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分析】
本组送别诗选取2011版新课程标准要求背诵的75首古诗中的八首送别诗,分别是:《赠汪伦》、《赋得古原草送别》、《送元二使安西》、《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赠刘景文》、《别董大》、《芙蓉楼送辛渐》,拓展一首王维的《山中送别》。这九首古诗都是送别诗,但送别方式、感情基调、表达方式有所不同。
选取这组送别诗的意图,一是让学生在理解感悟的基础上,诵读积累古诗;二是通过对比的方式,促进学生个体的诵读感悟,初步感知送别诗情感的表达方法;三是通过对已学送别诗的回顾,总结送别诗的相关知识,让学生初步把握送别诗的特点,积淀文化内涵。
【学情分析】
古诗文诵读学习是语文教学的薄弱环节,要提高学生的记诵水平,兴趣是根本,方法是途径,同时必须在记诵的基础上注重体味过程,才能充分挖掘古诗文中的人文因素,才能有效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四年级部分学生可以借助注释初步理解古文、古诗的意思,对于学习古诗文有一定的兴趣,大部分学生能意识到古诗文对他们学业及生活方面的积极意义。这九首诗中有八首是学生接触过的,有过不同层次的学习体悟。按课标要求,重点提升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学习兴趣,以读为主,为读而读,以读促悟,并和谐融入学生喜好游戏如“我是小擂主”、“品读诗画送书签”等在课堂教学中,从而达到古诗诵读积累的目的;在古诗文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深入发掘古诗文魅力之所在、通过学习古诗文拓宽视野,并激发学生诵读兴趣,教给学生诵读的方法。让学生反复诵读、涵咏、体味,真诚投入地与送别组诗展开心灵对话,与作者心灵发生碰撞、交流、融合,才能实现人文价值与精神追求层面的交往,从而增强学生的文化积淀,拓展学生的精神空间。
【设计理念】
2011年版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基于四年级部分学生可以初步理解古诗的意思,对于学习古诗有一定的兴趣,大部分学生能意识到古诗对他们学业及生活方面的积极意义。然而,本组选取九首送别诗,每首送别诗中有不同的情感与表达方式,所以强调学习方法的巩固、迁移,帮助学生掌握规律,形成能力感悟古诗所表达的不同情感与景物描写的关系,诵读积累送别组诗,是教学的重难点所在。基于以上几点,本教学设计力求体现以下三点:
1.以读为主,为读而读,以读促悟,熟读成诵,体悟送别诗表达的情感。
2.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初步感知送别诗情感的表达方式。
3.和谐融入游戏“我是小擂主”、“品读诗画送书签”等,促进学生诵读积累。
【教学目标】
1.通过多种形式的正确、有感情诵读,积累九首送别诗,并掌握古诗背诵积累的方法。
2.通过对比感情基调,促进学生个体诵读感悟,使学生学会送别诗借景抒情的情感表达方式。
【教学重难点】诵读积累送别组诗,体会每首诗中诗人所表达的不同情感与景物描写的关系。
【教学时间】40分钟
【教学过程】
课前互动
1.课前学生背古诗。
2.师生互动对古诗。
3.师生谈话:联系生活实际谈与自己亲人分别的情景。
一、导入语。
1.“腹有诗书气自华”,想要成为古诗背诵达人,想要和诗人成为知音,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去寻找背诵积累古诗的方法,一起探寻古诗背后所隐含的情感!
【设计意图:铺垫学习古诗的氛围,明确本节课古诗学习的目标,为学生学习指明方向。】
二、直接抒情,以读为主。
1.出示古诗《赠汪伦》,《赋得古原草送别》,学生自己说说划分的依据,教师相机点评、指导诵读。
2. 教师引导学生说说你是从哪些字、词体会出诗人所表达的情感的,你从哪里体会出来的?教师相机指导学生诵读。
3.先出示《赋得古原草送别》前四句,前四句主要描写了什么?指名回答。预设:出示后四句,你读出了什么?教师相机引导小组读、男女生赛读等多种形式诵读,强化积累。
4.小结诗人表达情感的方式。
板书:字词显情
【设计意图:由旧知联系新知,聚焦读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声音先于义理。诵读,是学生与文 本进行情感交流的纽带,而读的过程正是学生聚焦文本,正确理解、感悟文本、体悟情感的过程,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体验,让文本走进是心灵深处,是最长久、最深刻的触动。】
三、情景交融,品读诗画。
过渡:孩子们,《赠汪伦》是以歌相送,诗人表达的情感通过关键字词可以体会到。
古人的送别还有别的方式吗?情感的表达有没有异同呢?(疑惑:此处的范例《赠汪伦》或者《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1.出示第二组古诗,小组交流完成表格。
(1)自由诵读古诗《送元二使安西》、《山中送别》、《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赠刘景文》、《别董大》、《芙蓉楼送辛渐》。(相机补充背景资料,理解古诗写景与情的复杂关系。)可相机字理识字“劝”,辅助理解《送元二使安西》中诗人表达的情感。
(2)小组合作,你知道诗人所表达的情感吗?怎么看出来的?交流感悟。
2.汇报,教师相机引导学生评价,指导朗读,适时检查背诵。(相机点出古诗背诵的方法:分析法、想想画面、韵律节奏、理解记忆等)
3.小结本组诗情感表达的方法,教师相机板书:借景抒情 情景交融
4.品读诗画送书签。
一景一画一情,孩子,请将那拿到的书签配上一首诗,读一读,送给自己最亲近的同桌。(1)根据图画写诗文。 (2)诵读诗文送书签:指明两组学生班级内朗读交换送书签;全班同桌起立相互诵读送书签。
【设计意图:聚焦学法,通过小组合作探究交流,感悟对比不同送别方式和诗人所表达的不同情感及表达方式,指导学生开展“品读诗画送书签”活动,加强记忆,体悟生华,促进诵读积累。】
四、知识运用,技能迁移。
1.自主学习《山中送别》,你从中体悟到了什么?交流所感所悟所得。
2.机动游戏:“我是小擂主”(此游戏也可以在多首诗之间开展)
明确游戏规则:小擂主出古诗,下一位同学对出诗句。如果答对,就是新的擂主;如果答错,就要把整首诗诵读一遍,成为新的擂主。新擂主出诗句,下一位同学对诗句。以此类推,可在小组内或全班范围内开展此游戏。
四人组内开展游戏。
全班范围内开展游戏。
【设计意图:并关注个体差异,注重古诗诵读积累过程,降低难度,“我是小擂主”活动辅助强化诵读积累,给每个学生参与展示的机会。】
五、情境创设,情感转化。联系背景,配乐升华。
创设情境:毕业季师生、生生送别情(情感迁移 学以致用?)
【设计意图: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创设情境,把九首送别诗进行整合,让学生充分感悟送别之情,理解诗文并学以致用,拉近孩子们与诗人的距离,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把握送别诗情感的脉搏。】
六、作业布置:
继续搜集送别诗,办一次班级送别诗朗诵会。
总结语:书声琅琅,诗韵飘香。这节课我们知道了古诗是诗人友谊的表达,情感的寄托,它可以是一幅优美的风景画,也是诗人劝慰真诚的心里话,千言万语的思绪可以化作一首或欢快明丽、或惆怅悲壮、或是眷恋向往的诗,我们中华的古诗文化真是国学瑰宝啊!孩子们,让经典诗词融入你们的血液,融入到你们的灵魂,她会滋养性情,丰富你们的生命。让我们运用这节课学到的古诗背诵积累的方法,吟诵乐享这些经典诗词,丰盈我们的幸福童年,传承中华诗词文化!
板书: 送别诗一组
深情 伤感 直接抒情 歌送
难舍 孤寂 借景抒情 目送
宽慰 志节 情景互衬 酒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