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国是世界农业大国,我国的第一产业为农业,其发展模式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有深远影响,而发展农业首要条件就是需要水资源。我国淡水资源缺乏限制了农业发展,大部分农产品需要进口,为了改善这种情况,我国大力开展水利工程,着重发展灌溉技术,希望通过创新灌溉技术,实现节约用水,进而提高水利用率,为农业的发展开创新的发展道路。
关键词:小型农业水利;灌溉节水技术措施
引言
为了进一步提高农业水利工程项目的监管水平,要将环保经济运营管理工作作为重点,夯实节水灌溉技术应用机制,有效推广节水管理模式的综合价值,确保能一定程度上提高水利工程项目综合水平。
1节水技术概述
1.1节水技术含义
节水技术主要目的是为了发展节水农业,缓解农业水资源匮乏,节水技术主要包括节水灌溉技术、灌区节水管理技术、节水灌溉技术综合应用等。我国80%的水用在农业,但是只有30%被真正利用,其余都在灌溉中蒸发了。节水技术主要包括:①农艺节水,是通过调整农业结构、作物种植布局、耕作制度等实现节水目的;②生理节水,就是提高植物耐旱性,在缺水的条件下也能生长;③管理节水,通过科学的管理机制与措施,实现节水;④工程节水,就是通过灌溉工程进行节水。
1.2节水技术的意义
节水技术能有效提高水在农业中的利用效率,减少蒸发量,是资源开发的系统工程之一。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虽然我国工业、第三产业发展态势良好,但是农业发展依旧影响着我国经济发展,所以大力发展节水技术,将节水技术应用在农业灌溉中,能促进我国农业与经济发展。
2农业水利灌溉现状及问题
2.1农业水利灌溉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不断发展,农业技术水平也在不断提升,小农经济早已不适应当代社会的发展,目前农业要发展就需要水利灌溉工程的协助。我国水资源匮乏,水污染情况严重,水利灌溉压力越来越大,大型农田都是依靠水利灌溉工程支撑,如果工程出现问题,那么农作物就会受到影响,势必会影响我国未来农业的发展,影响我国粮食生产,带来国内粮食安全危机。目前我国大型农田大多采用水利灌溉工程,但是小面积的农田依旧采用传统的灌溉模式,利用土渠道进行灌溉,这种方式水资源利用率极低,水资源浪费严重。
2.2农业水利灌溉存在的问题
(1)灌溉基础薄弱。我国很早就开始重视农业水利灌溉工程的建设,但是当时我国技术水平较为落后,工程前期规划不足,许多工程都是边勘测边施工,这就造成施工周期拖长、施工难度加大、作用效果差等特点,所以我国许多灌溉工程是十分落后的,实用性不强,急需升级改造。目前我国的技术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是面对这些工程改造,依旧存在许多难度还未解决,导致我国农田水利建设突破性难,提升难。(2)灌溉系统规划建设不科学。我国倡导建设农业水利灌溉措施,并且许多区域出台补贴政策,许多地方响应号召,但是随着深入调查发现,水利灌溉措施的实行更多是为了获取补贴,实际建设缺乏规划,措施实用性不强,甚至建设完并没有使用,违背了建设水利灌溉的初衷,也实现不了节约用水的目的。(3)资金投入不足。水利灌溉工程需要投入大量资金,但是许多地方的水利部门资金缺乏,为了节约资金调整灌溉标准,使用低价劣质的灌溉设备,导致在实际使用中时常发生问题,并且设备后期维护管理都需要花费资金,有些地方建设后便不再管理,浪费设备,农民依旧只能采用传统的方式灌溉。(4)农民节水意识不强。许多农民在思想上认为传统的灌溉方式有利于农产品的生长,没有意识到传统的灌溉方式十分浪费水资源,并且许多农民思想守旧,接受不了新型的灌溉方式,对水资源的利用以及节水的作用都无法理解,虽然一直宣传节水灌溉,但是农民认为这是一项既麻烦又费钱的事,还不如传统的灌溉方式简单。
3小型农业水利灌溉节水措施探讨
3.1提高农民的节水意识
农民具有节水意识,节水灌溉才能更加普及,管理部门首先要加强宣传,不仅要让农民知道节水的重要性,还要知道社会责任,不仅要了解新型的灌溉知识,还要学习灌溉技术,新型灌溉技术不仅节约水资源还能降低劳动力。目前我国对农村许多地方用水没有收费,也成为促使农民浪费用水的一大原因。
3.2搞好中低产田节水灌溉
选择适当的节水灌溉技术,因地制宜的制定发展规划,切忌盲目引进,盲目搞不适合当地推广的“样板工程”。中低产田改造已列为今后农业的主攻方向,向中低产田要效益,扩大节水灌溉面积。对盐碱地搞好以水冲盐、以水压碱和土壤改良,研究制定适宜的冲洗定额和节水技术措施。
3.3深入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
从目前农业发展的现状上来看,对于水资源短缺的问题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因此,只能采取有效地措施进行缓解。但是农业的发展主要是为了保证农业的增产,提高粮食的产量。因此,人们应该将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落到实处,在进行农业灌溉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到节水问题,对农业用水提高重视。因为,节水工程的实施不仅关系到三农的发展,同时对于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也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3.4建立完善灌溉节水体系
要建立完整的节水灌溉体系,尤其是农业方面的节水灌溉体系,使工程管理制度与节水灌溉系统相互适应,相互作用,促使节水灌溉与工程管理协调发展,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转型要求,促进小型水利工程的良性运行与稳步发展。
3.5合理规划农业用水
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降水分布也不同,主要表现为夏多冬少,水资源的分布主要表现为南多北少、东多西少,根据这一问题,我们可以调节种植业结构。具体应合理的利用水资源,譬如在北方地区,常年受到季风气候及经纬度、地理位置的影响,降水量也较少,对于这种气候我们就可以种植一些耐旱的农作物,可以采取地底灌溉的方式将水和肥料直接送达到植物根部,根系直接吸收,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水的利用率,减少了化肥的挥发、流失等损失,从而增加粮食产量。这种方法将水资源合理的进行配置,缓解了供需水的时空矛盾,降低了资源耗损同时也提高了灌溉效率。
3.6加大农业节水投资力度
在小型水利工程项目建设与运行中,资金与技术仍然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了更好地保证水利工程项目的有效运行,必须要加大政府资金与科学技术的投入。加强质量管理,确保高质量工程,做到专款专用,杜绝浪费。此外,科学技术的投入也是不容忽视的,结合新型的科研成果,提高节水灌溉技术,充分提高水资源的有效利用率,才能从根本上改善小型水利工程的运行状态,才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转型的需求。
3.7发展水利人才,创新节水技术
加强水利工程人才培养,高校增加实践活动,提高水利人才的实际操作水平,实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不仅如此,国家还要建立水利人才队伍,根据我国农村的实际需求与实际情况,创新复核农村灌溉的节水技术。
结语
总而言之,从环保理念出发,农业建设要积极推广农业水利工程节水灌溉技术,提升水利工程项目的综合运行水平和价值,并且水资源关系到国计民生,需要相关部门结合实际管理需求提升控制水平,实现环保效益和管理效益的共赢
参考文献
[1]张颖宇.农业水利灌溉模式与节水技术措施[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8,46(12):121-123.
[2]张海涛.农业水利工程的节水灌溉技术应用及其措施分析[J].工程技术研究,2019,4(3):93-94.
[3]郭旗.农业水利灌溉模式和节水技术措施的探讨[J].价值工程,2018,37(32):244-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