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地区高效课堂学习小组建设策略

发表时间:2020/5/2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5期   作者:邝少华
[导读] 本文主要探讨如何在少数民族地区建设高效课堂新型合作学习小组。
        摘 要:新课程标准提出发展学生核心素养,高效课堂从学生的发展出发,以新型学习合作小组为抓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能力,更好地实现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要求。本文主要探讨如何在少数民族地区建设高效课堂新型合作学习小组。       
        关键词:民族地区;高效课堂学习小组;建设方式       
         高效课堂,是指教育教学效率或效果能够有相当高的目标达成的课堂。其核心理念是以学生为中心,从学生的发展出发,自主学习、共同探究、展示交流、积极评价、全面发展。实施过程中形成以导学案为依托、以问题为主线、以小组为抓手、以自学为基础、以能力为核心、以发展为目标。
        一、 新型学习合作小组的建立       
        (一) 建立方式       
        每个班根据具体学生情况将学生分成5~6个学习小组,建议每组学生数控制在6至8人左右,便于后期小组内部活动的开展。同时为提高小组学习的效率及管理,既要选出各小组组长,还要选出各学科组长,明确各自的职责和任务。关于组长人选的选择,在充分尊重学生意愿的前提下,可综合考虑学生自我推荐、民主投票等多种方式。为打造团结高效的学习小组,我们还建议和鼓励学习小组成员充分发挥聪明才智,集思广益,为小组命名,并确立小组口号,制定组训、组约、组歌等内容,以打造小组精神,让学生在“比学赶帮超”的氛围中尝试和学会做学习的主人。通过上述工作及安排,有助于每一个小组逐步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在这个共同体里,大家一荣俱荣,一耻俱耻,为了小组荣誉,每个学生都无一例外地竭尽全力。也就是说,每个人都有了责任,而有了责任之后,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从短暂走向长久,合作就有了理想的效果,既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更能提高学习的质量和效率。       
        (二) 小组成员分配注意因素       
        小组成员的分配事关后期小组合作学习的质量和效率,在成员分配上,我们建议分组负责人可对学生从民族成分、宗教信仰、成长环境、性格差异、学习能力、语言表达、习惯素养、知识积累、表现欲望等方面综合充分全面考查后,对学生按A、B、C三个等级进行全景式的分析评价,建议每个组内成对分配三个等级的学生,这种“组内异质”构成的新型学习合作小组,是一个班级的缩影;而各小组间是同质的,体现的是均衡优质。为避免这种分组挫伤B尤其是C等级的学生积极性,我们建议这种等级的划分最好授课教师了解即可。当然还需要说明和注意的是,A、B、C三个等级所对应的学生并非是固定不变的,而应该根据具体的情况进行适当必要的调整,在保持小组稳定性的同时灵活机动的进行处理。       
        二、 新型学习合作小组的作用       
        如上所述,高效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分组的根本目的就是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体分析如下:       
        各小组成员在组长的带领下,围绕教学目标进行合作学习。生生之间、师生之间就上一步骤的学习心得、困惑、疑难等相互交流探讨,通过“一帮一、兵教兵”的方式解决个性化疑问,如遇到共性化问题,小组成员必须齐心协力、合力攻关。这种小组合作学习的显著优势就是走出了由教师一个人推动全班学生学习进程的尴尬局面,化整为零,让每一个学生在小组的统一管理下主动学习。关于这一形式,昌乐二中校长赵丰平的比喻非常的形象生动,赵校长认为原来的课堂学习,只有教师是火车头,学生全是车厢,车速自然无法提高,现在每一个小组都是动车,每个动车的动力合起来,整个班级就变成了一列风驰电掣的“动车组”。

       
       
       
        三、 新型学习合作小组建设措施       
        (一) 在小组内部推行“一帮一,对对红”的政策       
        一般来说,在尊重学生意愿的基础上,由能力较强的A层帮B层,B层帮C层,手拉手,齐头并进,当然也应充分地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尽最大可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二) 实行机会限制制度       
        为尽可能地照顧和提高全体学生的整体和全面发展,尤其是C层学生,我们建议一般情况下可对A层学生进行发言限制,A层每节课发言不超过1次,C层每节课发言不少于1次,当A层和C层同时起立,A层应请C层优先回答,把机会让给更多的同学,避免小组活动被一两个“积极分子”垄断。当然要在教学过程中良善地执行好这一制度,对学生进行集体荣誉感的培养是极为重要的,尤其是注重培养团结和谐的学生关系,当然也需要科任教师非常的熟悉和掌握学生的学习及小组的分层情况,当然对于A层学生的积极发言也不能一味地漠视甚至打压,而应该运用教学机智恰当的引导,对于B层尤其是C层学生予以积极的鼓励,最终实现高效课堂的目的。                (三) 学习规范制       
        在自主学习阶段,应该要求学生独立学习,不能打扰别人;在交流阶段,则应鼓励学生轮流发言,同时提醒学生小组代表发言时,其他小组成员要注意和学会倾听、记录,即使需要补充或者提问是也应该等同学发言完毕后再进行。另外规定讨论的内容主要是解题规律、解题步骤等,具体视学科特点及教学内容而定;在展示阶段,小组成员之间不能推诿,应该轮流展示,且注意一人展示完毕后,其他人可予以补充完善。       
        (四) 奖励制度       
        对小组及小组成员进行奖励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利于后期工作的进一步进行和开展。建议可对一周、一月、一学期表现优秀的学生分批次進行本学科的表彰,给予一定的精神和物质奖励,如以宣传海报形式公布等,都有助于学生以更好的状态投入到下一阶段的学习之中,也有助于鼓励C层次学生的学习热情,逐步形成良好的小组学风、良好的班级乃至学校学风。所以,在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开展工作中,班级建设的重点应该放在小组建设上来,打造出一流的高效学习小组,逐步延伸辐射至整个班级、年级乃至学校,其中小组建设过程中,科学合理的奖励制度也是对学生全面客观的评价体现。       
       
        总之,建设好高效课堂新型学习合作小组,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力保障,还需要我们在具体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根据学情不断地调整和完善,以实现高效课堂的教学目标,实现学生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炳亭.高效课堂22条[M].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2009.       
        [2]王跃.高效课堂的101个细节[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1.       
        [3]刘金玉.高效课堂八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