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笔者几次参与中考命题后对于初中英语阅读理解设问策略进行了深入的探究。随着英语学科素养的提出与发展,命题教师也十分注重借助试题考查学科技能,发展思维能力。本文以宁波市2017-2019三年中考阅读理解试题为数据来源,通过横向—“主要考查技能”与纵向—“阅读理解设问与思维能力训练” 两个维度进行对比、分析,提出阅读测试对于日常教学的反拨。
关键词:思维品质,设问策略,英语阅读理解
文 / 桂华峰
一、引言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课标》)明确指出: 思维品质指思维在逻辑性、批判性、创新性等方面所表现的能力和水平。思维品质目标包括能辨析语言和文化中的具体现象,梳理、概括信息,建构新概念,分析、推断信息的逻辑关系,正确评判各种思想观点,创造性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具备初步运用英语进行独立思考、创新思维的能力(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8)。概念一经提出,关于思维品质的培养便成了热门话题,教师们纷纷探讨如何在日常教学实践中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戴聪萍(2017)认为任何思维品质的培养都依托于“问题”的设计,有分量的设问能在很大程度上促进思维品质的形成。笔者阅读相关文献后,发现很少有研究在命题视角下探究基于思维品质培养导向的初中英语阅读理解设问策略。然而,我们知道教学与测评是密不可分的,有效的测评能够为教学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才能指导教学,发挥积极的反拨作用。李冬梅等(2017)认为教师的命题能力(包括掌握命题的基本框架和命题的基本方法)是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中不可或缺的,它体现教师的教学理念和专业素养,是教师必不可少的基本功。
为此,笔者从命题视角切入,结合案例阐述基于思维品质培养的初中英语阅读理解设问策略。
二、阅读理解设问策略
阅读是人们获取信息最主要的渠道之一,也是进行人际交往的必备技能。作为一种重要的语言技能,阅读在英语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是课程标准中规定的主要教学目标。不仅如此,阅读在各地的英语测试卷中占有很大分值。以浙江省中考英语卷为例,绝大多数地市的阅读理解分值达到30分,占整卷总分的25%之多,对学生的考试成绩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如何提高阅读测试命题的效度,确保阅读测试能真正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决定测试本身及学生能否获得考试成功的关键因素(李冬梅等,2017)。
教师在命题时基于文本,考虑学情。主要从横向——“阅读理解主要考查技能”与纵向——“阅读理解设问与思维能力训练“两个维度入手,做到既能使考查技能分布得当,又能体现不同层次的思维能力,确保阅读理解测试命题的效度。横向与纵向维度分布如表1、表2所示:
1.横向维度——阅读理解主要考查技能
.png)
(表1)
2.纵向维度——阅读理解设问与思维能力训练
.png)
(表2)
三、案例分析
笔者主要采取抽样数据分析法,采集的数据来自2017-2019年“宁波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俗称中考)英语试题阅读理解部分所设计的问题,从上文提到的横向“考查项目”与纵向“设问与思维能力训练”两个维度入手进行分析、对比,聚焦命题视角下设问的合理性、科学性、稳定性。
2017-2019年“宁波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英语试题阅读理解部分由A、B、C、D四个语篇组成,体裁多样,话题丰富。平均阅读量为1200词左右,共计45个问题,每套试题分布如下:A篇3个问题,B篇4个问题,C篇4个问题,D篇4个问题。通过精细分析、对比得到以下数据(如下图所示):
(图1)
如上图所示,我们不难发现:
1.从横向维度来看
试题所对应的考查项目分布较为全面,立足《课标》,对学生是否达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予以测评。命题主要集中在细节理解、主旨要义、词义推测、推理判断和观点态度这五大类。每一年都有1题涉及文本体裁类,2018年的试题中还出现了1题体现学科素养测评的PISA题。
【例1-PISA题】(2018年第25题)
25. According to the writer and the following school report, which student will most probably become a successful AI designer?
School Report
A. Mike. B. Peter. C. Amy. D. Cathy.
该题旨在考查学生英语语用能力及用英语处理日常事务的能力,属于训练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评价型问题。学生需要在阅读关于人工智能(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的语篇后,分析题干中给出的“School Report”,并结合语篇内容与四位同学的学习表现,从中挑选出一名最有可能成为人工智能设计师的同学。此题设问巧妙,能联系生活实际,考查了学生对于文本所传递信息的深层次理解,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
【例2-文本体裁题】(2019年第18题)
18. According to the poem, the best word for the blank is __________.
A. borrow B. throw C. know D. allow
该题旨在考查学生对于诗歌主题意义与韵律的掌握,属于训练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应用型问题。对于诗歌体裁的语篇以往的命题一般仅设置一个考点,如韵律(押头韵、押尾韵)等。而本题将整首诗的最后一个词挖空,让学生选择一个最佳选项填入空缺处使得整首诗韵律齐整,表意准确;四个选项的设置又都是ow结尾,使其干扰性增强。这需要学生即懂诗歌的韵律,又能理解整首诗想要表达的主题意义。看得出命题时对于考点设置与选项都是精心设计,需要学习者具备较高的语言素养。
2.从纵向维度来看
命题重视对于学生思维品质的有效检测,指向学科核心素养。既有考查学生低阶思维能力的理解性问题和应用型问题,又有考查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分析型问题、评价型问题和综合性问题;并且近三年对于考查高阶思维能力的问题占比一直维系在60%以上。
【例3-推理判断题】(2019年第20题)
20. Where can we best put “But it’s not having money that brings happiness.” in Paragraph 2?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该题旨在考查学生语篇段落的分析、逻辑推断能力,属于训练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分析型问题。学生需要联系上下文,分析第二段中句与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判断哪一个空缺处最适合放入题干中所给的句子,使行文合乎逻辑,连贯通顺。此题不同与以往的命题思路,即从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择最佳选项放入文本空缺处。而是抽出段落中的一个句子让学生在该段落的四个空缺处作出判断,放入哪一处最佳?这种命题方式对于学生思维能力发起了更高的挑战,需要学习者具备较好的语言素养与逻辑思维能力。
【例4-写作基调题】(2019年第30题)
30. The overall tone of this reading is __________.
A. sad and personal B. personal and scientific
C. Informative but silly D. scientific and informative
该题旨在考查学生从整体入手,具备作者意识,理解写作基调,属于训练学生高阶思维的评价型问题。四个选项中词汇的相互穿插,更是增加了答题的难度。要求读者对于语篇进行文本细读,准确梳理作者观点,完整归纳文本信息,而不能主观臆断,强加意志,更不能断章取义,以偏概全。在试题命制时要以发展学生的“作者意识”为导向,促进学生缜密思维和精准表达(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2018年浙江省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试卷质量评估报告(英语):思考与方向:108)。
3.从总体来看
近三年阅读理解题的命制,能严格遵照《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的要求,力图紧扣英语学科核心素养,重视语言、思维、审美、文化等方面的整体交融,体现英语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阅读理解题目编排合理,除了考查对文本细节的理解之外,更多的是从文章主旨大意、词义猜测、逻辑推理、写作意图、文本基调等方面考查学生的语言知识与解读能力。考点设置注重文本特点与文本特质的把握,触及文本内核,有效考查学生对文本的真正把握和理解;突出语篇意识,注重阅读策略,关注高阶思维能力的训练。
四、阅读测试对教学的反拨
1. 精选文本语料,关注阅读策略
阅读测试的首要问题是选材(Heaton, 2000)。所选的材料应该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生活经验、兴趣爱好;在内容和形式上力求真实,语言上力求准确地道;阅读测试材料应尽可能包含不同题材与体裁的材料。李冬梅等(2017)认为初中阅读测试应更多地倾向故事类的记叙文、客观性的说明文和生活化的应用文,同时适当考虑更具逻辑性、思辨性的议论文。
学生在阅读测试中的表现离不开教师在日常教学中的指导。尤其是阅读课,教师除了带领学生理解文本意义之外,也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阅读策略,提高阅读的有效性。《课标》中关于读的五级技能也提到:能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运用简单的阅读策略获取信息;课外阅读量应累计达到15万词以上(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8)。笔者认为阅读策略由许许多多阅读微技能组成,有效地利用这些微技能,保质保量完成阅读任务是初中阶段英语课程的重点内容之一。以人教社Go For It 教材为例,九年级全一册共14个单元,每个单元Section B的阅读文本中都植入了一个微技能,如:inferring、using context, moving from general to specific等。读者有了这些微技能的引导,更容易走进文本,提升阅读理解有效性/品质。试想,教师若是能够将九年级提到的这些阅读微技能迁移到更早之前发生,如从初一开始就有意识地指导学生运用微技能探究文本意义,那么必然会产生积极的作用,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
2. 注重语篇教学,培养作者意识
日常教学中,教师需要精选文本语料,更应注重语篇教学。语篇是发展学生思维品质的重要载体,语篇教学也成为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重要途径。通过语篇教学,教师重视培养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语篇的主题与体裁,有逻辑地理解文本中心思想与重要信息,批判性地领悟作者的观点,创造性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从而深层次理解语篇并对其进行进行综合评价。而上述语篇教学中所培养的逻辑性、批判性与创造性是反映思维品质能力与水平的主要指标(周一娜、刘慧,2019)。
读者在阅读的时候一定要站在语篇的高度来理解文本,准确梳理作者观点,完整归纳文本信息,而不能主观臆断,强加意志,更不能断章取义,以偏概全。在阅读试题命制时要以发展学生的“作者意识”为导向,促进学生缜密思维和精准表达(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2018年浙江省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试卷质量评估报告(英语):思考与方向:107)。
3. 借助问题驱动,搭起思维支架
提问是最常见的课堂教学活动,根据阅读文本巧妙设问是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重要抓手。问题是激活思维的触发器。精心设计问题和发挥好提问对学生思维的引导作用对学生探究文本主题意义、完成理解和表达语言实践活动至关重要(方毅慧,2019)。
美国教育家布鲁纳根据维果茨基(Vygotsky)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提出了“支架式教学”:应当为学习者建构起一种对知识的理解有用的概念框架。为此,事先要把复杂的学习任务加以分解,以便于学习者的理解逐步引向深入。日常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学情,围绕文本,设计能触及学生最近发展区的问题,帮助学生顺着问题步步深入文本,借此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如文中表2所示,对应思维品质的目标,教师可以从知识型问题、理解型问题和应用型问题入手帮助学生理解文本,训练学生低阶思维能力。同时,教师也需要设计略高于学生现有认知水平但又在最近发展区内的分析型问题、评价型问题和综合型问题推动文本理解的深化和拓展,训练学生高阶思维能力。
五、结语
课堂提问是一项设疑、激趣、引思的综合性艺术,教师要重视课堂提问,把握好“度”,充分发挥其有效性(纪微,2010)。不论是日常教学中的“提问”,还是命制试题时的“设问”,教师要依据学情巧妙设问,借助问题驱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其英语学科素养。
参考文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018.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 [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戴聪萍. 2017.基于思维品质培养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设问策略[J].英语教师, 17(6): 132-133
李冬梅等. 2017.英语命题技术研究[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周一娜,刘慧. 2019.语篇教学对中学生英语思维品质培养的影响[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39(1): 219-220
方毅慧. 2019.从一次同课异构活动谈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思维品质培养策略[J].英语教师,19 (6): 45-50
纪微. 2010.教师课堂提问艺术与技巧[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Heaton, J. B. 2000. Writing English Language Tests[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Learning 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