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打乱了我们原本的学习生活秩序,但却不能打断我们学习的道路。为了稳定疫情,学校按原计划开学,只是换成了线上微课学习方式。那线上老师究竟要输出些什么,学生又将吸收到些什么?师生的情感应该怎么进行交流?学习效果又如何监督?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将项目化学习的机制引入劳动教育课程,实践证明,抓好劳动教育可以密切家校联系,转变家长对孩子参与劳动的观念,所以我们把美术学科线上微课内容主题侧重于居家生活中的劳动教育。
关键词:“项目化学习,劳动教育,线上美术”
正文:
一、链接项目化学习与劳动教育
项目化学习(Project Based Learning,简称PBL)是一种指向学习本质的学习方式,通过做项目,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培育多方面的能力,以实现项目的最大价值。为此,我们将项目化学习的机制引入线上劳动教育课程,以此提升学生的创造能力。线上劳动教育课程的框架不追求大而全的内容体系。所有的项目都是教师、家长、学生通过网络(QQ、微信、云平台班级群)探讨产生的,均来源于生活。
二、“以生为本”助力线上劳动教育课程
首届全国大学本科学生基本功展示时,美术教育组孔新苗老师提出“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方法成为重要的研究和扩展内容,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疫情期间的线上劳动教育课程也一样,必须对焦课标,渐进发展学生的身心,了解学生的起点,重视学情分析,从而达到美育综合发展。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了以下问题。
1、当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学生按照要求宅在家里,她们有的孩子能够帮助家长择菜、炒菜、洗碗、擦桌,比如扫地、拖地、洗衣等,有的为了要拍劳动照片而做做样子,还有的家长反映孩子不会做或者不愿意做家务。
2、目前学校现有的线上劳动课程教学,只是单一的要求每个年级的学生做劳动发图片,不清楚学生宅在家安排哪些学习内容比较适合;对学生的学习要求也不知道怎么安排更合适;不清楚每周的线上劳动教育课程安排多少时间比较合适;不知道线上劳动课程教学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方式比较适合。
针对以上两种情况,我们在艺术学科以劳动为主题的教学活动中发现,建设和实施线上劳动教育课程可以唤起宅家的劳动热情、疏导宅家劳动心理、激发宅家艺术创作。。首先,是从美术作品的创作中,学习劳动知识,培养热爱劳动、喜欢艺术创造以及社会责任感。其次,通过疫情期间家人的共同参与以劳动为主题的艺术活动,培养学生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加强亲人之间的亲密关系。
三、线上劳动教育课程目标明确
没有目标的行为是盲目的。任何一种教学设计都是围绕一定的教学目标而进行的,教学目标对教学活动具有导向,激励和评价功能。在疫情期间的线上劳动教育课程也不例外,每一节课的目标一定要清晰、明确。让孩子们知道自己该做什么,能收获些什么。不管是长期还是短暂的网课,我们都要先有计划,经讨论后目标确定在让孩子们结合劳动课程把美术生活化。以《跟我一起做玫瑰花饺子》一课为例,具体目标图下:
1、知识与技能:初步了解面食,感受面塑的魅力。掌握玫瑰花饺子基本的制作方法和步骤。能够自主完成色香味俱全的玫瑰花饺子或馒头的制作。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观看微课视频制作方法,和探寻面团的韧性,用揉、搓、压、卷等方法来设计制作出新颖的玫瑰花饺子、玫瑰花馒头等。
3、情感、态度价和值观:通过对玫瑰花饺子的制作,感受面团的魅力,感受和家人在一起的乐趣,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度情感。
四、让劳动课程走进生活
(一)劳动课程,扮靓生活
基层和实践是艺术教育最重要的源泉,让劳动课程走进生活。疫情期间朋友圈多了很多美食家,宅在家能为家人烹饪一道美食,那也是很享受的一件事情。为了能够让孩子们更真切的了解家人的爱,和爱自己的家人,我把美术课设计成了美食课,色香味俱全的美食课,既能够让孩子们动起手来感谢家人一直以来的陪伴,也能学习到相关的美术知识。这其中有第一次走进厨房的大男生,也有信手拈来勤快的小女主们。大家都津津乐道的分享着彼此的快乐与收获。孩子们课后发来很多和家人一起做玫瑰花饺子的照片,还有孩子用鲜花和漂亮的餐具摆拍了很多美美的照片。从他们发来的照片和视频中我感受到了他们对生活那份浓浓的热爱。
(二)线上组织同学之间的交流,排解焦虑情绪
在线课程容易让孩子们产生疲劳感和焦虑情绪。我们利用三顾云平台、腾讯会议和qq群等信息技术,让在线微课内容有温度、有情感、有趣。通过让孩子们。讨论在家做家务的时间和形式来激起他们的讨论话题,后面孩子们的讨论滔滔不绝,甚至聊起了家常,有同学说感觉又回到了平时在一起的时候。然后我再顺势把话题带回到课堂。这又激起了孩子们的创作兴趣,整堂课充实而快乐。
(三)和家人一起创新、让作品多样化
在交上来的作品中,有同学创新了椒盐玫瑰花花卷、玫瑰花馒头等,不管是有馅儿还是没馅儿。不管是面粉本来的颜色还是加入了蔬菜的彩色。不管是咸的、淡的还是甜的,孩子们和家人的创作热情都很高,甚至还有家庭玩起了比赛的游戏。一家人美术课上得其乐融融。
五、云交流促线上有效学习
在交流过程中,首先教师要突出主干,由点及线、由线及面、浑然天成。我会在群里先抛出一个话题,让孩子们自由讨论,在过程中再去抓住孩子们的关注点和热议再一次加深问题。我在这一课中,我先请他们把材料拍照发群里,然后请孩子们相互欣赏,再从他们所关注的跟摄影相关的美颜问题和想知道同学们都在干什么的问题,来请孩子们猜一猜,这些材料将怎样被他们利用以及结果如何等等。也为后面作业的相互欣赏、评论打下基础。
六、学习效果的监督
课后作业也能很好的加强孩子和老师的沟通,我会在上课前发一些上次优秀作业的照片和视频请孩子们们欣赏和讨论,这样一来既增强了认真完成作业的同学的自信心也给其他孩子了一个很好的示范和榜样的作用。美术区教研员陈老师在与老师们的在线会议中明确提出,在线教学实质等效课堂教学。需要老师们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并从获得学生学习行为,学习效果的数据中去调整教学。
七、审美体验、自主探究、创造表现。
以劳动为主题的线上美术课例为载体,我们逐步形成了“审美体验——自主探究——创造表现” 的线上课堂教学模式。重视劳动实践中的艺术创造过程,培养和鼓励学生的创造精神。形成一个以劳动为主题的的学生艺术作品资源库,既便于评价,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作动机和丰富的情感体验。同时,通过在线课堂中表现劳动场景的艺术作品进行交流评价,既保护孩子的创造精神,又可切实提高孩子的劳动品质和艺术素养。
结束语:
赵伶俐教授在《创建新时代大美育课程体系》一文中提出:“大美育观念和美育课程的多样性整合建设,在信息化、‘互联网 +’、数字化、智能化的大背景下,在学科之间综合化、互渗性日渐凸显的今天和未来,必将成为学校美育课程建设和改进美育教学的一大趋势。”综合学科之间的协作是趋势,美与术是方向,能否与其他学科协同的同时,凸现美术特色是一种方法方式,习近平总书记旗帜鲜明地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那我们如何在新冠肺炎特殊时期对微课等上课方式系统的设计,需要我们的共同努力。
参考书籍:
1. 陶旭泉、赵亚夫《中小学美术有效教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
2. 莫雷《教育心理学》 教育科学出版社。
3. 苏赫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