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提升高中生地理区域认知能力的思考

发表时间:2020/6/2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05期   作者:方列青
[导读] 在高中教学中,“区域认知”是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在高考中也占据着一定的比重。
        摘要:在高中教学中,“区域认知”是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在高考中也占据着一定的比重。近年来,高考地理试卷往往是从某一地区出发来设计考题,对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高中地理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区域认知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能够通过一定的方法,对地理区域的特点与矛盾进行分析和解释,提高学生的判断能力,促进学生地理素养的发展。本文对如何提升高中生地理区域认知能力进行思考,希望可以为高中地理教学的改革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地理;区域认知能力
        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成为广大教师思考的重要问题。在高中阶段,区域认知能力是地理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影响着学生地理综合能力的发展,主要是指对于区域地理进行分析、推测和解释的能力。通过对学生区域认知能力的培养,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处理现实问题的能力,对于学生地理综合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区域认知是指根据一定的需要将地球表面划分成不同类型、尺度和功能的区域,并进行认知与实践。区域认知具有两种含义,一是对区域特征的认识,二是对区域的分析与实践。在地理学上,区域性是一个显著的特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以区域为基础,对其特征、横纵差异以及地理成因进行学习与分析,并能够做出恰当的评价和发展建议。
        一、渗透教学始终,融入整体知识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高中地理教师往往采用集中式的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区域地理能力,用一段时间来专门讲解相关的内容。然而这种方式不利于学生深入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在能力的培养效果上也比较有限。对此,教师应当将区域认知能力的培养渗透到高中地理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去,让学生在日常学习过程中逐渐积累区域知识,并引导学生将区域认知的方法运用到地理问题的分析中去[1]。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地理知识的教学都需要通过区域地理来呈现,因此,将区域认知能力的培养渗透到高中地理教学的全过程中是具有可行性的。比如在教学洋流与气候之间的关系时,教师可将欧洲沿海地区的地理特征作为例子,不仅可以让学生明白洋流对气候影响,还有利于使学生对欧洲地区的地理环境、气候环境形成一定的印象。在学习地形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时,教师可将我国南方丘陵山地作为背景,把水土流失的问题与立体农业结合起来进行教学,既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的地理知识,明确立体农业对这一类型地区的必要性,也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可持续发展理念。
        二、结合教材案例,积累区域知识
        高中地理教材中的案例均为典型案例,在地理知识教学中具有很强的代表性,也是培养学生区域认知能力的有效载体。教材在师生的心目中都有着很重的分量,学生能够较为牢固地记住教材中的案例以及相关的知识,教师结合教材中的例子来渗透区域认知素养的培养,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帮助学生积累起更多的地理区域知识。同时,教材中选取的案例大多是学生比较熟悉的地方,学生在日常生活可能已经听过这些区域,并对当地的情况有一定的了解,因此教师讲解起来不需要花费过多的时间[2]。


        例如在教学“东三省”一课的时候,教师可地形、气候、农业、工业、交通等方面,引导学生对东三省的地理环境与发展情况进行系统的探究,并要求学生能够达到区域重现的效果,能够将所学的区域进行细化,比如在地形上,东北三省包括东北平原、大兴安岭、小兴安岭等,东北平原又可以细分为三江平原、辽河平原、松嫩平原等。通过对教材内容的深入分析与解读,可以使学生形成较为深刻的印象,从而达到掌握区域地理知识的效果[3]。
        三、拓展学习空间,鼓励课外实践
        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区域认知能力的主要平台,从不同地域的时空环境出发来引导学生进行区域认知学习,对特定区域的地理特征进行分析和评价,逐渐形成正确的区域观念。然而,由于地理区域具有较高的复杂性,学生在认知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记混、记错的问题,影响区域认知素养的培养效率。地理学科与生活息息相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结合生活实践,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到区域认知能力的重要性,并培养学生在生活中运用和提升区域认知能力的意识。对此,教师应当积极拓展地理知识学习的空间,引导学生通过课外实践、主题探究活动来进行学习,让学生在小范围的区域实践活动过程中提升自己的认知能力[4]。
        比如对某一商场的服务范围、目标人群、服务种类等进行调查分析,并提出一些有益的发展建议,以此来提高学生对于地理信息的搜集能力,掌握分析区域信息的能力。又如教师可让学生利用周末到附近的乡村或郊区中去,调查当地的自然环境、农作物类型、农业发展具备的优劣势等,结合当地政府的一些农业政策,对该区域的农业发展提出具有可行性的建议。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让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联系起来,感受到地理知识的现实价值,还能够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对于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核心素养的要求下,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成为高中地理课程的一个重要教学目标。教师应当明确区域认知素养的内涵及其对于学生发展的意义,将对学生区域认知能力的培养融入到地理教学的全过程中去,结合教材中的经典案例来渗透区域认知相关的知识,通过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的结合,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地理综合素养,促进其区域认知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黄冰林.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区域认知素养的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9,5(24):76.
        [2]凌华.提升高中地理区域认知能力的策略[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10):96-98.
        [3]赵延峰,焦存志.合理运用课外实践活动  培养地理学科核心素养[J].青海教育,2019(10):49-50.
        [4]姜洪燕.高中生地理区域认知核心素养的培养方案研究[J].内蒙古教育,2019(20):79-80+8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