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铁路兰州局集团有限公司 甘肃兰州 730070
摘要:铁路货车是铁路货物运输的重要设备,是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所需物资及时、安全运达的保障,是铁路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铁路货车在全路运行,无配属和固定维修地点,实行研制、购置、检修、运用直至报废的集中管理。本文突出铁路安全管理重在精准这个主题,剖析铁路安全管理工作中普遍存在管理不精的主要突出问题,围绕如何在安全上提高精准管理的方式方法进行探讨,并遵循精准管理的原则对存在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制定和落实加强措施,以达到提高安全管理水平的目的。
关键词:安全;管理;精准
1铁路安全生产管理存在粗放问题
所谓精准管理,就是要对管理对象的现状、特点即变化趋势做到全面准确把握并据此有针对性的指导、引导和督导,使其朝着预定的正确目标发展。近年来铁路企业大力倡导和推行这种管理思路和方法,但从总体效果看还不尽人意,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1.1管理方法依然粗放
一是照搬固化的管理手段。在一些事故分析和管理上,部分单位存在不思创新、照搬照抄照转的固化思维,未能针对问题,“找准病根,对症下药”。如某单位发生了一件调车撞重钩事故,只是按段上制定的考核办法进行考核,对事故分析也只停留在调车速度超速连挂的作业层面,对管理层面干部作风不实,全段调车作业人员配置不合理,安全卡控存在缺失等方面管理问题缺少分析,只是简单的按考核办法进行经济考核,未能从深层次的管理层面去分析问题,只是“见子打子”,疲于应付。对造成本起事故的原因是个性问题还是共性问题,是现场作业问题,还是深层次的管理问题不清楚,以致难以“对症下药”抓准关键点。分析安全管理工作不能单一地从现场作业场面分析,更重要的是要从深层次的管理层面进行分析,有针对性地进行整改,消除安全隐患问题;不抓住问题的关键点,此类事故还是会发生,这就是为什么一些单位存在安全问题纠而复生的原因之一。二是安全分析不够深入。一些部门、单位仍然未认识到安全信息的源头管理作用,不善于通过加强安全信息分析去及时发现和解决现象背后的管理问题,信息收集渠道单一,日常分析浅尝辄止,不注重把日常安全信息和历史数据结合起来归纳总结分析,导致对本系统、本单位安全总体趋势和重点安全风险把握不准[2]。
1.2管理制度仍显粗放
一是制度制定精准度不够。某些制度办法的制定存在不完整、不精确问题,缺乏唯一性、严肃性和准确性。在施行过程中,往往采取补充措施或进一步规定等方式方法加以所谓完善,标准之外还有措施办法,致使作业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对岗位要求无所适从,难以准确把握,影响了作质量及管理效果。如近期检查某个单位应急处置情况,发现单位制定的有关处置信息汇报程序均存在文件表述较模糊,不统一,可操作性不强,造成值班人员只凭经验进行处置,出现漏报现象。二是整体运作的制度关系界限不清、相互交叉。日常安全管理工作的运作,长期采用以文件、会议、措施、办法等主要形式和手段,从而在同一种内容的文件或措施办法中产生了大量的管理、技术和作业内容的交叉及冲突,造成现场一项工作受到多重约束,制定内容过于繁杂和存在交叉冲突的问题[3]。
1.3管理理念相对滞后
一是创新意识不强,活力不足。部分单位日常过多倚重平推检查单一管理模式,未积极创新安全管理体制机制和充分运用业已形成的深度分析、安全预警、挂牌督办等有效管理机制,致使安全管理的活力显现不足。此外,在单一管理模式下,也易形成重台账填写、轻现场管理的导向,大量的人力、精力耗费在填写甚至是补写台账上,极易导致一线安全管理的弱化以至失控。二是管理创新不足,科学性不强。管理方式不科学,固步自封。
从现状看,目前仍有许多单位的安全管理还处于经验型管理状态,科学性不强,特别是靠过于简单化、形式化、雷同化的制度实施管理,难以将安全管理的要求逐级落实到位取得实效。如在检查某单位安全管理现状时发现只注重应付检查的表面现象,上层管理模式做得有声有色,但一线执行层面一团糟,无所适从,达不到检查工作促进安全基础加强的预期效果[4]。
2实行精准管理的基本方法
精准管理是现代化企业管理的基本要求,也是铁路企业步入高铁时代提高铁路企业安全管理的有效途径。实行精准管理,总体上说,就是要在铁路安全管理过程中利用先进技术设备和数理分析方法,逐步实现铁路安全管理手段信息化,不断提高物防和技防能力,加快建立科学动态的管理机制和考核评价办法,对安全管理对象进行系统的量化分析及管理。重点要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2.1要牢固树立安全第一思想
特别是要加强对党的思想路线的学习与领会,明确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对指导安全工作的重大意义。加强学习,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是我们搞好一切经济工作包括安全工作的首要前提。
2.2要端正安全管理工作态度
要讲求实效性,克服功利性。要找准安全生产的规律,从深层次去解决存在问题。要从安全工作的特点入手,深入到安全工作的最前沿去调研,深入到安全工作中已经和可能发生的矛盾与问题中去调研,深入到一些能够以点带面、触类旁通的典型中去调研,实实在在地转变作风、解决问题、改进安全管理[5]。
2.3 要搞好安全管理监督
要防止铁路企业安全管理工作中不精不准的问题,必须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从机制上形成一道坚实的屏障。无论是在部署、检查、督办安全工作的过程中,还是评估干部的安全业绩,都要突出“实”字,把是不是讲实话、鼓实劲、办实事、见实效,作为衡量安全管理工作精与准的重要标准。
2.4要采用先进设备
利用先进安全管理设备和仪器,找准安全隐患的突出点、风险点,有针对性地剖析整改存在问题,消除安全生产隐患。如针对行车工种夜班中打迷糊、犯困问题仍未杜绝这一安全管理老大难问题,一方面要加强班前休息督促检查和夜班作业关键时段干部巡查、巡检,同时,还可以充分利用音视频监控设备,及时发现和处理现场违章现象,确保当班作业安全。要充分利用执法仪对现场施工作业卡控、应急处置和事故调查并建立实时传输平台,便于有关方面专家和管理人员在设备终端即可实时掌握现场情况,进行准确分析判断处理,这样既能消除中间信息传递环节,克服信息传递不准确、不完善的顽疾问题。
结束语
总之,铁路安全管理工作是一个大课题。只要我们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大力发扬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工作作风,把安全管理工作做精做准做扎实,铁路企业的安全生产基础就会不断地得到巩固和加强。
参考文献:
[1]安全文化建设是铁路安全生产的有效途径[J].刘建新.理论学习与探索.2018(01)
[2]地方铁路安全风险辨识[J].马文俊.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6(S1)
[3]铁路安全风险预警信息系统的研究与设计[J].佘振国,宁静,关则彬.铁路计算机应用.2017(02)
[4]航天红外探测为铁路安全保驾护航[J].姜冠炜.卫星应用.2017(03)
[5]铁路安全风险管控方法及应用研究[J].罗浩,佘振国,宁静.铁路计算机应用.201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