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会写“摸、甚”等15个字,会写“扑打、忙乱”等10个词语。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预设思路,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重点语段,抓住文中的动作、心理、语言等描写。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从第一步对话到第五步对话,层层推进,通过学生主动的、有意义的学习,来激发他们对童年的热爱,对动物的喜爱。引导学生多角度的看待周围事物。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知道可以从哪些角度给文章做批注。
2.教学难点:能借助相关词句,体会“我”见到鹅和被鹅袭击时的心情。
三、教学方法:谈话法(五步对话法)
四、备课思考:(第一步“确立话题)“我们”回家的路上被鹅追赶,而“我”差点被鹅吃掉,在金奎叔叔的帮助下才得以逃生。由于牛与鹅看待人的角度不同,所以我们对待牛与鹅的态度也不同。依据课文内容,结合学生认知的差异性,确立话题——看事物的角度不同,所得结果是否相同?
五、教学过程:
(一)猜谜激趣,引出话题
1.猜谜语:头戴一顶红帽子,身穿一件白袍子,脚蹬一双红鞋子,唱着歌儿伸脖子(大白鹅)。
2.展示白鹅图片。欣赏白鹅,问答:看到白鹅会想到哪首诗,一起背。(咏鹅 骆宾王)
师:我们看过图中鹅,诗中鹅,那现实中的鹅有同学见过吗?
3.谈话开始(第二步“引出话题”),询问同学们对牛有什么印象(憨厚、老实、勤劳等)对鹅有什么印象(高傲、神气等),使学生对本课内容有了整体感知。【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我采用了孩子们喜爱的猜谜语导入文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自然的引出话题,为探究式学习做铺垫】
4.揭示本文课题,板书。
(二)小组讨论,生成话题
1.根据阅读要求,自由朗读全文。
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边读边思考)
学生简单概括本文主旨。
小结:本文故事性强,语言生动、童趣十足、又蕴含一定的哲理。在描写“我”被鹅追赶这一部分时,作者将鹅的神气十足、胆大妄为,以及“我”的狼狈不堪、慌忙逃窜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的细致刻画,通过对鹅的动作的传神描写活灵活现地展现在读者面前。最后借助金奎叔的话,告诉我们看待周围的事物,如果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就会得到不同的结果。
2.浏览全文,找出疑难字、词。
吭吭(kēng) 啪嗒啪嗒(pādā) 吁(yū)哩哩哩
摸胳膊 握拳头 扳牛角
捶牛背 掐脖子 摔酒瓶
首先指名学生模拟以上动作;然后教师加入到学生当中,与他们交流(理解字词,强调拟声词)及时予以更正;接着出示PPT图文,带读;最后,学生齐读以上词语。
3.把握文意,全面领悟
小组讨论,交流结果。
将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进行划分,并逐一描述每部分主要内容(第三步“生成话题”——把握文章脉络)。【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我依据课文内容,通过直观教学法、小组讨论法等,生成话题,帮助学生理解金奎叔叔的话,为以下的精读做铺垫。】
第一部分:1-4自然段
写由于牛与鹅看待人的角度不同,所以我们对待牛与鹅的态度也不同。
第二部分:5-11自然段
写“我们”回家的路上被鹅追赶,而“我”差点被鹅吃掉,后来金奎叔叔帮助“我”才得以逃生。
第三部分:12-13自然段
写“我”记住了金奎叔叔的话,以后再也不怕鹅了,也不会再无缘无故欺负牛了。
(三)再读课文,深入策略
教师适时引导学生分析教材,体会全面看待问题的重要性(第四步“深入对话策略”——结合批注,理解文本)【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我采用巧写批注、指导朗读等方法,深入对话策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并重视同学之间的交流。】
师:同学们有没有发现,本篇课文跟以前课文有什么不同?
学生回答。
师:课文旁边多出的小字是以前没有的,我们都知道《牛和鹅》是作者任大霖写的,那小字是谁写的呢?
学生回答。
师:批注。读书做批注是一种很好的阅读方法,你们有做过批注吗?
(1)请同学们找出文章批注。并由请两位同学分别朗读课文与对应的批注,提问感受批注作用。
①第一处批注:“事情真的是这样吗?”。
小结:同学们在平时阅读中也可以从提出疑问的角度来做批注。
②第二处批注:“对牛和对鹅态度的对比真鲜明啊!”
找出“我”对牛、对鹅的不同态度。对牛-不怕-欺负;对鹅-怕-嚣张。
小结:同学们可以从记录自己的感受,来做批注。
③第三、四处批注:“几个具体的动词,就把“我们”对鹅的恐惧写出来了。”“逃跑-被鹅咬住-呼救,那种惊慌失措写的很真实。”
小结:读者是从评点写法的角度做批注。
(2)默读5-7自然段,根据批注,画出关键词句,体会“我”见到鹅和被鹅袭击时的心情。并同桌交流。
①找出第5段描写恐惧鹅的动词:不说话、贴着墙壁、悄悄地
学生表演当时情形。学生点评。学生齐读,感知
②找出第6段描写“我”恐惧的句子:“我吓得脚也软了,更跑不快。”“在忙乱中,我的书包掉了,鞋子也弄脱了。”等,学生朗读句子,细细品析,在朗读中体会作者的恐慌。
(3)再读5-7自然段,找出写鹅的句子。选择一处反复读,试着在旁边空白处用简洁的文字作批注。
师:谁来提醒大家作批注应注意什么?
学生回答。
小结:快捷,文字简明,可以记录感受或者评点写法。
品析:“鹅听见了,就竖起头来,侧着眼睛看了看,竟爬到岸上,一摇一摆地、神气地走过来;还伸长脖子,“吭吭”地叫着,扑打着大翅膀,好像眼里根本没有我们似的。”
竖起来、侧着眼睛看、一摇一摆、神气地走过来、伸长脖子、扑打翅膀等动词的运用,把鹅活灵活现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4)课文的五至七条批注又是从什么角度来提出的呢?还有我后面又因为什么改变了对牛与鹅的态度呢。请同学们继续阅读,边读边做批注。
(5)引导学生找出课文中“我”的救命英雄-金奎叔出现,金奎叔是怎样对待鹅,鹅又有什么表现?
品析:他飞快地走了过来,一把握住了鹅的长脖子。鹅用脚爪划他,用嘴啄他,可是金奎叔的力气是那么大,他轻轻地把鹅提了起来。老雄鹅害怕了,好不容易挣脱束缚,张开翅膀,跳进池里,逃命了。
对金奎叔与鹅动作分别刻画描写,形象生动。
金奎叔的做法:握住、轻轻地、提
鹅的表现:挣脱束缚、连飞带跳、落
师:用一个词形容这时的鹅(落荒而逃)。
(6)金奎叔对我讲了句什么话?这句话使我对鹅的态度发生什么变化?启发。
“它虽然把我们看得比它小,可我们实在比它强呀!”
(四)升华情感,延伸对话
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发散式讨论和内容品析(第五步“延伸对话”——求同存异,总结全文)。【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我采用了能够拓宽学生视野的“知识延伸式”结尾,通过延伸对话,帮助学生更深入的理解文中道理。】
师:学习完本文,你有什么收获?
小组讨论,写出感受,全班交流
师总结:不管别人是怎么看待我们,我们自己需要能够正确、全面的看待问题,分析问题,正确的认识生活。
六、板书设计:
牛与鹅
态度 对牛 对鹅
前 欺负 害怕
后 不欺负 不害怕
启发 看事物的角度不同,所得结果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