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提高国有企业行政管理效率的有效途径 张燕

发表时间:2020/5/21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3期   作者:张燕
[导读] 摘要:在国有企业的运作过程中,行政管理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其主要原因则是在于国有企业的双重属性
        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建设分公司  山西省太原市  030006
        摘要:在国有企业的运作过程中,行政管理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其主要原因则是在于国有企业的双重属性。众所周知,对于国有企业而言,其在日常运作的过程中往往掺杂着大量的行政管理,而在行政管理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出现了机构过于臃肿、行政管理权限过大、行政工作人员能力不足等诸多问题。作为国有企业运作的关键环节,行政管理是否能够处理得当关系到国有企业是否能够得以稳定发展。因此,国有企业必须要抱有刮骨疗毒的决心与担当,从而在行政管理上不断改进,促使国有企业更具有活力,推动国有企业行政管理效率得以提升,促使国有企业在新时代经济背景下稳定发展。为此,本文先从国有企业行政管理的意义入手,并探究国有企业行政管理改革推进的必要性,之后针对国有企业行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具有建设性的建议,以期为国有企业行政管理的改革提供借鉴。
        关键词:国有企业;行政管理
        1引言
        最近几年,国家始终都在坚持发展市场经济,并且获得了非常良好的成果,基于发展理念与市场形势的变化发展,人们意识到及时强化国企行政管理工作成效,能够切实推动国企的现代化发展,对于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来讲非常有利,并且具有非常深远的积极作用。所以,要求根据现代国企发展形势和社会环境,探究提升企业行政管理工作成效的有效措施,有利于国有企业的现代化发展。为了能够对国企发展策略进行深入分析,要探究国企提升行政管理工作成效的重要意义。
        2、传统国有企业行政管理工作模式中存在的不足
        2.1、国企行政管理部门、制度方面的不合理设置
        传统管理工作理念的影响根深蒂固,具体表现在国有企业行政管理工作部门、相关制度的不合理设置上,机构庞大而繁冗,管理工作者非常繁杂,对应的管理工作制度存在不足,出现人浮于事的状况。这种行政管理部门、制度的设置是不合理的,不但会让工作者数量超出工作岗位实际需要,更会出现虽然占据着关键的工作岗位,却没有实际工作的权利,人力资源方面出现极为严重的浪费,简单来讲,就是单一一项工作的责任人数量超出了实际需求的数量,导致这项工作没有专人进行负责,相互之间推诿、搪托,导致职务岗位被贬值。这会让管理工作的职权出现混淆,责任的具体归属不够明确,甚至会影响到行政管理工作指令的传递和沟通。上级部门的决策或者建议无法在具体工作中发挥出指导作用,导致管理工作决策落实执行不良的状况。行政管理工作对应的岗位和人员配置之间不够完善,相关制度的编制也存在不合理的情况,机构设计不够科学等,导致国企行政管理工作的内耗非常严重,而工作成效却并不理想,相关工作者欠缺劳动所得的成就感,对工作者的工作积极性产生不不良影响,更无法发挥出行政管理工作岗位的具体职能,制约国企中行政管理工作的成效。
        2.2、人员素质参差不一,缺乏良好的精细化管理氛围
        综合管理部门在落实精细化管理工作中除了自身具备细心、耐心、认真、负责等良好工作态度和较高的责任意识外,还需要具体配合人员拥有相同的素质。然而,结合工作实际,一些配合部门的工作人员由于本身素质原因,身上有着拖拉、松散等不良习惯,无法形成有效的配合,导致工作脱节,造成工作失误。再者,良好的精细化管理氛围需要企业上下集体行动,统一部署,分工协作,合力完成。首先,管理者能否以身作则、树立标杆是关键核心,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一旦稍有松懈,不能持之以恒,员工就会效仿,便难以将细节关注转化为工作习惯。其次,公司员工创新的意识和能力不强,缺乏细微之处的敏锐洞察力,使得他们难以及时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3、管理创新理念不足
        随着电力公司改革的深化,企业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新的问题,这些问题对企业管理者和企业员工提出许多新的要求。

但是企业的后勤管理工作人员在创新意识和思想认识方面还存在很多不足,没有及时转变工作作风,改进工作方法,仍然按照许多旧的管理方法和传统管理思路来开展工作,管理的方式和工作内容无法满足企业发展要求,跟不上企业发展的步伐和时代的发展速度[1]。
        3、国有企业行政管理改革措施建议
        3.1、不断改善行政管理的队伍建设
        众所周知,行政管理有三种功能,其分别是服务、管理与协调。对于我国的国有企业来说,其在经济功能上,不仅仅要具备一般企业所具有的营利功能,也要因为国有企业的出资方和主办方等所具有的特殊性质而需要具备着一定的社会功能。因此,队伍建设对于国有企业而言非常重要,企业员工的整体素质不仅仅决定了行政管理的效率,也决定了企业整体的工作效率。为此,在国有企业行政管理中,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工作原则,对比现代民营企业的工作和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不断适应快速发展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方面,提高国有企业员工选拔门槛,不断选拔优秀人才进入企业工作,使企业充满活力;另一方面,对于企业内部员工也要创新管理机制,提高企业内部员工的竞争精神,使其不断提升个人专业素质,从而提高国有企业行政管理效率与运作效率,使国有企业创造出更多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2]。
        3.2、行政管理工作制度方面的创新
        实际上,国企行政管理工作成效无法及时提升的根本原因就是制度方面不够完善,所以,为了能够及时提升行政管理工作程序,就一定要对行政管理工作相关的制度内容进行创新,这样才能够更好地激发管理的活力、动力。基于国企发展的实际情况,针对行政管理工作涉及的范围、责任和多方面要素等,实施明确、清晰的规定,对权利与责任进行明确。基于此,所有部门、职工才能够实现各司其职、各在其位、各谋其政,才能够确保行政管理工作的有序运行。为了能够确保行政管理工作成效的提升,不但要对相关制度进行有效完善,同时要注意制度条例的整体性与系统性。确保所有制度条例间可以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并且相互融合,共同推动国企行政管理工作成效的强化提升。也就是说,制度内容非常关键,所以要对制度内容进行系统化的构建,对企业行政流程方面实施系统化的规定,这非常重要。并且要求相关工作者对制度内容的贯彻落实进行有效监管,确保国企行政工作的实际开展是符合相关制度的,对于国企现代化发展来讲也是非常必要的[3]。
        3.3、精简机构,适当裁减行政部门人员
        部分企业目前存在行政部门规模过大,人浮于事的问题,大量企业人员的涌入,远远超出了管理工作的需求,既是对人员的浪费,也是对工作效率提升的阻碍。企业在设立行政管理部门的时候,应该结合自身的发展状况和工作需求,选择具备相应工作能力和素质的人员组成,且数量不宜过多。改革企业行政管理,要明确发展需求,不能盲目的将人员进行分配与调度。精简企业的行政管理机构,适当裁减部门人员,既有利于减少行政决策的中转次数,提高办事效率,也有利于对企业员工进行合理的分配,对于不适合行政管理工作的人员,应当调去相应的部门,避免对人才资源的浪费[4]。
        结束语
        老子曰:“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在企业管理部门行政管理中实施精细化工作是一项任重道远且系统性、全局化的工作。综合管理部门行政管理工作中落实精细化管理需要制定一套制度完善、标准翔实、流程简便的管理体系。同时,也需要一群工作积极向上,态度认真负责的执行者执行,在不断完善和优化的人机系统下实现行政管理工作的精细化。
        参考文献:
        [1]吴颖.市场经济背景下电力企业行政管理的优化路径[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9(21):19-20.
        [2]周东晓.矿产资源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分析[J].商讯,2019(32):143-144.
        [3]彭伟乐.浅谈做好企业办公室行政事务管理的举措[J].技术与市场,2019,26(11):179-180.
        [4]王鑫,唐小军.行政管理专业实习课程改革探索[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9(11):25-2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