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桩基础作为建筑工程土建施工中的基础性结构,其施工技术直接影响施工质量与安全性。本文对桩基础技术的现实意义以及作用进行综合性阐述,在此基础上分析建筑工程土建施工中主要的桩基础施工技术要点,旨在提升桩基础施工技术水平,为促进桩基础施工技术的应用与发展作出一定贡献。
关键词:建筑工程;土建施工;桩基础技术
引言
桩基础是针对建筑地基基础进行处理时常用的主要结构。部分地区地质结构相对来说情况较复杂,岩层结构强度、地貌特点等均存在不同特点,而在现在建筑结构的演变过程中对地基强度和整体承载性的要求也有所提升,因此需要及时使用桩基础施工技术通过结合基础桩的施工提高地基整体性能,以达到建筑工程质量及使用标准,由此可见,在现代建筑土建施工过程中桩基础技术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想要进一步提升桩基础技术在土建施工中的作用及价值,施工单位必须充分掌握该项技术的基本概念及施工要点,做到充分掌握桩基础施工技术,提高施工效率。
1桩基础施工技术对土建施工的重要性分析
桩基础是建筑基础的一种,由基桩和连接于桩顶的承台组成。桩基础在土建工程施工过程中所承担的责任就是将建筑物上部荷载施加于地基持力层。桩基础可以划分成低承台桩基与高承台桩基两种:①低承台桩基主要指的是将建筑物的桩身全部埋在土中,承台底面与建筑物下部的土体之间形成接触;②高承台桩基主要指的是将建筑物桩身的上部露出土体中,而承台的底部被设置在底面上面。建筑工程土建施工中常使用的是低承台桩基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对基础部分进行处理时需要尽量将岩石层的压力减小,由此来有效地降低基础沉降对上层建筑物的破坏。桩基础施工技术能够通过提升地基承载力、加强基础部分来提升对上部建筑的支撑能力,从而延长建筑物的使用寿命。此外建筑工程中使用桩基础施工技术可以使得上部建筑物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能够保证高层、超高层建筑在地震作用下保持良好的整体稳定性。
2桩基础技术在土建施工中的应用
2.1护筒埋设
(1)护筒由钢板加工制作而成,为保证其刚度,避免发生变形,钢板的厚度应达到20mm,同时还要在其上下两端与中部外侧进行加强筋的焊接。(2)钢护筒的内径需要比桩径略大,具体内径以钻孔实际情况为依据确定。(3)钢护筒的高度应与地面保持相平。(4)钢护筒的中心线应和桩中线保持重合,平面偏差不能超过30mm,倾斜度不超过1%。(5)钢护筒连接部位要求钢护筒中没有突出物,且应防止漏水、抗拉和抗压。(6)将钢护筒埋设好以后,对其顶部实际标高进行测量,并做好相关记录,同时由监理工程师进行检查复核。
2.2灌注桩施工技术的具体应用
首先,必须严格的按照要求桩体的使用年限,然后根据使用年限要求选择桩体的软硬度以及回填混凝土的土质,才能确保灌注桩施工的顺利进行。在技能型混凝土浇筑或者喷灌的过程中,必须形成相应的保护壁,然后利用钢筋将保护壁连接在一起,在钻孔深度达到要求深度后,先进性钢筋的安装,然后再进行混凝土的灌注施工,以确保灌注桩施工的顺利进行。灌注桩施工技术主要是利用锤子击打所形成的冲击力打沉桩体,且由于桩体截面相对较小,因此在施工过程中经常出现桩体断裂的现象。因此为了避免此类问题的发生而影响到灌注桩施工的顺利进行,必须在施工过程中将混凝土储备与沉管内部,同时尽可能的降低拔管的速度,才能确保灌注桩施工的顺利进行。
2.3预制桩施工技术
桩基的定型需要借助土建施工现场专门打桩的机械设备制作桩基,常见的预制桩包括混凝土桩与钢桩,其中混凝土桩应用更为广泛,能够承载较大的负荷,稳固性较强,同时操作较为简便。缺点是适合在较为空旷的场地进行,容易为周边环境带来一定影响。但在许多特殊的施工情况下,则多采用钢桩,主要以H型钢桩和钢管桩为主。常见的预制桩技术则包括静力压桩、振动沉桩、锤击沉桩等。在实际施工中,需要注意预制桩下沉过程中,对土层结构与周边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基于此,应制定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计算分析确定沉桩力度、深度以及作业强度,并控制数据的精准性在标准范围内。为了保证预制桩技术能够充分发挥效用,施工人员需要全面掌握预制桩结构特点,结合建筑工程土建施工进度,提升施工质量。在应用该项技术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①技术人员应对全体作业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并明确任务质量要求、施工程序、各项管理制度等;②严格控制桩长和直径;③每一根桩的制作不少于两组试件,并进行标准养护;④安装钢筋笼和进行混凝土灌注等关键施工程序时,需由质检人员在施工现场进行监督。此外,优化拌合料以及配料比例,控制最大粒径和大颗粒比例,有效控制拔管速度;⑤严格把握打桩点,并进行准确测量,全面掌握桩基数量以及桩之间距离;⑥严格按照打桩施工标准流程,按顺序施工,确保桩尖顺利被打入土层;⑦针对灌注混凝土施工环节,应注意先下桩顶灌注,完成桩顶灌注后灌注桩尖,并通过静力、振动等方式进行沉桩操作;⑧钢筋笼或探孔器向孔内放置时,需由吊车吊起,将其垂直且稳定置于孔内,避免塌孔情况出现;⑨初次注入泥浆时,垂直向桩孔中间进行入浆,避免泥浆沿护筒壁冲刷其底部,导致护筒底部土质松散。
2.4钢筋笼制安
在钻孔的同时对钢筋笼进行制作,钢筋进场的过程中,质检员要对其数量、厂家和合格证实施复核,使用前根据现行规范对不同批次的钢筋实施送检。钢筋之间的连接方法以电弧焊为宜。根据相关规范,焊条应有齐全的质量保证书与合格证。电弧焊主要包含三种,即电焊、单面焊与双面焊,如果采用双面焊,则焊缝的长度要达到钢筋直径5倍以上,而如果采用单面焊,则焊缝的长度要达到钢筋直径10倍以上。钢筋笼加工制作需在现场实施,由于桩长较大,所以应分段进行制作,每段的长度为9m。在加工制作过程中,钢筋笼的主筋应保持平直,且箍筋保持圆顺,位置和尺寸都准确无误,数量满足设计要求。主筋和箍筋之间的连接应牢固,箍筋的焊接方法为点焊为宜。在安装过程中,钢筋不能发生变形,施工人员上岗前应经过严格的培训。在对钢筋笼进行下放的过程中,注意防止在起吊和搬运时产生变形。将每段钢筋笼吊放到钻孔当中,在连接钢筋笼的过程中,上节钢筋笼必须吊直,以保证整个钢筋笼实际垂直度。不同分段上的主筋,采用单面焊的方法连接,接头根据规范的要求进行错开布置。在一段钢筋笼如孔之后,将其固定于钻孔口,下放时,如果遇到阻碍,可对钢筋笼进行缓慢的旋转,不可强行下放,避免钻孔内壁发生变形。
2.5导管安装
导管的内径按300mm控制,在下放之前做好水密性试验和抗拉试验,以确定导管的水密性与抗拉能力能否达到要求,完成试验后,对导管进行编号,使后续拼接严格按照编号进行。在下放导管的过程中,需要使其处在钻孔的中心,轴线保持垂直,平稳的下放,避免和钢筋笼发生卡挂,同时要在灌注开始前做好升降试验,并对孔底沉渣厚度进行检查,经检查确认合格后,开始下一道工序的施工。对于导管底部和孔底标高之间的距离,应按照0.25~0.40m的范围严格控制。
结语
综上,我国桩基础施工中主要以预制桩和灌注桩两种技术类型为主,而在施工时则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技术类型,借助数据分析及设计方案选择具体施工技术,借助桩基础技术的灵活性及安全性全面提升桩基施工效率,同时在未来发展中及时融入科技内容,提升技术科学水平的同时提高建筑质量,确保城市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明星.建筑工程土建施工中桩基础技术的应用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9(35):27-28.
[2]刘于辉.建筑工程土建施工中桩基础施工技术的应用研究[J].建筑技术开发,2019,46(21):155-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