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即帮助幼儿树立安全意识,掌握必要的自我保护措施。幼儿是一个相对弱小的群体,成人不可能无时无刻对他们进行保护。因此,幼儿自身具备基本的安全常识是有必要的。然而,如何对幼儿实施有效的安全教育?以下,本文从幼儿进行安全教育的必要性和利用游戏促进幼儿安全教育的方法,来阐述让幼儿有效掌握安全知识的教育模式。
关键词:游戏教学;安全教育;教育方法
引言:
游戏是幼儿园最基本的教学形式之一,它以自身轻松、幽默等优势,可以帮助幼儿在愉快的氛围中进行学习活动。在幼儿园开展安全教育活动,即帮助幼儿掌握必要的自我保护知识和技能,让幼儿在危险的情境中懂得自救和向他人求救。然而,安全教育相关知识比较理论化,以幼儿的认知水平掌握起来有一定难度,因此利用游戏的教学方式促进幼儿安全教育,可以实现幼儿积极主动的学习,在轻松愉快的活动氛围中掌握必要的安全常识。
一、幼儿进行安全教育的必要性
(一)家庭和社会潜在多种危险
家庭是幼儿接触时间最多的活动环境之一。随着家庭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人们对电力和机械的依赖性也逐渐加强。然而,电力和机械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安全问题。例如,我们经常用到的电插头,幼儿的好奇心比较强烈,他们会把手或者是小零件插进电插孔里,这样做是非常危险的,极可能导致幼儿触电。在家庭中,还存在着很多类似的安全隐患,幼儿将手伸进运动的洗衣机里、玩切菜刀、打开煤气闸等等,这些都可能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因此,需要对幼儿进行必要的安全知识教育,让幼儿懂得什么是能做的,什么是不能做的。对幼儿来说,还存在一种潜在的危险,即社会上的危险。现在,社会上存在着部分不法分子,他们利用幼儿单纯、缺乏抵抗力等特点,对幼儿进行欺骗、拐卖。一些家长出于工作原因,可能会把幼儿独自留在家中,这样做往往给了不法分子时机。他们编造各种谎言让幼儿为他们开门,趁机做出违法行为。
(二)幼儿园不安全事故频发
幼儿园是幼儿接受教育的主要活动场地,幼儿园的教师是有限的,不可能时刻顾及到每一位幼儿的安全状况,因此,幼儿需要掌握必要的安全常识和自救技能。在幼儿园中,幼儿需要接触到更多的同龄伙伴,幼儿之间不可避免会存在一些纷争,他们可能会为了争抢一个玩具而打架,由于幼儿年龄特点和智力水平,他们无法掌控后果,教师如果没有及时制止,后果难以想象。幼儿园的户外场地,有很多的基础机械设施,幼儿在进行户外活动的时候,可能由于操作不当,发生不必要的安全事故。还有就是午睡,很多幼儿不具备基本的安全常识,他们喜欢将一些细小的玩具放在自己的衣兜里,在午睡的时候将其放在嘴里或塞进鼻孔,如果教师没有发现,极有可能导致幼儿窒息。幼儿园存在的安全隐患是无处不在的,然而,教师的保护能力有限,幼儿必须掌握基本的安全知识,才能减少不必要的安全隐患的发生。
由此可以看出,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是必不可少的。然而,面对理论化的安全教育知识,如何实现幼儿积极主动地学习,帮助他们正确有效地掌握相关安全知识,游戏可以在当中起一个自然的衔接作用,实现幼儿在玩中学[1]。
二、利用游戏促进幼儿安全教育的方法。
(一)开展综合类游戏活动,让幼儿学会自我保护
开展综合类游戏活动可以帮助幼儿在各种各样的游戏情境中进行安全教育学习。例如,开展角色游戏,幼儿可以通过角色扮演,将自己需要掌握的安全教育知识,以及日常的安全技能,在特定的情境中,把自己表演的角色演绎出来,在表演中领悟安全知识和技能。再如,开展情景表演游戏,情景表演游戏是指通过设置特定的情境,让参与的幼儿根据情境中的相关情况,结合安全知识和技能,将“怎么做”和“为什么做”表演出来。幼儿通过情景表演游戏,可以更加真实的体验到不同状况下,如何使用安全知识和技能进行自我保护。
幼儿教师可以根据本班幼儿的特点,开展适合的游戏活动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结合多种多样的游戏活动,让幼儿在安全教育过程中具有更多的选择性,体验游戏带来的趣味,以及在游戏中掌握必要的安全知识,学会自我保护[2]。
例如,幼儿教师可以在班级中开展“医生和病人”的角色扮演游戏,让幼儿四到五个人为一组。在小组内,部分幼儿扮演医生,部分幼儿扮演病人。在“医生和病人”的游戏活动中,幼儿需要知道自己生病了应该去看医生的常识,以及应该如实地把自己的情况告诉给医生,才能更好地治愈自己的病情。再如,幼儿教师可以开展“陌生人,我不怕”的情景游戏,设置幼儿独自在家的情景,然后教师来扮演陌生人,教师在门外模仿陌生人的语气,对幼儿说出常见的不法分子的谎言,让幼儿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习遇到此类状况应该采取的自我保护措施。还可以开展“交通安全”的相关情景游戏,模拟过马路的情景。设置红绿灯、斑马线等活动道具,告诉幼儿在过马路的时候,不能嬉戏打闹,应该走斑马线,必须记住的是红灯停绿灯行的交通安全常识。通过这一系列的游戏活动,幼儿能够更加轻松、愉快的掌握安全教育知识和技能,更加有效的学会自我保护。
(二)利用户外游戏活动,帮助幼儿树立安全意识
在户外活动场地,有大量的基础运动设施。幼儿喜欢在这些运动设备上进行攀爬、跳跃、行走等活动,如果没有注意到相关的安全隐患,在户外活动中,极有可能发生不必要的安全事故。因此,在户外活动的时候,教师应该为幼儿普及相关器械的安全操作常识,帮助幼儿树立安全意识,正确规范的使用器械器材。在户外开展体育游戏,也是一个帮助幼儿树立安全意识的良好契机。通过开展户外体育游戏,可以帮助幼儿在游戏活动的规则中,意识到遵守规则是为了更好地保护自己和同伴,避免在无秩序的游戏活动中发生碰撞、跌倒等安全事故。还可以通过体育游戏,更好的利用户外活动场地。教师通过开展体育游戏活动,锻炼幼儿的跑、跳、躲避以及投掷等能力,帮助幼儿协调肢体,更灵活的运用自己的身体去躲避和应对一些突发事件,在体育活动中树立相关的安全知识和自我保护措施。
例如,教师带领幼儿到户外开展活动的时候,可以自然而然的将相关器械的操作使用讲解给幼儿,告诉幼儿基本的安全常识。教师还可以通过情景模拟,让幼儿知道,如果在又高又窄的地方嬉戏打闹,容易从高处跌落;如果和同伴不断争强体育器具,可能发生碰撞;如果不规范地操作户外器具,会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等等,教师通过真实的情景讲解帮助幼儿意识到在户外场地发生安全事故的危险性,从而主动的参与到安全知识学习中,树立良好的安全意识。教师还可以开展“老鹰来了”的体育游戏,在游戏活动中,幼儿扮演小鸡,教师扮演老鹰,通过老鹰追小鸡的游戏,培养幼儿规则意识和安全意识,不挤不推,遵守相关游戏规则。在活动中,幼儿还可以通过投掷老鹰的活动,锻炼幼儿投掷能力、反应能力以及奔跑能力等,让幼儿在活动中掌握到的技能运用到生活中的困境中,如果遇到突发状况,幼儿可以协调身体进行及时自救,比如,墙砖脱离,幼儿可以更好地躲避,避免发生不必要的安全事故[3]。
三、结束语
利用游戏教学促进幼儿安全教育,可以实现幼儿在玩中学,在自由、宽松的活动环境里,积极主动地学习知识。帮助幼儿掌握基本的安全知识和技能,是十分有必要的。对于幼儿来说,可以在发生危险的情景下,实现自救和向他人求助,不至于在面对困境时出现举足无措的情况;对于家长和教师来说,可以更安心的给予幼儿更宽松的活动范围,实现更好的教育,帮助幼儿自由、愉快的成长。将游戏融入幼儿安全教育,实现幼儿园兴趣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李宁,戎计双.教育技术环境下学前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探讨[J].科技风,2020(11):92.
[2]李双红.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教学策略探析[J].教育观察,2020,9(04):27-28.
[3]张露,胡明玉,尚俊杰.游戏化学习体验的质性分析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20(03):35-41+8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