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风景园林中的景观生态设计指的是针对园林景观进行的设计与调整,景观生态设计应用可根据地势、环境等因素进行园林景观设计,要充分展现出风景园林景观里人和自然生态环境的和谐画面。在风景园林建设过程中,生态化设计理念起到了基础性的影响作用,在适应地理气候条件等客观因素下,结合地区文化氛围与风景地貌,可以系统化地改造建筑空间,在道路与建筑生态化调整中,完成乡土植被景观设计应用,并在优化人文环境的同时,实现城市生态化发展的战略目标。
关键词:风景园林;景观;生态设计;应用策略
引言
在当前社会背景下,生态环境成为了社会高度管理的热点内容。通过景观生态设计思路的应用,可以提升风景园林建设水平,并在优化景观环境的同时,提高整体建设质量,为优化居民生活居住环境,提供基础性的保障条件。
1风景园林景观生态设计的基本原则
1.1多样性原则
确保植物具有多样性是风景园林中景观生态设计的关键,在进行植被选择及设计时,选取生物结构相似的群落,避免植物配置单调,确保植物在结构及功能上具有循序渐进的特性,增强抵抗人为干预、天灾及病虫破坏的能力。
1.2层次性原则
增加风景园林中景观生态设计植物群的层次感,丰富地域性植物群的品种,使得所构建的植物群落结构拥有多层次的显著特点,此即为风景园林景观生态设计的多层次性原则。
1.3经济适用原则
要依据园林景观的建设需求情况来决定投资力度,风景园林中景观生态设计要合理运用有限资源,将生态效应发挥到最佳状态。根据具体情况,制定适宜方法,节约开支,缩减投资成本,满足经济适用原则。
2风景园林生态景观设计方案
2.1风景园林的建设场地选择
园林景观建设中,需要规划分析建设场地,并在确定用地条件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地应用调整展示效果。设计过程中,风景园林设计工作,区别于传统城市规划设计条件,需要在自身设计风格与生态化条件上,尽可能地适应整体所处地域的文化风格与地形地貌特征,以此保证建设统一性,同时也能降低人为破坏的概率。在保证场地原生态属性基本条件下,需要在人为景观条件上作出调整,通过对人为景观条件的适应性处理,使其可以更好地适应生态化建设需要,并在突出原有生态属性基本特征状态的同时,实现景观内容中的层次化区分。为了实现景观建设目标,需要在前期景观设计工作中,做好相应的调研与准备工作,在原有地貌特征前提条件下,提高景观环境的自然属性。在这一方法下,不仅降低了地形地貌处理消耗的成本条件,也使自然景观条件的原有特征状态得到保存与延续,进而保证了风景园林景观中的原生态属性,使自然环境与人工景观能够有效的融合在一起,弱化园林中人工建设的操作痕迹。
2.2景观建设中的气候性分析
风景园林景观建设,主要以生态化绿色植物应用为核心,在形成区域小环境的同时,也要符合其所处地域的基本生态环境条件。在具体项目建设过程中,需要判断风景园林所处地区的生态环境属性,并在气候类型、降水条件、温度特征、风力风向等生态因子的分析中,形成完整的生态化数据资料。在景观生态化设计中,该数据资料可对植物选择、体系构建等具体工作内容形成有效指导。而在具体植物控制中,也可以通过分析这种地域气候条件,在结合社会性因素的前提下,判断具体生态景观中的胁迫性条件。通过数据资料的整合,确定景观设计中,抗性因子的塑造,保证景观设计的合理性状态。另外,地域性气候条件中,也要分析水体条件、地域文化条件。
通过确定这一类内容,可以在景观设计过程中,控制人造景观的建筑类型与形式,以此保证景观环境的管理水平,并保证景观园林生态环境状态的改善与塑造,形成一体化的景观园林体系。
2.3地域条件下的景观延续性
风景园林设计工作中,需在对接生态设计理念的同时,注意景观在地域条件下的延续性,并在尊重植物生长客观规律的前提下,杜绝一切背离景观设计理论的内容。在景观设计工作中,要在原有城市生态系统的基础上,放大其特征性内容,并在灵活使用景观设计思路的过程中,为城市风景园林景观添加新的意境内容,使其与原有的城市历史传统、地理文化、特征资源融为一体。实际建设过程中,需要借鉴国际上优秀经验,在整合提炼地区文化、民族精神的同时,将其转化为园林景观形式下的生态设计理念。在我国文化背景前提下,落实文化内容的建设发展,对整体园林景观的塑造与展现,并不具有较高的难度。可以从传统园林造型设计理念中,整合设计思路,并与现代化的生态与建设理念进行融合,以此保证整体园林设计工作的统一性,将生态绿色环境设计理念,融入到风景园林建设工作中。而执行设计内容调整,则需要将园林设计思路与城市规划发展相结合,形成统一化的发展体系,并在具体设计核心思想的指导与引领下,完成相应的设计优化工作,使风景园林景观设计框架始终保持一定的成长性状态,并在发展中维持良好的延续能力。
2.4景观园林的生态效应展示
景观园林设计中,通过对景观与植物的综合化调配,会在一定的区域条件内,形成小型生态化体系。在具体建设中,可以分析园林景观生态效应,在判定内部循环体系的同时,尽可能地优化塑造循环中的功能性系统,展示生态循环系统的优势性,并在为城市提供景观环境的同时,以生态化的自然属性为依托,提高景观建设水平。在生态化思想的影响条件下,需要在生态化景观建设中,具体分析地域原生态环境。尤其在建设风景园林时,应在地区植物体系的基础上,细化分析应用的外来植物,在确定生态融入平衡性前提下,与地域自有植物形成良好组合搭配。另外,在建筑学视角下,也要补充综合生态化设计原理,在配合自然植物的同时,保证生态化建设条件,在美化景观设计的同时,实现提高生态净化能力的双重目标。
2.5景观园林营造的生态群落
要实现植物的生态平衡规律,必须要创建风景园林景观生态群落,运用植物来进行土壤及水资源的保护,从而营造出良好的城市气候条件。在进行风景园林景观生态设计时,景观生态设计的观赏性与科学性要双向兼顾,将本地植物作为风景园林景观生态设计的基础,实现本土植物在当地风景园林景观生态设计中的发展,展现本土植物的景观生态特色。运用花草树木、乔木花卉、灌木等,满足植物色彩及物种的搭配,确保景观生态设计美观,特点明确、结构完整。由于风景园林景观生态设计城市的地域特征、气候特征及生态特征大相径庭,因此在进行风景园林景观生态设计时必须进行实地考察,详细了解当地的地理及气候特征。将城市历史文化融入到设计理念当中,在力保城市文化底蕴的前提下,进行城市景观生态设计方案的制定,确保自然与人类的和睦相处。
结语
风景园林景观生态设计愈发重视其在生态环境所起到的作用,在设计时,要注重地理环境因素,尽可能保证原地区的风格、面貌与地形,合理对建筑、道路进行改造。将本土植被运用到景观生态设计中,融入本土人文环境,实现城市发展战略目标。
参考文献
[1]王敏,朴世英.景观生态设计模式的公众感知研究———以上海黄浦江滨江绿地为例[J].西部人居环境学刊,2018(6).
[2]周燕,冉玲于,苟翡翠,等.基于数值模拟的湖库型景观水体生态设计方法研究——以MIKE21模型在大官塘水库规划方案中的应用为
例[J].中国园林,2018,34(3):123-128.
[3]岳邦瑞,刘臻阳.从生态的尺度转向空间的尺度——尺度效应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的应用[J].中国园林,2017,33(8):7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