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桥梁工程的混凝土施工技术与施工问题 陈德林

发表时间:2020/5/21   来源:《建筑模拟》2020年第4期   作者:陈德林
[导读] 道路桥梁工程我国交通网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混凝土的施工技术对于道路桥梁工程的工程质量有重要影响。本文对道路桥梁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和施工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阐述了混凝土施工中应当注意的技术要点和施工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并针对性提出混凝土施工中的质量控制措施。
        核工业西南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摘要:道路桥梁工程我国交通网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混凝土的施工技术对于道路桥梁工程的工程质量有重要影响。本文对道路桥梁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和施工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阐述了混凝土施工中应当注意的技术要点和施工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并针对性提出混凝土施工中的质量控制措施。
        关键词:道路桥梁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施工问题
       
        混凝土是当前建筑工程中重要的原材料,凭借优异的性能在多种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而混凝土种类繁多,不同种类的混凝土拥有不同的性能特征,配制和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也不尽相同。在以混凝土为主体结构的工程中,其质量高低直接影响工程的质量,因此对混凝土施工中的技术要点和问题进行分析,对于保证我国道路和桥梁工程的稳定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1.道路桥梁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
        1.1混凝土配比
        现代工程中所用的混凝土是以水泥、砂石和添加剂等材料构成,而这些材料的配比会影响制成的混凝土的性能。由于不同工程中不同的部位对混凝土强度的要求不同,因此配合混凝土时应当注意合理选择配合材料的种类和控制配合比例。
        1.1.1水泥的选择
        对于载重量特大的道路桥梁工程,在选择配制混凝土的水泥时,其3d龄期内的抗压强度应当达到25.5MPa,抗折强度应当达到4.5Mpa,可以选用62.5R硅酸盐水泥或普通水泥;对于载重量较大的道路桥梁工程,配制混凝土的水泥的3d龄期内的抗压强度应当达到22MPa,抗折强度应当达到4Mpa,可以选用52.5R硅酸盐水泥或普通水泥;而对于载重量中等的道路桥梁工程,配制的水泥3d龄期内的抗压强度应当达到16Mpa,抗折强度应当达到3.5Mpa,可以选用42.5R硅酸盐水泥或普通水泥。
        1.1.2粗骨料的选择
        粗骨料即指混凝土中的砂石,主要起支撑的骨架作用,在选择配制混凝土的粗骨料时,应当注意控制其中的针片状物质的含量不得高于5%,含泥量不得高于0.5%,粗骨料的密度应当接近2500kg/m3。
        当选择火山岩作为粗骨料时,应当注意骨料的抗压强度必须超过100Mpa;选用变质岩的粗骨料的抗压强度应当超过80Mpa;而水成岩的粗骨料的抗压强度应当超过60Mpa。
        1.2混凝土模板施工
        混凝土施工过程中需要使用模板,而模板的质量和使用方式对于工程的质量有很大影响。在选择混凝土模板的过程中,施工人员应当根据工程的规模和施工的部位计算模板需要承受的强度和压力,选择合适的模板;在利用模板浇筑混凝土的过程中还应当注意控制路面和桥面的平整度。因此在选择模板时,应当选择由表面较为平整的材料制作的模板,同时还应当注意模板的抗腐蚀性。
        1.3混凝土质量控制
        混凝土的浇筑和振捣环节是对施工质量产生较大影响的环节,加强对这两个环节的流程控制可以有效控制工程质量。在浇筑混凝土的过程中,应当注意不能向浇筑中的混凝土中加入其他的材料;对于已经配制完毕的混凝土,应当在浇筑前送往实验室验证其配合比和其他性能参数,满足需求后再进行浇筑。对于需要分层浇筑的混凝土,应当注意上层的浇筑应当在下层基本凝固之后和完全凝固之前,才能在保证浇筑效果的同时有效的融合上层和下层混凝土。
        振捣混凝土是为了让浇筑的混凝土充分混合均匀,在桥梁工程中的桥墩工程中进行混凝土的振捣时,应当注意振捣的过程以小力度和高频率为主,由于桥墩中含有大量的支撑钢筋,因此随意的振捣可能造成振捣棒对钢筋的冲击,造成钢筋的变形。而选择直径较小的振捣棒,以较小的力度进行振捣,可以在保证振捣效果的同时不影响桥墩中的钢筋结构,确保工程的质量。


        1.4路面接缝和碾压工程
        路面接缝和碾压工程是较大程度上决定了路面和桥面的质量,在接缝施工之前,施工人员应当对路基的平整度进行检查,在碾压时,应当注意提前规划好碾压机前进的路线,利用碾压机对路面进行充分而全面的碾压,防止漏压和过压对路面质量造成影响。在进行初压、复压和终压工程时,应当根据路面的特性和工程需求决定碾压的时间和重量。
        2.道路桥梁工程中的混凝土施工问题
        2.1路面变形
        混凝土是一种受外界温度影响较大的材料,因此当外界的温度发生较大的变化时,由混凝土构成的路面容易因应力释放不均匀导致变形从而影响通车。当施工的温度过高时,混凝土内部的水分将加剧蒸发,使得混凝土的体积缩小,导致路面变形;而当混凝土体积较大时,由于内部水化反应的热量无法及时散出,如果此时外界的温度较低则混凝土内外温差过大很容易导致热胀冷缩反应,造成路面开裂供或严重变形。
        2.2弹性较差
        弹性参数是混凝土的一项重要参数,较高的弹性使得混凝土具备较好的抗压能力,因此可以承载路面上的大量通车。如果混凝土的弹性不足,在通车量较大时就会导致工程出现裂缝,严重的还会导致桥梁的坍塌。此外,对于部分跨度较大的桥梁工程,支撑构件中的混凝土可能会因为长时间受力降低其弹性,增加桥梁工程出现问题的几率。
        3.道路桥梁工程中混凝土施工质量的控制措施
        3.1做好混凝土的进场检测工作
        在大多数道路和桥梁工程中,混凝土的配制往往并不是在工程现场,而是在专门的拌和场所配制完毕后在运输到施工现场。由于混凝土在长时间运输的过程中其参数将发生变化,因此当混凝土进入施工现场后,施工人员应当再次对其参数进行检测,以判定其是否满足施工的需求。检测的重点是混凝土的密度、坍落度以及凝固的程度,和制备现场的参数越接近,说明混凝土受运输的影响就越小。当混凝土的参数和制备场所中检测的参数差距过大时,则不能将其应用到施工中。
        3.2控制混凝土的运输时间
        混凝土的运输时间对其性能和质量有明显的影响,运输时间越长,混凝土不可用于施工的几率越大,因此在运输混凝土的过程中应当严格控制运输的时间。除了优化制备现场和施工现场的交通,尽快保证混凝土的运输外,运输时间还应当根据当天的气温控制,原则上气温越低允许的运输时间就越长。如果温度较低,在5-10℃,则混凝土的最长运输时间控制在2小时左右;如果温度适宜。在10-30℃,则混凝土的最长运输时间控制在1.5小时左右;如果温度较高,在30℃以上,则混凝土的最长运输时间不得超过1小时。因此负责运输混凝土的人员应当根据第二天的天气合理计划运输路线。
        3.3严格管控施工现场
        由于道路和桥梁工程中施工步骤较多且工序较为繁琐,因此在进行施工时,应当注意对现场进行严格监管,重点管理施工过程中的不规范施工行为和经验主义施工行为,确保施工过程严格遵循技术方案中的步骤,在进行混凝土的浇筑和振捣过程时,应当由监理人员和质检人员全程监督,确保这两项工序的顺利进行。
        4.结论
        本文对道路和桥梁工程中的混凝土施工技术与问题进行了分析。重点在于混凝土配比、模板施工、浇筑和振捣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和路面的接缝和碾压工程。路面变形和混凝土弹性较差是道路桥梁施工中常见的混凝土方面问题,在进行道路和桥梁的混凝土施工时,应当注意做好混凝土的进场检测工作、按照天气控制混凝土的运输时间和对现场施工过程进行管控。
        参考文献:
        [1]石玉祥.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桥梁施工控制技术重点分析[J].智能城市,2020,6(06):198-199.
        [2]李骁.桥梁工程施工质量缺陷成因及防治对策研究[J].建材与装饰,2020(09):224-225.
        [3]吕海峰.混凝土桥梁裂缝的种类和产生的原因[J].价值工程,2020,39(06):222-224.
        [4]白继广.冬季桥梁施工中混凝土质量控制要点分析[J].交通世界,2020(Z2):130-131.
        作者简介:陈德林(1989、05-),男,本科,核工业西南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主要从事道路桥梁施工工作。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