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黄原胶生产废水处理工程实例 姜怡勤

发表时间:2020/5/21   来源:《建筑模拟》2020年第3期   作者:姜怡勤
[导读] 采用吸附+气浮+IC+AO工艺处理某企业黄原胶生产废水,处理规模为3000m3/d。工程建成投入运行后,处理效果稳定,出水COD在300mg/L以下,出水水质满足《淀粉工业水污染排放标准呢》(GB25461-2010)中间接排放标准。处理效果稳定,抗冲击能力强。
        江苏盛立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210019
        摘要:采用吸附+气浮+IC+AO工艺处理某企业黄原胶生产废水,处理规模为3000m3/d。工程建成投入运行后,处理效果稳定,出水COD在300mg/L以下,出水水质满足《淀粉工业水污染排放标准呢》(GB25461-2010)中间接排放标准。处理效果稳定,抗冲击能力强。
        关键词:黄原胶 IC 两级AO
       
        1.工程概况
        某企业年产10000吨为黄原胶,由于黄原胶是生物发酵多糖,发酵废液及清洗废水中含有大量的发酵污染物,主要含有无机盐及大量的糖类和有机分子物质以及部分黄原胶产品[1]。工程设计进水水质及处理要求见表1.
        表1 设计进出水水质
        单位 mg/L PH无量纲
 

设计处理水量3000吨/d,其中含黄原胶废水500吨/d,综合废水2500吨/d。废水经处理,满足《淀粉工业水污染排放标准呢》(GB25461-2010)中间接排放标准后排入园区污水厂进行下一步处理。
        2.工艺设计
        2.1 废水特点分析及收集要求
        ①黄原胶生产废水有机物含量高,COD在8000mg/L左右,具有较好的可生化性,常规的厌氧-好氧工艺可以满足处理需求[2]。
        ②废水中所含的少量黄原胶有良好的悬浮性及乳化性[3],会造成厌氧颗粒污泥解体而大量流失[4],使处理效率下降。
        ③废水的温度可达80℃~90℃,需采取措施将水温降至常温35~45℃左右。
        ④为达到清洁生产目的并减少废水处理系统的负荷,应从生产源头尽量减少产品进入废水。
        ⑤严格执行“清污分流、分质收集、分质预处理”。
        2.2 流程说明
        含黄原胶废水收集后进入吸附反应池,投加粉煤灰对废水中的胶体物质进行吸附,出水进入气浮处理除去胶体物质后与综合废水混合。
        废水经水质水量的均衡后,进入厌氧反应器去除有机污染物,出水进入两级AO,利用好氧微生物进行碳氧化和硝化反应,去除有机物,一级A/O后设置中沉池,两级A/O分别设置内回流泵,进行有效的脱氮同时通过内回流完成反硝化,去除总氮。AO出水进二沉池泥水分离后达标排放。
        气浮污泥和二沉池的剩余污泥排进污泥池,浓缩后脱水外运处理。
        工艺流程见图1。
        
        图1 工艺流程
        2.3工程设计
        ①集水池1座。用于收集调节含黄原胶废水,3.0×3.0×5.5m,钢砼半地下池。。
        配套设备:提升泵2台,Q=25m3/h,H=12.5m,N=1.5kW。
        ②吸附反应池1座。用于加药吸附除去废水中胶体物质,3.2×1.6×4.3m,钢结构成套设备。
        配套设备:干粉投加装置1套;反应搅拌装置2套,N=0.75KW;排泥泵2台,Q=15m3/h,H=12.5m,N=1.5kW。
        ③气浮池1座。加药进一步除去废水中残余黄原胶,钢结构成套设备。
        配套设备:组合气浮1套,F-25;气浮加药装置2套,N=1.5KW,配套加药计量泵2台。
        ④调节池1座。水质水量均衡,减少后续负荷冲击,10×30×5.5m,钢砼半地下池。池中设温度计,用于监控进水水温。
        配套设备:空气搅拌系统1套;提升泵3台,Q=125m3/h,H=30m,N=15kW;PH加药装置1套,N=1.5KW,配套加药计量泵2台。
        ⑤厌氧反应器2座。利用厌氧菌去除污水中的有机物,采用中温IC反应器,容积负荷:10kgCOD/m3·d,D×H=9.0×18.5m,钢制成套设备。
        ⑥两级A/O池1座,分两组并联运行。完成有机物的微生物降解以及氨氮的硝化反应。采用二级A/O形式,一级A/O后设置中沉池,两级A/O分别设置内回流泵,以进行有效的脱氮,50×44×5.5m,钢砼,地上池。
        配套设备:潜水搅拌机4台,N=4KW;硝化液回流泵7台(4台一级AO,3台二级AO),Q=125m3/h,H=5m,N=4KW;中沉池污泥泵4台,Q=62.5m3/h,H=10m,N=4KW;罗茨风机3台,Q=61.31m3/min,H=6m,N=90kW;曝气采用微孔曝气管,一级O池中设组合填料。
        ⑦二沉池2座。固液分离,采用中心进水周边出水的辐流式沉淀池,q=0.5m3/(m2·h),D×H=12×5.5m,钢砼,半地上池。
        配套设备:刮泥机2套,D=12m;污泥泵4台,Q=62.5m3/h,H=10m,N=4KW。
        ⑧污泥池1座。收集污泥,分为厌氧污泥池和综合污泥池,8×6×5.5m,钢砼,半地上池。综合污泥经脱水机脱水处理。厌氧污泥储存,根据操作运行情况补充至厌氧反应器或脱水处置。
        配套设备:污泥泵,2台,Q=20m3/h,H=25m,N=4kW。
        ⑨附属房屋建筑1座。主要为值班/配电室、风机房、污泥脱水间等,31×6m,砖混结构。
        配套设备:进泥泵2台,Q=20m3/h,H=50m,N=11kW;加药系统1套,N=1.5KW;厢式压滤系统1套,过滤面积90m2。
        ⑩标准排放口,根据园区要求设置标准排放口,配套明渠流量计,PH,COD,数采仪等在线监测仪器。
        3.工艺调试情况
        该工程于2013年7月竣工,开始工艺调试。IC反应器接种菌种为颗粒污泥及部分絮状污泥,颗粒污泥接种量为6g/L,AO池接种污泥为园区其他淀粉发酵企业生化污泥,接种量为3g/L。经过4个月的调试,厌氧反应器启动良好,系统处理能力达设计负荷的80%,各工艺单元运行正常,监测结果显示出水主要指标COD均值245mg/L(≤300mg/L),氨氮均值18mg/L(≤25mg/L),满足设计要求,并于2013年11月份通过性能验证,获甲方验收通过。
        4.工程经济分析
        本工程总投资约1548万,其中建构筑物及基础费用565万,设备及材料费765万,安装调试等技术服务费218万。项目总占地约5400㎡。
        工程投入运行后,吨水运行费用2.73元/m3产水,其中动力费1.70元/m3,药剂费0.58元/m3,人工费0.45元/m3,由于原水水温较高,因此厌氧反应器冬季无需额外供热。
        5.结论
        本工程的成功实施表明,采用吸附+气浮+IC+AO工艺作为黄原胶生产废水的处理是可行的。该工艺具有出水水质好、易于维护操作、可以有效抗水力及有机负荷冲击。废水中残余的黄原胶必须在预处理中予以除去,可以有效减少厌氧反应器的颗粒污泥的解体流失,为其他类似类型的废水提供可供参考的设计参数及工程经验。
        参考文献:
        [1]方春雷,陈晶 等.黄原胶废水残留胶体去除的研究[J].辽宁化工,2011,40(09):898-900
        [2]王玉军,李冰 等.UASB-CASS工艺处理黄原胶废水[J].给水排水,2005(11):65-66.
        [3]郭瑞,丁恩勇.黄原胶的结构、性能与应用[J].日用化学工业,2006(01):42-45.
        [4]胡勇,尚连生,等.厌氧颗粒污泥床反应器污泥的流失与对策[J].工业用水与废水,2007(04):6-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