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科学课堂的学习主动性

发表时间:2020/5/2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4期   作者:江小群
[导读] 主动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通过能动的、创新的学习活动,实现自主发展。
        摘要:主动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通过能动的、创新的学习活动,实现自主发展。学好科学,应该提高学生在科学课堂的思考主动性、学习主动性及学习效率。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主动经历和寻找得出结论的过程,并在过程中获取知识的方法。全面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提高学生在课堂的学习主动性尤为重要。
        关键词:小学科学;学习主动性;自主化思考
        小学科学课程不仅是一门基础性课程,也是一门实践性、综合性课程,涉及的知识点较多。科学课是培养学生科学综合素养的重要学科,在学生的全面发展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小学科学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的价值,每个学生都应该要学好科学这门课程。
        小学科学,不同于语文、数学,它是一门走在时代发展前沿的学科,对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做了最科学、最真实的解释。小学开设这门课,就是为了让孩子们了解更多的科学知识,在生活中发现科学,在生活中运用科学知识。我们发现,在实际教学中,很多老师都是一个劲地告诉灌输学生知识,告诉学生这个是这样的,这个应该这样,那个是那样的,那个应该怎样......学生就好像是一个接收器,考试时应付一下,牢牢记住老师所讲的东西,这样很不利于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其实,老师完全可以换一种方式,让学生自己总结,对这件事、对这种现象,你怎么看?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会这样?自己去找答案,老师在一边进行指导,循循善诱,帮助他们。在二年级上册《地球家园有什么》教学中,让学生通过自已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历,说一说,写一写,画一画,小组交流,完成小组的地球家园图,最后小组代表展示作品并说出自已的地球家园图上有什么。要知道,孩子们通过自己观察、找到、总结答案的这个过程,肯定比老师直接告诉学生的要印象深刻。这样总结的过程,其实就是自主学习的过程。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不再被动接收,不再做学习的接收器,而是主动进取、积极学习、自己总结,让学生主动发现身边的科学,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美国的布鲁巴克认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已提出问题,自觉学习。”由于传统教学方法极为单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一味地灌输理论知识。很少将理论用于实践,也少有将实践总结用于生活,更少有实验性教学。这在很大程度上剥夺了学生自由学习的权利。这样的教学策略也禁锢了学生学习科学的主动性。新课标要求:重视对问题的探究,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在科学课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是核心。在教学六年级科学《杠杆的科学》时,在导入阶段利用一根普通的木棍撬起大大的石头的动画导入教学,学生纷纷感到吃惊。再适时拿出一根木棍看谁愿意挑战撬动讲台(铁制可移动的),同时变化移动支点,让杠杆时而变成可以省力的简单机械,时而变成费力简单机械,时而变成不省力也不费力的简单机械,学生对杠杆充满了强烈的探究欲望。教学中引入探究式学习,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也变得非常主动,思维也变得活跃起来。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也是培养学习主动性的基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同样适用于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吸取以往的经验教训,争取将学生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提高学习的兴趣,进而引发其主动学习知识的想法。例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通过神奇的科学现象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教学六年级科学《日食和月食》时,利用“天狗吃月亮”的神话故事激起学生的兴趣,月亮真的被天狗吃掉了吗?从而引起学生在课堂中的主动思考。为本堂课后面什么是日食和月食,日食和月食的形成原因做铺垫。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培养观察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它是学生从外界得知信息的主要途径。

但是小学生的观察意识非常薄弱,所以这就需要老师的帮助,帮助其有意识地培养观察能力。但是观察并不仅仅是停留在表面的,而是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引发思考,这才是真正的观察力。例如,在教学。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能够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助于学生主动学习科学。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老师不应该再采用老方法,只是单纯地讲课,而可以换一种方式,以玩促学,通过一些小游戏、小实验,让学生得以自己动手操作,让他们切实参与到课堂活动中。这样一来,孩子们就不会再觉得上课很无聊,因为他们不需要一直纹丝不动地坐在凳子上,而是能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动态的学比静态的听有意思很多。只要学生对课堂有兴趣,就会主动参与,在玩乐中学习,可以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他们对学习、对知识掌握情况明显会好很多。以玩促学,让学生切实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美国著名科学家加波普尔说:“科学与知识的增长永远始于问题。”问答是教学中经常会用到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采取巧妙问答的方式,可以有效引领学生进行自主化思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遵循由浅到深、循序渐进的提问原则,对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以及求知欲是极为有用的,因为这可以让教师帮助学生充分实现自主化的学习过程。例如,在三年级下册《植物的一生》课堂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实现自主化学习,在课堂教学伊始,就进行了一系列的提问。“我们平时接触到的植物有哪几种?你知道的有哪一些?”“这些植物由什么部分构成?”“这些植物有哪些特点?”通过这样一些问题,帮助学生在联系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充分进行自主思考,并通过自主思考,深入理解植物与动物的区别以及相同之处。通过这样的问题引导学生之间的自主讨论,学生可以深入了解植物在我们生活中起到的作用,及对我们有什么样的影响,从而帮助学生理解自然环境各部分之间和生命体的特性、生命周期复杂的相互作用。巧妙问答,是教学中带动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实现自由化学习过程的有效方式。通过巧妙问答,教师可以帮助学生主动思考问题,强化学习效果,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教学内容,打开学生的思路。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老师要当好学生主动学习的榜样。热爱自已学科的老师,他的学生也充满着热爱知识、科学的感情。老师热爱科学学科,关爱学生,潜移默化影响学生,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学习。老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丰富和提高自已,把对知识的传播由让学生“学会”转向培养学生“会学”,将学生培养成“要我学”转向“我要学”。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利用多样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现代教育的教学方法在实施过程、组织形式等各个环节上,都要充分体现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学习,主动获取知识的特点,既有教法的要求,又要有学法的要求,力求二者结合,使学生“学会主动学习”,使学生学习能力提高。教师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为学生提供多种学习方式的可能性,引导学生阅读和分析课本的图文资料,组织学生观看录像资料、分组讨论、实地调查,使用互联网查询资料等。这些都为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提供可能。
        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多参与、多动手、多观察、多动脑,要充分肯定学生的优势;教师要关注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并及时给予鼓励的指导,让学生充分获得自信,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
        参考文献:
        [1]李建飞.2007年09期,教育教学研究[J],21~21.
        [2]杨继祖.2011(14),中国科教创新导刊[J],科教文汇(中旬刊),97~9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