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对于小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适现阶段小学教育工作者的首要目标。摒弃以往填充式的教学,善用启发式教学。改善小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真正的弄懂知识大胆的去提出疑问,并带着无穷的好奇心去探索世界,从而达到培养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关键词:创造性思维能力;小学生;培养策略
小学作为学生系统的学习知识的开始,是培养其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黄金时期。在教师日常教学活动中,应当有意识的去引导。教师应该结合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及小学教学的特有点,去培养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本文将为小学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提供几个策略。
一、创造性思维是什么?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进行小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前,应当要知道创造性思维是什么。创造性思维是在探究他没有遇到的事物的一种高级思维,是一种自成特点、很有创建型的思维能力,是扩散思维和集中思维的相结合,是想象和现实接的纽带。创造性思维能力应该具有主动性质和创新性质,通过创造性思维能力,可以产生全新的、创新的、对社会有实际意义的思维成果,让人类在新的知识领域又一个新的方向。
二、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该如何培养
(一)保护学生的质疑精神、求知欲和好奇心
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的是教师的讲,教师将教材上的知识和结论,灌输给学生,而更深层次的思考却往往容易被忽略。学生们则是缺乏质疑精神,而好奇、质疑、求知才是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启动源。教师更应该转变思路,去用启发性的教育理念,让学生产生疑问,然后说出自己的疑问。小学生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未知的行为都是值得鼓励的。教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应该适当的在原有的授课内容中添加些新鲜的数学元素,比如公式、数学家的趣闻,这样不但能让小学生在小学数学的日常教学中对数学的兴趣越来越浓厚,更能激发学生们对待数学知识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他们能更主动的、积极的去进行探究,思考数学中奥秘,增加自身的学习动力,也是提高学生们的创新思维能力的好办法。
例如瓦特最开始仅仅是因为对一壶烧开的沸水产生了好奇,最后通过思考和研究发明了蒸汽机;哥白尼对日晷产生了兴趣,最后提出了日心说,推翻了地心说。所这些伟大的人,正是因为现拥有了好奇心,去了解探究事物的奥秘,才能在一些平常很常见的事物中发现无法用固有知识范围所揭示的东西。所以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去提出问题,只有先提出问题,才能去想方法解决问题,尤其是那些非常具有创新性的问题,老师更应该给予激励。在这种学习氛围下,创新便会越来越多,这不但让学生们的学习热情日益高涨,同时也是学生们的创新思维能力一点点进步的开始
(二)让学生可以独立的思考和解决问题
在日常教学活动,教师应当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让学生们参与到课堂中来。当遇到问题的时候,让他们自己去思考,通过相关教材去解决问题。让学生们的思维能力可以发散出去,因为只有当思维发散出去,才有可能提出创新和更多疑问。教师更要做好引导,不能让学生们变成只会死读书的书呆子,而是要灵活的去运用学过的知识,去解决问题做到触类旁通。
比如在讲解《角与直角》这一课的时候,老师可以让学生去观察直角和其它角的区别,去认识什么是直角,然后让学生们提出问题。老师将比较有创新思维的问题收集起来,让同学分成小区去探讨,最后老师看哪组学生探讨出来的结果最正确,最具创新性,就可以给与这组同学正激励,以此来促使学生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三)让学生善于观察,并培养其直觉思维能力
只有当善于观察的时候,才会引发强烈的思考,而只有思考之后发出疑问,才会有创造性的想象发生。只有善于观察的人才会比别人发现更多的问题,才能找到问题的根节所在,并得到更多的解决办法。在加强小学生观察力的训练,可以让学生对数学有更多的好奇,不但能提高学生认真学习数学的热情,还能培养学生的自我创新思维。而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该去引导学生去主动的去观察。让他们培养成研究问题和做题的时候,先去观察问题,产生思考,然后再去动手解决问题。
直觉思维,是指一个问题还没有经过系统的分析,因为自我的感觉而快速的作出判断和解释。虽然只是自己的猜测和自己的设想,但确在创造性思维活动的主要时刻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最主要的是直觉思维是可以经过后天的培训而更敏锐的。而培养直觉思维的最好办法就是敏锐的锻炼学生拥有观察力和洞察力。徐利治徐教授曾经就说过:"数学直觉是可以后天培养的,实际上每个人的数学直觉也是不断提高的。"
帮助学生培养直觉思维的方法便是,允许学生们提出各种猜想,哪怕是一些不合常理的猜想和问题。然而当学生的猜想和结论有错误和偏差的时候,老师应该去主动的引导和解惑,但不能说风凉话,也不应该去打消学生们提出问题的想法和能力,因为老师的打击会让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受到打击。其次老师也应该对一些还没有盖棺而论的数学问题提出自己的一些猜想和观点,为学生们做出一个表率作用,这就能在不知不觉中对学生造成影响,也能让学生明白不需要去盲目的崇拜权威,让学生知道要有自己的思想和思考,不要去死读书,对待知识和学问,要有自己的理解和思考。
作为教师让学生们提出质疑,不去盲目的相信,只有当他们提出问题,并思考问题,才有可能会创新出一些新点子,当学生们的探讨过后,老师在为其答疑解惑,告诉学生知识原理,让同学知其所以然。只有让学生们都学会去思考、去怀疑,才能知识学得更加牢固,而不是去死记硬背公式和理念,让学生在日复一日的思考和猜想中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教师的帮助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例如在为小学生们教师在讲解倍数的时候,让学生们自己去提出问题,并分组去探讨他们自己所提出来问题。并让学生们列出一些倍数关系和一些倍数之间的不同,然后老师和大家一起观察这些倍数之间的关系和区别,然后教师在对学生们提出的观点进行剖析和解答,去鼓励那些有创新意义和有思考的观点,让学生可以在一个“我思考、我解答、我辩证、我学习、我收获”的良性学习环境中得到长足的进步。
结束语:总之因为小学生的年龄都比较偏小,所以这不是很快就能见成效的东西,而是需要在老师的影响下,让学生们一点点改变。这就需要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尊重并培养学生们的好奇心。要改正教师以前的教学思维,不能一味的将知识生硬的教授给学生们,从而压抑了学生们的自然天性,让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泯灭掉。而且小学一二年级正是人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重要时刻,要让学生们勇敢的去提出问题,学会去认真观察的观察事物、善于自我思考、独立解决,这才是让小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提高的关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