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优势,助推农村教师专业发展

发表时间:2020/5/2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5期   作者:期家明
[导读] 当今网络社会发展日新月异,世界正在成为一个巨大的信息交流场。《学习的革命》指出:当今世界已进入了“即时通讯时代”。
        当今网络社会发展日新月异,世界正在成为一个巨大的信息交流场。《学习的革命》指出:当今世界已进入了“即时通讯时代”。信息化潮流给整个社会生活带来巨大的冲击,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得全球一体化的进程不断加快,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和个体的学习模式以及日常生活方式都在进行着“静悄悄的革命”。
        2013年楚雄州被省教育厅确定为“云南省教育信息化试点州市”,各县市以此为契机,整合“薄改”“标准化建设”等项目,加快信息技术硬件建设步伐。双柏县于2016年建成了“网络资源校校通,多媒体教学设备班班有,专任教师配备笔记本电脑”等教育现代化模式下的教育教学网络条件。在软件建设方面,我县通过连续几年实施的“国培计划”云南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等的培训,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得带了较大的提升,为网络资源与教育实践的真正融合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从全国教育信息化的情况来看,发达地区明显优于落后地区,城镇远远好于农村,农村教育作为基础教育最薄弱的一环,已成为制约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瓶颈。我县属于典型的边远、民族、贫困、山区“四位”为一体的地区,农村教师的现状不容乐观,主要表现为: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意识淡薄,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需要进一步提升,应用信息技术氛围不浓,网络资源缺少,利用率较低,网络协作交流不够理想,学校对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没有建立相应的考核评价机制等这些问题,已经成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的“瓶颈”。如何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充分发挥现有信息技术设备,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促进农村教师专业发展已成当务之急。
        一、设立教育论坛,为教师专业发展创建信息汇聚平台。
        这是个论坛盛行的时代。论坛又名BBS,它提供了一块公共电子白板,每个用户都可以在上面书写,可发布信息或提出看法。因为它的强交互性,对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可以在论坛上轻易浏览到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感受、反思与问题,感受教师们的主动参与与对同行出现问题的积极帮助,看到同行们在论坛上展开的激烈讨论、智慧火花的碰撞,也可以欣喜地看到在论坛的互动交流中教师们迅速的成长。论坛打破了时空的限制,让人们的沟通更加便捷、有效,教师可以通过论坛发布信息,与专家、骨干教师、与同校或其他学校的教师共同探讨有关教育教学的问题。
        二、建“圈”立“群”整合自己的教学思想,向名师发展。       
         农村老师由于环境偏僻,信息闭塞,要想更快地进行专业化成长,离不开名师的指点,怎么才能做到这一点呢,要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坚持撰写教学心得和读书笔记,利用网络把自己的教学理念与州、县名师甚至全国名师进行交流和互动,农村老师要善于宣传自己,根据自己的学科,建立自己学科或学校的博客圈或QQ群、微信群,把自己的成熟的教学经验推广出去,让外面的名师了解自己,让全国的名师帮助进步,只有在名师的指导下,农村老师在专业化成长的道路上才会越走越远。


        三、利用教育网站,丰富教师交流学习的内容。
        网络技术为我们建立教学资源库、教育网站提供了便利。教师是教学资源库、教育网站的建设者,各种各样的图片、文字、动画、课件等现成的素材和已开发好的资源、课件、试题、案例、论文、文献,都可以作为学校教育网站、教师个人网站的素材。学校教育网站、教师个人网站是先进教育理念激进的场所,一些时尚教育理念、教学措施在网站上公布,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学习和专业发展。同时教师要充分利用“一师一优、一课一名师”、楚雄州教育资源库等丰富内容为我所用,不断促进自身发展。
四、推进网络集体备课制,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推波助力。
网络集体备课,是近些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备课模式。它是在纸质教案上的一次升华,原来的手写纸质教案,许多中老年老师往往是今年搬抄去年的教案,年年相似。利用网络备课,就是要实现三级备课,首先是老师自己编写学科教案,不得下载,只能参考网络上的资料,第二步,同一年级的学科老师两次备课,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科教学模式,进行批注和修改。最后,把网络教案上交学校教研组集体讨论,最后形成一份完整可行的集体备课教案,供同年级同学科的教师使用。网络集体备课,避免了教师照本宣科写教案的无效劳动,使广大教师有更多时间思考、交流和探讨课堂教学,拓展了教师的备课空间,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合作平台。       
五、建设网络学习空间,建立网络研修共同体。
        网络环境在教师教育中的角色越来越重要,且网络研修共同体已逐步成为当今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平台。以网络资源为基础,建立相同学科、专业、课程的较为固定的教师群体,围绕研修主体,共同分享、交流教学的心得体会,解决教学过程中的实际问题,从而促进教师个体与群体的专业发展,达到提升教学质量的目的。建立网络研修共同体,可以解决农村教师跨校、跨地区的网络教研,突破教学思维的局限,实现专家、学者、教师的对话交流,有效促进农村教师的专业成长,促进农村教师教学实践的不断反思、总结,从而真正实现教师专业水平的持续提升。
               六、开展网络校本培训,提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同时学校要开展基于信息技术的校本培训,提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融合学科的能力。在培训内容上,信息技术拓宽了培训资源,校本的、网络的资源为教师丰富了培训的内容。在培训的组织形式上,信息技术为超越时空的培训提供了可能,校本的集中培训与网络在线培训结合,校本骨干引领与大专院校专家学者的远程接触结合,视频讲座与BBS论坛、博客空间、QQ聊天工具等多管齐下结合。多元的学习交流,使网络促成了教师教学经验、技巧和专业知识技能的不断积累,实现专业快速成长。从而解决了教师们的工学矛盾和校本资源矛盾,也可以解决学校师资配备的难题等等。在培训管理上,实施电子化管理,建立教师个人成长记录袋,使校本培训与教师专业成长管理更加科学规范。
“如果说信息技术是威力巨大的魔杖,那么教师就是操纵这个魔杖的魔法师”,的确,教师作为教育信息化落实到教学环节的主角,面临着巨大的压力,“终身教育”、“远程教育”、“网络教学”、“交互式学习”、“微课”、“翻转课堂”等,如座座大山压在了一线教师的肩上。作为农村教师更要勇敢地扛起这个艰巨的任务,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与时俱进,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成为一名优秀的农村教师。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