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证号码:23018219860204XXXX
摘要:绿色建筑技术对于建筑工程不断提高建设水平,与目前建筑工程中节能、低碳、环保的建设理念相适应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且在不断创新优化建筑设计中,加强分析绿色建筑技术的实际应用,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对于进一步促进建筑设计的创新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建筑设计;绿色建筑;设计应用
1.前言
在建筑工程设计中应体现出环保、低消耗的可持续发展理念,这已逐渐成为建筑设计的发展趋势。特别是在工程设计过程中实现能源、材料的节约,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有效应对能源、资源不足的常见问题。工程设计中加强应用新技术、新材料及新工艺,使工程满足对低能耗、低污染的要求。在优化应用建筑设计中,绿色建筑技术的现实意义十分重要,以下针对该技术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进行分析。
2.绿色建筑
绿色建筑基于传统建筑模式提出的一种全新建设理念,在工程建设的整个过程中贯穿,使资源得到有效节约,特别是在节约水资源和电能能源方面的体现比较明显,使工程建设目标得以满足,以营造良好的办公和居住空间。绿色建筑技术的发展对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与创新传统建筑模式相比,有效结合了绿色、低碳、环保等全新理念,在具体实践中使建筑工程建设水平明显提高。在建筑业中绿色建筑作为其发展的全新方向,设计设计应积极倡导营造绿色环保、舒适健康的场所。在建筑工程建设中应用绿色建筑技术,建造绿色低碳建筑。对工程建设全过程加强统筹管理,特别是加强前期设计为后续施工起到重要的引导作用。
为使绿色建筑在主观层次上得到体现应分析多方面因素,深入贯彻社会责任。绿色建筑基于制度约束细化贯彻落实环境、经济及社会等目标,应细致研究前期建筑设计及后期效果。利用经验的积累、设计理念的丰富,促进绿色建筑设计的发展。
3.绿色建筑的基本原则
一是协同性原则。该原则是在建筑设计中确保建筑工程与周围环境具有协调性,使建筑单体有效融合到周围环境中,基于此形成的生态建筑系统。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向周围环境减少排放污染物,以形成和谐共生、可持续发展的建筑与环境运行体系。
二是地域性原则。在建筑设计中绿色建筑技术的优化应用应与地域化的特点相结合,基于对当地自然地理环境条件优势的有效利用开展创新设计。若当地太阳光照丰富,在建筑设计中应利用太阳能资源,使房屋内部光照和供暖问题得到解决,需合理设计建筑工程。在建筑设计中绿色建筑技术的应用应因地制宜,特别是分析能源资源情况,与民族文化特相结合,在建设中使个性化突出,基于此确保绿色建筑设计结果与当地建筑风格相符。
三是高效性原则。在建筑设计中绿色建筑技术的应用具有较强实践性,在此过程中,技术应用的转化应高效。在建筑工程生命周期中应采用技术使能源资源降低消耗,环境减少污染。落实可再生能源优先选择、结构设计进行优化、绿色建筑材料合理选择等,确保实现绿色、低碳、环保、节能建筑。
四是自然性原则。协调周围自然环境是绿色建筑体现出最重要的方面,因此应对自然环境提高重视,在建筑设计及施工整个过程中充分考虑自然环境。
五是宜居性原则。针对外部环境而言,建筑设计应对周围环境减少污染,避免影响人类健康,特别是传统建筑设计中应用材料导致的污染排放,居住时对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六是经济性原则。我国目前绿色建筑设计中基于绿色建筑理念应对经济性原则严格遵循,与工程设计结构相结合开展优化分析,基于长期应用,对建筑设计综合考虑发展形势,提出设计方案最优化,对工程成本投入进行有效控制。
4.建筑设计中绿色建筑技术的应用现状
在建筑设计中绿色建筑技术的应用重要的现实意义,特别是节能建筑建设实现高效率应深入贯彻。应用绿色建筑技术应提高专业化水平,在工程建设中应用各种节能材料、方法及工艺等,在优化设计结构、提高建设质量方面,使能源资源降低消耗,对清洁及可再生能源提高利用率,达到各方面的建筑设计需求。建筑设计中根本上是优化绿色建筑技术,使投入的建设成本降低,对于资源循环利用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如采取多专业协同合作方式,雨水净化装置及水质监控设备设计一体化,使资源利用提高效率,水资源提高循环利用及水资源节约。另外,在建设应用资源循环体系中,加强应用互联网信息技术,监控管理实现全方位动态化,基于全面收集分析信息数据,确保节水、循环等系统的有效运行,符合绿色建筑设计理念。绿色建筑在建筑群体中并非单一存在,应与周围环境实现互补作用,并使其价值和功能得到体现。在绿色建筑设计中应加强分析区域性环境,特别是加强落实室外环境保护措施及规划应用生态景观,对环境减少不利影响。
5.建筑设计中绿色建筑技术的优化措施
一是优化规划设计中的应用。在建筑设计中绿色建筑技术优化关键是在前期规划过程有所体现,为开展后期工作提供的指导作用更加有效。设计人员在前期规划中应对周围环境深入了解,诸如分析气候条件和地势特征等,利用构建三维模型展现主观设计思想与客观条件,使设计布局和朝向得到整体呈现,对设计进行优化。应用模型完成设计后,对资源能源专家、施工人员等不同意见进行综合,不断完善设计结果,与地理位置相结合分析建筑物形状,采用电脑模型对建筑工程的日照时间、面积进行分析,确保有关功能符合建筑工程项目的要求。
二是气温适应性结合环保。应用绿色建筑技术实现最大程度的保护自然环境,对环境减少不利影响,在建筑设计中将温度适应性结合环保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设计人员应将区域性环境与气温变化相结合优化设计,对建筑工程在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综合考虑。设计人员对建设地区的气候条件优化采用高科技和信息技术判别分析,与气候特点相结合优化分析,尽可能发挥出应用绿色建筑技术的优势。另外,空间结构和经济成本等对建筑设计中绿色建筑技术的应用具有一定影响,因此应对自然和人为因素之间的协调性综合考虑,并在设计中进行优化。
三是建筑形态设计优化结合节能设计。建筑设计中绿色建筑的优化应优化结合建筑形态与节能设计,分析优化绿色建筑技术的应用使获得的结果更准确。采取量化方式分析建筑设计消耗的有关数据,提高方案设计优化的从针对性,进而使能源降低消耗。
6.总结
总之,在建筑设计及建造中,绿色建筑技术的应用是城市建设的重要需求,使人居环境得到有效改善,在创新应用绿色建筑技术的过程中应深入落实规划设计,结合应用新型环保材料、绿色空间设计、优化建筑空间和功能等有关内容,使建筑设计实现稳定可持续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史国永.绿色建筑技术体系模块化构建及应用[J],建筑技术,2017.11
[2]陈宏,甘月朗.从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看绿色建筑的设计原则——街区尺度篇[J],建筑学报,2016.8
[3]王清勤.我国绿色建筑发展和绿色建筑标准回顾与展望[J],建筑技术,2018.6
[4]王波.政府补贴条件下绿色建筑发展关键主体博弈研究[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8.18
[5]时刚,王立雄,张余力等.《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分析与设计对策[J],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2017.6
[6]秦旋,卓光杰,莫懿懿等.考虑脆弱性的复杂绿色建筑项目风险路径[J],浙江大学学报,2016.18
[7]陈康龙.探析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在房屋设计中的运用[J],江西建材,2017.10
作者简介
葛秋菊(1986-),女,满族,黑龙江双城人,大学本科学历,研究方向:建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