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探究式教学研究

发表时间:2020/5/20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7月   作者:杨旭明
[导读] 在开展高中数学学科教学时,通过运用探究式教学方法有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课堂教学活动更加高效,学生学习质量显著提升。运用该种方法更加符合高中生的认知规律,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等各方面能力,进而促进学生在未来取得更好的成长和发展。

杨旭明     四川省阆中中学校  四川  南充  637400
【摘要】在开展高中数学学科教学时,通过运用探究式教学方法有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课堂教学活动更加高效,学生学习质量显著提升。运用该种方法更加符合高中生的认知规律,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等各方面能力,进而促进学生在未来取得更好的成长和发展。
【关键词】探究式教学;高中数学;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20)07-038-01

        探究式教学是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在素质教育的要求下兴起的。其主旨是通过数学的具体领域来确定所要进行探究的主题,并加以研究,最后通过教学的方式在课堂开展探究。在探究式教学的背景下,学生可以依靠老师的指导,从自身的情况出发,发现、分析并解决问题。并且,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可以有更多的交流,在交流过程中能够通过合作获得知识、掌握技能,并且有更高的数学素养,更好的数学思维,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不过,由于发展时间较短,探究式教学还存在着许多困惑,需要高中教师进行探究。
        1、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探究性学习的重要性
        教师在塑造高效的课堂教学氛围过程当中,也要使学生积极融入到课堂学习中,增强学生的课堂主体意识。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数学学习当中,要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探究式学习的重要性,并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学生能够感受到探索数学问题的乐趣,从而主动投身到学习当中。教师只有真正让学生认识到数学自主学习习惯的重要性,才能真正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使学生更好地投身到数学学习中。教师在这一过程当中,采用多样化的教学理念与学生进行沟通,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能更好地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到数学学习的重要性,从而使学生进行自主的思考和探究
        2、开展合作探究学习提升学习实效
        在开展高中数学探究式学习时,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个体所具有的能动性,进而更好地定位各个学生的发展目标。就大多数班级的学生而言,他们的学习水平和学习能力等存在一定的差距,学生个体的学习优势等也各不相同。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应充分结合学生的特长,对学生进行统筹规划,合理设定各个小组的学生成员,均衡各个小组的综合实力。在此情况下,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合作探究学习,这样更加科学合理,探究学习效果才更有保障。
        例如在围绕高中数学中“指数函数的图像性质”进行的课题探究中,同学们自行翻看课本和笔记,自行对比不同函数的图像形式,归纳整理出了指数函数y=ax在a大于1或者等于0时老师发现,即便学生的探究过程中遇到挫折,或者有一些讨论没有实际意义,没有达成共识,却也有其启发意义,为学生开拓了思路眼界,进一步深入了解了知识点之间的关联。不过我在指导探究学习活动的时候发现,有时候学生需要拓展资料作为参考,因为课本提供的信息量比较有限。为此,老师会给同学们提供一些辅助资料。


比如针对指数函数的图像规律的探究活动,老师从网上搜集了一些相关研究的资料并打印出来发给大家。用这样的方式充实学生的素材资料,启发学生的思路和认知,让探究性学习更加合理有效。
        再比如在学习“二面角”有关知识时,可以发现对于很多学生来说,学习该部分知识的难度非常大,总是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在解题时,学生经常会卡在这一知识点上,无法分清何为二面角。所以,二面角的概念相对来说比较复杂,仅仅依靠学生个体进行学习,很有可能会带来很多方面的漏洞,进而出现学习失误,陷入学习误区。因此,在实际教学时,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要求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加深对二面角相关概念的认识。在此之后,教师对各组学生的探究学习成果进行汇总,并提出针对性意见,帮助学生实现有效的提升。基于此,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合作意识与能力等明显提升,教学活动更加高效。
        3、合理定位,促进师生角色转变
        教师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应用探究式教学方式,首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这要求教师不能再利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知识的灌输,而是在为学生提供指导的基础上,让学生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进行知识的探究。首先,教师要明确自身在教学活动中的地位,不能再以传授基础知识为目的;其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要给予学生一定的自主权,让学生在探究知识的过程中,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和自身的个性特长更好的解决问题,并在此过程中拥有解决问题的能力,构建数学思维体系。因此,只有合理的师生角色转变,才能为开展探究式教学奠定坚实基础,使学生真正做到学有所获。
        4、回顾点评,鼓励讨论,形成探究学习良好氛围
        高中阶段的教学中,我们必须注意调节课堂氛围,缓解学生的压力和紧张情绪。在学生的课业负担比较重,学习压力大的情况下,老师更要注意探究教学的趣味性,避免学生产生反感抗拒心理。通常,老师会鼓励同学们自由发表探究学习的体会感想,促成学生之间针对一些话题的讨论。对于学生的好想法、新发现,老师也会及时给予鼓励和肯定,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而对于探究教学中一些争议性的问题,老师也会适当的提供一些建议,或者搜集一些拓展资料供学生在课下自由讨论研究。探究性学习意在培养学生的探究习惯和探究精神,而不只是对课本知识的理解与认知。故此,老师更注重探究氛围的营造,而不是一定要围绕某个问题达成某个学术成果。
        这样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的学习氛围越发浓厚,课堂回答问题更加积极,在解答问题,完成课后作业方面也有更多的新思路。这更符合我们开展探究教学的初衷。
        结语
        探究式教学是由教师引导,让学生主动探究的教育方式。它需要激烈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并跟踪学生的探究学习成果,及时纠正学生在探究学习中的不足和误区,分享借鉴好的经验方法。随着探究式教学活动的持续深入开展,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必将迎来可喜进步,成为符合国家社会需要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 高中生数学选择思维的建构与培养实践研究[J]. 沙涓. 中学数学. 2019(23)
[2] 试论翻转课堂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 祁婷.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2017(1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