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寝室作为高中生生活的基本场所,对班级学风和学生成材有着多么重要的意义。但寝室管理常常成为班级管理的难点痛点,本文力求结合真实案例,分析和探究高中寝室管理中出现的一些典型问题及解决办法。
[关键词]寝室管理 原因分析 礼貌教育 责任教育 惩戒教育
寝室作为高中生生活的基本场所,也是学生学习知识的重要空间,对学校而言,寝室管理工作的好坏对高中生生活学习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试想,学生如果没有充足的休息时间,怎么可能在紧张的学习之中拥有充足的精力。下面,笔者结合我校真实案例,来探讨高中寝室管理中出现的一些典型问题及解决办法。
[案例]某班男生1幢606,女生3幢517是经常深夜讲话和卫生差的典型寝室,班上学生都避而远之。不仅如此,班上其他寝室也时常有讲话现象发生。据统计,仅9月20日至10月20日这一个月时间里,晚就寝时,违规讲话男生有8次,女生有6次。几乎平均每周2次,而且寝室清洁卫生也差。自10月下旬开始,班上开始推行新的寝室管理方法,这种现象得到很快遏制。此后学生很少再违规讲话,清洁卫生也几乎没出现问题。原来流动红旗很难获得一次,后来几乎每周都获得流动红旗。
一、原因分析
当过班主任的人都明白,寝室管理对班级学风和学生成材有着多么重要的意义,对其中的管理难度更是有深刻的体会。但很多方法都是或短期见效,或事倍功半,或加重师生矛盾,往往让班主任和学校都左右为难。因此,寝室管理常常成为班级管理的难点痛点,学生为何对寝室管理持不合作的态度呢?原因有如下几点:
1、习惯没养成。不少学生没有在灭灯后立即就寝的习惯,通常是在灭灯后10—20分钟才安静。这段时间,学生难免会有兴奋打闹的事件发生,会直接导致讲话玩闹很晚而自己浑然不觉。早晨起床迟,没有时间搞卫生或敷衍了事,甚至根本不打扫寝室卫生,这是寝室检查不合格的根本原因。
2、纠正不得法。目前,我们的很多方法是堵流不堵源,治标不治本。很多时候发现了问题才调查,才惩罚,千篇一律地教育,结果,第二天又“重复昨天的故事”,老师头痛医脚,学生我行我素,批评多了,惩罚多了,学生对班级的常规管理更加反感。
3、监控不得力。有个别楼管员对学生不具有应有的威慑力,没有对学生起到应有的监督作用,导致晚寝时间学生处于“真空”地带,学生对楼管员也是不理,不听,不服。或者以消极对抗的方式,继续违反学校的相关寝室管理规定。
二、措施建议
1、加强礼貌教育,维护楼管员的“管理员”形象。能服管的学生,楼管员才会大胆地管。由于身份的特殊性,楼管员的管理难度很大,如果将寝室的一切管理推给管理员,不仅不合理,也不合情。很多教师在处理楼管员与学生的矛盾时,不会站在楼管员的角度教育学生,反而不顾原则,袒护学生,殊不知,其后果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一个连班主任都不信任不尊重的楼管员,学生怎么可能去信任去尊重?我的做法是“站好队”,认识到楼管员和班主任都是管理者,他们是在另一片天地中替我们照看好学生,我们有什么理由厚此薄彼呢?在教导学生方面,要强调学生必须对管理员尊重,谁有过激行为,那谁就要受到教育与惩戒。
2、培养小助手,充分发挥班干部的职能作用。平庸的班主任事必躬亲,聪明的班主任以人制人。荀子说“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君子的聪颖贵在因人成事,善于利用万物,而广泛让学生参与班级管理正是行之有效的一种方法。具体做法是放手让学生去做,自我完善。如清洁卫生,每天安排一名班委督查,发现失误,立即处理。再将情况报告给班主任。班干部不仅要“察”,而且还要“做”,既是组织者,又是实践者。这样,就可防患于未然。每周班会课值周班委将每天寝室卫生纪律情况登记在黑板上,取名为“常规评比台”,让学生比一比,看一看,想一想,尤其对清洁、纪律总结到每一天,每一个寝室,对违规寝室要批评到个人。
3、实行责任教育,形成相互监督的良好氛围。对于清洁卫生这个老大难问题,班上规定一个标准:每天清洁必须得分在90分以上,每少于5分,重新扫一天,由各寝室室长和全寝室同学监督执行。因个人的劳动不认真而扣了班级分数,那必须为班级多劳动,将功补过,同时,合理分配任务,做到事事有人管,事事可追责。对每个月的违纪情况,进行通报。以学月为单位,每周评出男生“文明寝室”和女生“巾帼英雄寝室”,各1—2个,在班上大力表彰奖励。
4、必要的惩戒教育,形成明辨是非的能力。没有惩罚的教育不是完整的教育,古人云:“法不严民则轻。”所以古代有乱世须用重典的说法。一个班级就是一个小社会,一个小集体,要形成统一思想,才有凝聚力和向心力,这就必须奖勤罚懒。本人认为,必要的惩戒是必不可少的。具体做法是一经查实晚寝讲话,初次罚扫教室一次,再次除罚扫教室或公区外,再写检讨认识,第三次,再增加与家长通报。实际情况是没有实施过第三次教育,因为学生一般不会连续犯三次同样的错误。当然,还可以采用在班上做检讨等惩戒形式。新学期伊始,问题初次出现就要采取措施,加以遏止,不要等到“泛滥成灾”,再去“重拳出击”,恐怕就“法不治众”,而投鼠忌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