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动手操作与实践能力的培养

发表时间:2020/5/2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04期   作者:韦翠翠
[导读] 小学数学是之后知识学习的基础,在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打好知识的基础,更重要的是让其能够有能力和思维上的提升,建立数学思想和素养。
        摘要:小学数学是之后知识学习的基础,在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打好知识的基础,更重要的是让其能够有能力和思维上的提升,建立数学思想和素养。在当前的教育形势下,动手操作与实践能力的培养能够让学生参与到教学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知识的由来,并针对自身的理解和认识做出实践操作,是提升自主学习效果,推动素养建立的有效方法,在教学中需要开展体验式教学、运用“翻转课堂”,渗透数学思想让培养的进行具备实效性。
关键词:小学数学;动手操作;实践能力;培养途径

前言:在传统教育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学都是以例题讲解和习题练习为主要方法,学生被动的接受数学知识内容,缺乏应用思维和数学认识,严重影响了未来的学习和发展。动手实践的进行可以有效改变这一情况,让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感受数学知识,完成深刻的理解认识,并且可以做知识应用,带动思维和思想的成长,所以对于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需要在实践教学中加以落实,以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数学良好学习习惯的建立。
一、开展体验式教学
        体验式教学是通过实际的参与体验来引导学生挖掘其中的知识内容,有思维认识和思想方法上的理解和接受,能够弥补小学生认知少的情况,保证数学教学中的能力培养效果。
(一)组织实物验证
        数学知识的学习是逐渐深入的,而直观认识是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的主要方式,能够带动学生的自主学习理解。这是在学习中动手操作与实践的基础,否则就容易出现错误的实践,影响到知识的理解[1]。针对于此,在体验教学的开展中可以组织实物验证,让学生将算法和数学理论的理解通过实物演示来做验证,证实自身理解,也推动思维认识上的成长。例如,在《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中,教师就让几名学生共同凑齐10件物品,然后以分数的概念为依据去设置不同的“1”,并以实物来展示分数,让几分之几能够得到具体的呈现。在此过程中学生能够真实感受到分数概念中“1”的抽象理论,并且针对实物验证认识到分数的应用,即营造了一个探究性的学习环境,也带动了学生直观想象和抽象思维的建立。
(二)开展实践活动
        实践活动是体验教学的主要教学方式,也是让学生进行动手操作与实践的教学引导[2]。在组织上需要以课堂教学为基础,以数学知识的具象表现为内容,营造出活跃的活动氛围,实现动手实践的教学活动。例如,在《面积》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开展“剪纸”的实践活动。由教师说出面积多少,然后让学生在用过的纸上进行绘制相应的图形,并进行裁剪,之后进行相互比较,是否正确。“剪纸”的实践互动开展让学生对于面积的计算和概念理念变成了具体的内容,在动手实践操作中能够将自我理解转化为应用行为,这对于数学的逻辑思维和学习意识都有较好的培养作用,其实践能力也能在过程中得到有效的锻炼。


二、运用“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让课堂成为学生进行表达、交流和实践的场所,能够为实践能力培养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在教学中的运用要以实践体会和交流为方法,保证教学效果,进行综合性的教学。
(一)注重实践体会
        实践体会是能力养成的兴趣支持,如果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总是不能完成,或者体验较差,那么也就不愿意主动的去实践,能力的养成也就成为空谈。鉴于小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实践能力的缺乏,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运用过程中就要注重实践体会,针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况和差异来组织实践学习活动。例如,在《测量》的教学中,课堂中的知识实践要以学生能够接触并且感兴趣的内容为基础,让其可以与生活感受相联系,增加体会感受。教师可以组织测量教室中的各种数学数据,并且设置看谁测的准、测的多的活动,让动手实践行为有可操作性,能够促使学生在实践中总结知识认识和动手经验,完成知识的应用型理解。
(二)加强实践交流
        “翻转课堂”中的交流互动是提高知识认识和完善思维方法的主要方式,而且可以让学生的动手实践得到经验交流,并引发操作实践向头脑计算的反向验证,实现综合能力的培养。例如,在《复式统计表》的课堂中,就让学生在完成统计表的制作之后做相互的交流,找到自己有哪些错误,在交流中完善知识实践操作的内化。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程度不同,所以在统计表的制作中也就会有所差异,实践交流的开展强化了数学知识理论和实践应用两者之间的相互验证,所以能促进能力的提升。
三、加强数学思想渗透
        数学思想是动手操作与实践的理论基础,所以在教学中要渗透思想,让学生能够正确的做出实践操作。基于实践能力培养的渗透方式主要是引导实践与理论转化和组织数形思想的绘画两种方式。实践与理论的转化是让在安排实践活动之前做好理论的支持教学,在实践之后则组织过程转向理论内化,培养数学转化思想,也让能力的培养与知识教学得到充分的融合。数形思想是小学生学习和解题的主要思想方法,需要在培养策略中加以落实[3]。例如,在《时、分、秒》的教学中,教师就提出时间,让学生以两个时钟的绘画来完成时间的表示,以此能够培养学生数学关系与图形之间的思想意识,而且也对数学动手操作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有理论性的支持,促使学生能力的自我完善。
结论:总而言之,对于小学生来说,动手实践的学习方式更具吸引力,也有兴趣去做操作和思考,而培养的进行也就实现了全面教学。在培养教学的实践开展中,教师不但要关注到知识的实践应用,还要重视趣味性的挖掘,让实践操作能够在活跃的思维下进行,并且有实践的开展,这样能力才能随着知识学习而得到逐步完善,并形成个人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潘从光.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应用[J].学周刊,2020(12):116-117.
[2]裴义君.浅谈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20(09):94.
[3]张威.小学数学生活体验式教学的实践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20,17(02):17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