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韦明玖

发表时间:2020/5/2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9年21期   作者:韦明玖
[导读] 当前教育事业逐步发展教学理念也发生较大的改变,教学方法不断更新,
        摘要:当前教育事业逐步发展教学理念也发生较大的改变,教学方法不断更新,当前的教学主题来讲,教学目标主要被定义为促进学生素质化发展以及全面化发展,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科核心特点以及教学目标,教师必须要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培养学生的思维探究能力。本文基于此背景下分析探索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并提出具体的教学指导对策。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初中数学,思维能力,学习兴趣
引言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数学教学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以及思维能力要想同步发展,教师不仅要实现知识的有效传授,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根据数学知识这一载体发展学生的思维。所以教师必须要更新教学观念,引导学生结合日常生活进行实践探究与思考,逐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利用数学知识载体发展学生思维,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一、从数学知识角度,培养学生观察比较能力
        生活与我们的数学知识紧密相关,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并且服务于生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积极踊跃的创造条件,深入挖掘生活元素中的知识点,为学生创设有趣的生活情境,体验学习乐趣。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为学生创设生动趣味的问题情景,引导学生体验数学乐趣,同时也应当鼓励学生善于发现日常生活中蕴含的数学知识点,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学习抛物线知识点时可以鼓励学生思考探索“同学们你们喜欢跳绳吗?在跳绳中开口方向以及最高点和最低点与我们学习到的抛物线知识有哪一些相同呢?”引导学生结合实际内容进行思考探索,鼓励学生认真观察,通过数学知识与生活的比较联系,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
        二、进行实践创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归纳法主要指的是对于一些个别特殊的情况进行观察分析得出的结论,性思维方式,当前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进行实践探索,同时要鼓励学生进行思考探究,借助数学理论以及公式展开推理。例如在数学教学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数学知识应用观,能够掌握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从而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例如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和意见,给予学生探究的机会与平台。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探索“三角形三边关系”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出示木棒,然后提出问题“同学们以三根木棒为三条线段能构成三角形吗?”然后在此基础上,教师换掉木棒,将两根长度之和不大于第3根的木棒长度进行比较学生会发现此种情况下不能够构成三角形学生会提出,一问教师此时合理的融入新课程,并且引导学生展开实践操作,有助于促进学生积极思考与探索,并且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相比较传统的知识讲解方法而言,此种实践探究式教学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好的进行知识探索,但是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当鼓励学生摆脱思维定势,树立发散思维。


        三、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知识概括能力
        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同学们,小明上山的速度是每小时2千米,下山的速度是每小时6千米,那么他的平均往返速度是多少呢?”然后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探索学生会结合平均值进行解题,但是可能有的学生并没有认真分析提议,对于这一情况教师则应当进行引导帮助鼓励学生结合定理公式展开推理探究。例如在求往返平均速度时,首先要知道往返的总路程以及往返的时间,将上山下山的路程假设为6千米,从而求出平均速度。但是在此过程中,教师必须要重视问题,情境创设应当符合学生的思维空间问题,设置不要过难,也不要过于简单,可能会使学生失去探究欲望。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想方设法的将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使学生感受到自己的任何活动都具有数学思维,可以思考探索,能够将一些司空见惯或者是熟视无睹的生活现象进行探究,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思想观察生活的良好习惯,在一次次的观察与探究过程中,逐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增强学生思维品质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如果学生缺乏学习,主观能动性则难以积极主动的思考,学生的问题答案也会缺乏创新性,无法配合教师展开互动交流,所以教师必须要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认真研究课堂教学中的细节内容,确保教学活动贴合生活,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在实践探究过程中,教师必须要大胆的进行教学改革,放手交给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参与者,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进行展示数学理论与其他学科知识点间的关联性突出,数学知识的应用特点,增强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与归纳能力。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圆周角定律时,教师应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相关课件之后,引导学生根据特殊情况(角的一边经过圆心),进行思考探索,帮助学生有意识的渗透解决问题的思想策略,使学生在此过程中协会转化分类以及归纳等各类学习技巧。
        结束语
        结合上述内容,我们能够了解到新课程,强调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探究过程中,必须要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教师必须要发挥学习主观能动性,能够将数学知识变得灵活多样,从多个角度带领学生思考探索,既要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也应当关注学生的思维品质发展。
        参考文献
        [1]任志程.浅谈中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7(7):112-113.
        [2]王志军.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推进高效课堂建设——浅议初中数学课堂应注意的问题[J].新一代:理论版,2019,2:51-51.
        [3]胡祥泽.浅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J].数理化解题研究,2018,5:40-40.
        [4]童飞.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性[J].都市家教月刊,2018,6:140-14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