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饮食干预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发表时间:2020/5/26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0年7期   作者:杜卫红
[导读] 目的:观察营养饮食干预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摘要:目的:观察营养饮食干预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行常规饮食干预,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营养饮食干预,比较两组血糖指标[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BG)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后研究组FBG、2hPBG及HbA1c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饮食运动干预的基础上实施营养饮食干预,有利于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减少并发症发生风险。
        关键词:营养饮食干预;糖尿病;效果
        引言:
        糖尿病是一种代谢性疾病,它与人们的生活紧密相关。根据相关报道说明,糖尿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它能够导致患者的生活质量下降,若是处理不及时,严重的甚至会威胁患者的生命。因此,当前医护人员的首要任务是制定确实有效的方案,为患者制定营养饮食计划,降低患者的血糖。很多患者对糖尿病这种病症没有充分的认识,导致血糖得不到有效的控制,延误了患者的病情。我院为糖尿病患者应用营养饮食干预,分析了患者在护理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并发症和治疗效果,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某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20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符合糖尿病2型诊断标准;经饮食控制并结合胰岛素或降糖药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水平不满意;患者意识、神志清晰。排除合并严重并发症者。患者及家属了解本次研究内容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且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00例,研究组中,男49例,女51例;年龄41~75岁,平均(56.78±3.12)岁;病程2~11年,平均(6.74±0.81)年;住院21~32d,平均(26.53±1.85)d;文化程度:小学30例,初中40例,高中25例,大学及以上5例。对照组中,男48例,女52例;年龄42~76岁,平均(56.82±3.15)岁;病程1.5~12年,平均(6.77±0.85)年;住院时间21~32d,平均(26.53±1.85)d;文化程度:小学20例,初中30例,高中40例,大学及以上10例。两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1)当患者入院后,热情的向患者介绍病室的环境、主治医生、责任护士等。告知患者关于该疾病的病因病理,治疗方法、过程、目的以及预后的一些具体情况,让患者对该病的预期治疗效果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消除患者心理的不良负面情绪,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
        (2)根据糖尿病饮食原则,综合考虑患者血糖生成、血糖负压的理论和实践内容并结合我院患者的具体情况,,总结分析制定相应的饮食连续护理干预的方法。给予2型糖尿病患者个体化饮食的基本原则,制定2型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的理想目标,对其应用饮食连续护理干预的护理措施。
        (3)患者入院后,通过充分利用各种各样的方式对患者进行饮食知识的宣教活动,并制定2型糖尿病的饮食手册,分发给患者。或者可以开展有关2型糖尿病的专家座谈会,使患者了解合理膳食的重要性,并根据患者的日常活动强度,制定患者每日饮食的摄入量,并指导患者可以进行食物交换,以便对食物以及患者再次进行评估,才能更有效的合理控制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才能更好的制定2型糖尿病患者个体化的饮食。


        (4)饮食护理:①因为在饮食的组成中,脂肪所占的总热量的比重比较大,所以要严格控制患者的脂肪摄入量,特别是针对动物类脂肪,最好少用或者是避免摄入,并且告知患者多食用一些富含钾还有低磷的食物,可以有效的避免低钾血症;②告知患者可以多食用一些植物性的油脂,但是对于碳水化合物的热量,最好控制在总热量的50%~60%以内;③而且为了要确保患者总热量的合理摄入,还要确保食物的多元化,所以必须有计划地更换食品,避免使患者感觉食物单调乏味,以便提高患者的饮食欲望;④若是这些患者还无法接受食量骤减,那么针对那些容易饥饿或者是饥饿感比较强烈的患者,可以适当的在他们的饮食上添加一些胡萝卜、黄瓜等高容积、低热量的食物;⑤淀粉能够为机体提供所需要的能量,但摄入过多的淀粉食物会难以被患者吸收,便会在体内转化为糖分,使患者病情加重,因此应该限制淀粉的摄入,而食用糖类更会直接加重患者病情,使血糖异常升高,所以患者不仅要限制淀粉也要避免糖类食物。
        1.3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BG)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使用化学发光法测定两组HbA1c水平。(2)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1.0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干预前后两组血糖指标水平比较
        干预前两组FBG、2hPBG及HbA1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FBG、2hPBG及HbA1c水平均明显低于干预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研究组并发症率为1.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9.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糖尿病主要是由受体功能缺陷或胰岛素分泌不足引起的,它能够引发葡萄糖转运、利用和糖原合成障碍。由于患者的发病原因和个体的差异,使得糖尿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了一定的困难,导致治疗效果不是很理想。在过去,对糖尿病患者采取常规的饮食干预,效果差,不良反应明显。因此,常规的饮食干预在临床上已经很少使用。当前,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了营养饮食干预。糖尿病患者最基本的治疗措施就是饮食治疗,合理控制饮食能够很好的减少胰岛细胞的负荷,有效的对血糖进行控制。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干预后,研究组餐前血糖,餐后血糖改善程度和患者血糖和尿糖控制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这说明营养饮食干预能够有效的控制血糖,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营养饮食治疗是临床上对糖尿病患者进行治疗的基础和前提。以下几点是糖尿病患者在营养饮食方面认识的误区:①对营养饮食没有充分的认识,认为饮食控制能够代替药物治疗。②只是在前期能够做到控制饮食,在后期做不到严格的控制,出现暴饮暴食现象。③部分患者认为饮食控制就是减少进食量,对高油高脂食物没有进行控制。④在特殊情况下对饮食没有进行合理的控制。饮食营养需要长期的坚持,因为我国居民的保健意识较差,在生活方式和遵循医嘱方面存在严重的不足,这就严重的影响了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效果,血糖也得不到有效的控制。因此,当前的首要任务是增强患者的保健意识,培养患者良好的生活和饮食习惯,从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4结论
        综上所述,在常规饮食干预的基础上实施营养饮食干预,有利于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减少并发症发生风险。
        参考文献:
        [1]王蕾蕾,何芳,樊慧茹,等.高抗性淀粉大米血糖生成指数测定及对糖尿病患者血糖调控的干预研究[J].营养学报,2017,39(2):197-199.
        [2]张晓义,顾海云,黄燕华,等.跨理论模式干预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饮食控制依从性的影响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6,19(34):4252-4257.
        [3]陈刚,刘璋寅,许红,等.饮食代替疗法结合运动管理及健康教育对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效应评价[J].中国全科医学,2017,20(增刊2):236-23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