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有效性

发表时间:2020/5/2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5期   作者:方川
[导读] 文章将从当前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现状入手,重点研究提高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有效性措施。
           摘要:受新课改影响,生活化教学被引入到现代教学中,但很多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并不重视生活化教学的开展,尤其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生活化教学效果并不显著,且存在很多问题,基于此,文章将从当前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现状入手,重点研究提高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有效性措施。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有效性

前言:数学知识带有一定的理论性与逻辑性,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传统教学方式不易让学生主动接受学习,而生活化教学可以将数学知识与小学生生活实际联系在一起,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认识到学习数学知识的意义所在,因此有必要对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有效性展开研究。
一、当前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现状
(一)教师缺乏对生活化教学的认识与理解
        很多小学数学教师对生活化教学的认识并不准确,为节省备课时间,经常会从网络上直接下载相关内容,由于这样的生活化教学与学生现有生活背景不吻合,经常出现学生无法感受其中的生活气息,这样一来便导致生活化教学与常规教学无差别,生活化教学目标也无法实现[1]。同时,有些小学数学教师认为生活化教学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不利于数理知识的学习,更容易影响他们的数学成绩,因此,在实际教学中生活化教学很少出现,即便有也是一带而过,并没有将生活化教学真正融入到课堂中。这些问题的出现均与小学数学教师对生活化教学的认识与理解有偏差有关,生活化教学难以实现。
(二)教学情境形式化
做好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需要为学生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所创设的教学情境不仅要具有生活化特征,还要带有数学化特征,只有同时具备这两种特征才能实现数学生活化目标。但很多小学数学教师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多数出现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生活化教学”或是过于注重数学化,或是过于注重生活化,鲜有涵盖两种特征的生活化教学,导致教学情境流于形式化。如有些数学教师认为生活化教学就是做游戏,索性整堂课都是在带学生做游戏,这样的教学情境会严重分散学生注意力,并没有将知识吸收,教学效果也会与预期有很大差距[2]。有些教师则认识自己有足够的教学经验,学习数学就是要多做题,实在不懂的问题就背下来,这样的授课方式很容易让学生产生压力,教学效果同样不显著。
(三)学生作业缺少生活化
    作业是数学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实现生活化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当前小学数学作业布置中并没有体现生活化特征,教师依然为学生布置大量的书本作业,让学生陷入题海中,让学生逐渐对完成作业产生厌恶心理,写作业拖拉等问题屡见不鲜。尽管有些教师也在尝试着实现课后作业生活化,但多数此类课后作业多与学生生活距离较远,或缺少趣味性与操作性,学生的参与度也很低,同样达不到想到的效果。
二、提高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有效性措施分析
(一)教师形成正确认识,将数学知识与生活相结合
学校应经常组织教师参加新教学方式的培训活动,提高他们对各种新教学方式的认识,正确理解生活化教学对数学课堂的重要性,数学教学组长应肩负起自身责任,监督与引导教师做好生活化备课,教师之间经常沟通与交流[3]。

教学组长与校长应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每隔一段时间进行一次抽查,了解教师在授课中是否做到了生活化,通过这种方式督促教师应在教学中融入新型教学方法,只有领导部门重视才能让授课教师更重视。同时,在开展数学生活化教学中,应将数学知识与生活相结合,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存在数学,数学知识作用于生活,以此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并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使其成为课堂主体。
如在学习《分数乘整数》这一课时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情境,将授课内容与学生生活联系在一起:“据我所知,某同学家住在学校附近,每天都是自己上学,老师得知从他家到学校,某同学平均每分钟走全程的1/10,那么大家知道1/10怎么写吗?”假设学生所给出的答案正确,继续设问:“照这样计算,该同学5分钟以后走全程的几分之几呢?”通过逐步引导学生在无形中掌握了分数与分数乘整数知识,教学氛围轻松愉快,教学质量也会明显提升。
(二)精心创设教学情境
教学情境如何关系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更关系到教学目标能否顺利完成,因此,教师在创设情境的过程中务必做到精益求精,实现创新与务实双管齐下,这样可以让学生在理解数学知识真谛的同时,也可以培养他们的逻辑能力。
如在学习《圆的面积》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先询问学生日常生活中哪些物体是圆形的,学生纷纷回答,教师可以向学生抛出问题:“西瓜是不是圆的?被切了一刀的西瓜从上面看是不是也是圆形?那我再给西瓜多分几瓣,现在看西瓜是什么样的?”然后教师通过三角形、梯形等图形的面积推导过程逐渐引出圆的面积的推导过程,通过一步步的引导,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好奇心也会逐渐培养起来,并认识到生活中处处需要数学知识。只有精心创设的教学情境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进而让学生主动投入到学习中。
(三)课后作业融入生活化
为将生活化教学渗透到数学教学中,在布置作业时也应注意生活化的融入。教师在布置课后作业时应注意传统作业与生活化作业相结合,保证学生在完成传统作业以后有时间完成生活化作业,生活化作业应联系学生实际生活,且带有趣味性,以此增强学生的学习愿望,主动完成作业[4]。
如在学习《统计与概率》以后,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记录抛三十次硬币发现概率的作业,让学生记录下在三十次抛硬币以后,硬币正面与背面各出现了多少次,并与同学对比,看看两个人所记录的硬币正背面出现的次数是否相同。由于这样的作业具有一定的实践性与未知性,学生的参与性会很高涨。
结束语:
    总的来说,当前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并不显著,其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如果不能将这些问题解决,势必会影响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更会降低教学质量,因此,文章结合实际情况从多方面提出了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有效性的措施,希望能为小学数学教师带来有价值参考,完成生活化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舒清林. 立足生活化教学,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C].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论文集卷四.: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2019:418-419.
[2]曹金文.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有效性探究[J].教书育人,2018(16):56-57.
[3]吴夏云.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02):75.
[4]董兴武.谈小学数学有效性教学[J].西部素质教育,2017,3(11):15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