教学引入,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快速地使学生进入学习状态。虽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设计板书,在有了多媒体的帮助下,一些较为简单的板书就可通过多媒体进行展示,只将重要的内容及概念留在黑板上即可,把更多的教学时间留给需要深入讲解及拓展的部分,从而实现教学效率的最大化。
        二、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应用教育软件
        (一)充分利用学科教学软件
        学科教学软件通常是指针对某类学科设计的,为教师教学服务、优化教学的过程以及提高教学效率而设计的教育软件。通过学科教学软件,教师能轻易的获取和所教学科相关的素材。这类软件能将一些学生难以理解、语言难以表达的重点及难点,形象直观地表现出来。小学科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学科教学软件。例如,教师在教学《宇宙》这一单元时,由于宇宙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如果单纯依靠教师的讲解及多媒体课件来进行教学,学生可能无法真正地理解太阳系行星的运动。

借助学科教学软件《几何画板》将太阳系的各大行星抽象为几何图形,对这些图形构造关系动画,就能清晰地将行星的运动规律完整的展现出来,更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像《几何画板》这一类型的学科教学软件,最大的优点就是能将较为抽象的图形进一步形象化、直观化,并能将这些图形设计出相应的动态效果。
        (二)学生自主学习软件
        对于喜爱科学课程的学生来说,小学科学课本上涉及的知识和实验是不能满足兴趣的,长期这样,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培养。因为此教师可以利用自主学习软件,实现针对学生的个别化教学。学生自主学习软件通常具有大型的知识数据库,可以对学生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利用自主学习软件,能给学生提供和学习内容有关的知识和练习,并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和反馈。这种新型的教学以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支撑,体现了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理论,符合现代教育理论的发展。小学科学方面的自主学习软件主要涉及到认识恐龙、动植物的分类、天文地理知识、模型制作等内容,教师可选择在课前或课后要求学生使用相关内容的自主学习软件,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让原本枯燥无趣的内容变得生动活泼,提高教师教学效率。
        三、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应用计算机网络
        (一)应用网络记录科学探究过程
        在小学科学课程中,少不了科学探究活动。学生在探究中最重要的就是探究的过程。对于探究课程,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网络的随时存取功能来记录学生的科学探究过程。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若需要探究的数据,通过课堂中的多媒体电脑就可轻易将探究的数据展现在大屏幕上,供教学活动使用。
        (二)应用网络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科学教师应在科学课堂中利用网络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网络是一个巨大的数据库,教师应改变单一的资源获取途径,学会从网络中获取教学资源。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可以充分利用网络上的资源。网络资源内容新颖,涉及面广,信息量大,能寻找最新最好的资料和信息。在教学中使用网络上新颖的资源,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学习兴趣,有助于提高整个课堂的教学效率。教师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使用教材中的图片内容会引起冗余效应,教师不妨从网络中获取资源,将和教学内容有关的图片、视频等的网址附在多媒体课件之后,需要的时候随时可以通过网络展现出来。教师也可在课后安排学生登录相关的网站,收集和本堂课内容相关的资料,让学生自行筛选。教师引导学生自行利用网络查阅资料,可以锻炼学生自己的动手能力,学生也能通过网络获取自己感兴趣的知识。
        结束语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不仅增强了科学课堂的趣味性,还能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教育软件的使用,有利于培养学生对科学课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对重要概念的理解。现代教育技术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应用的时候需要注意一些问题,并不是每一堂课都要使用现代教育技术,如何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对小学科学教学进行设计、开发,使之能更好的为小学科学教学服务,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