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时代建筑设计的“复杂性”理念及其表现

发表时间:2020/5/20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35期   作者:吕佩
[导读] 摘要: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建筑设计在空间和形体上都在朝“复杂性”的趋势发展。
        东莞市建青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广东东莞  523000
        摘要: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建筑设计在空间和形体上都在朝“复杂性”的趋势发展。本文对建筑设计中的“复杂性”展开了总结、归纳和探讨,介绍了建筑设计“复杂性”的形成过程,帮助人类通过建筑设计更好地认识自我,认识艺术。建筑设计的“复杂性”是建筑设计发展的重要趋势,通过本文的研究,希望能够为建筑设计的发展起到作用。
        关键词:信息时代;建筑设计;“复杂性”
        随着数学、物理等学科在二十世纪的发展,出现了混沌理论、超循环论、涌现论等新的科学理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建筑艺术的发展。这些新的科学理论为建筑艺术提供了新的创作灵感,打破了传统建筑艺术中人们固有的思维逻辑,使人和自然之间的关系用一种更加巧妙的关系表现在建筑艺术中。这种建筑设计观念是非线性的,改变了人们以往线性的建筑设计观念。在以往的建筑设计中,设计都具有线性结构和决定论的结构,而在混沌论等科学理论的影响下,建筑艺术变得更加具有不确定性和动态多变性,不再受因果律的支配,在二十世纪科学理念发展结果的影响下,因此对建筑艺术产生了大变革。
        这种受科学理念影响而出现的建筑艺术向“复杂性”的转变,逐渐成为世界建筑的潮流。这种新型的设计理念以其巧妙的设计风格和包含的深刻思想受到人们的喜爱,在世界各地都出现了不同类型的“复杂性”建筑,从而推进了建筑理念的改革。
        1关于信息时代建筑设计的“复杂性”理念
        随着信息科技的发展,在二十世纪科学理念的影响下,“复杂性”建筑设计逐渐成了一种潮流,相继涌现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建筑作品。例如台中大都会歌剧院、北京奥运会主场“鸟巢”等等,其建筑设计的复杂性和对数学、物理抽象理念的运用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从表面上看,建筑设计的“复杂性”同信息时代息息相关,实际上建筑设计风格的这种变化趋势拥有显著的社会背景影响:二十世纪是科学大爆发的时期,新奇的科学理论层出不穷,数学中的分形、混沌论、非线性理论,物理中的相对论等等,都对建筑设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建筑师们从这些科学理论中找出了一种人与自然沟通的更好的方式,通过对建筑复杂的形态设计,能够更好地表现建筑设计中人与自然的关系。同时,二十世纪也是人类哲学大爆发的世纪,哲学逐渐向后现代、去中心化和非线性化、非对称化发展,哲学家推崇生活的“偶然性”,被建筑设计师应用在了建筑设计中,进而发展成为“复杂性”。德勒兹对“褶子”、“平滑”等词从哲学上进行了相应的解释,为“复杂性”建筑设计提供了更加深刻的依据。同时,二十世纪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为建筑设计实现“复杂化”提供了必要的硬件条件,通过计算机技术的虚拟模拟,建筑设计师可以实现无限空间的模拟和设计,进行非常复杂的计算。具备更加完善功能的合成材料的出现,也给建筑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提供了更多选择的空间,在更大程度上促进了“复杂性”建筑设计的崛起。
        “复杂性”建筑设计可以简单地理解为在科学理念和哲学理念影响下的建筑设计朝着更加多元化和复杂化的方向发展,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使建筑设计的“复杂性”成为可能。计算机是“复杂性”建筑设计的主要工具,通过复杂的虚拟空间模拟来实现建筑设计上更加直观和多元的展现,对现实建筑展开更好的还原。“复杂性”建筑设计的理念多是非线性的、数字化的,与人们常规的空间认知相违背,因此能够让人们从建筑设计中发现更多人与自然的真相,感受世界的复杂和多变。
        2建筑设计的“复杂性”在建筑设计中的表现
        2.1形体生成计算机化
        计算机是“复杂化”建筑设计的有力工具,通过虚拟场景的应用,建筑设计师能够通过三维设计软件对建筑展开无限可能的设计。建筑设计师经常使用的工具软件有Excel、Photoshop、Sketchup、Premiere等等,用来对建筑数据、建筑场景进行处理和渲染。对于那些可能会用到运动关系分析的,可以使用Kinetics对建筑功能进行模拟,还可以使用Particle Svstem对建筑场景进行天气上的模拟,从而营造更加真实的建筑效果。在计算机以及相关软件的帮助下,建筑设计师可以模拟出自然界可能存在但是人类从来没有见过的空间结构,如克莱因瓶和莫比乌斯环,这些仅仅存在于概念中的空间图形能够通过计算机模拟实现,并且运用到建筑设计中,向人们展现建筑设计的复杂性。在这方面,荷兰的NOX事务所做得相当不错(图1),他们把笛卡尔坐标系同建筑设计结合了起来,通过计算机对笛卡尔坐标系进行模拟,设计了一个由橡皮管连接起来的办公楼,通过一些巧妙的方法使办公楼的设计更加具有交互性,对科学理念的凸显更加明显。
       
        图1 计算机处理后的模型
        2.2形体表现非线性化
        随着二十世纪数学的飞速发展,非线性的设计思想也在建筑设计中迅速成长。在自然界中,非线性的物体占了绝大部分,因此通过非线性来设计“复杂性”建筑,能够给人带来不一样的体验。但是非线性并不是毫无章法的胡乱设计,而是通过对无数线性设计的结合,最终组合成非线性的设计。无数简单的线性元通过不停地迭代,进而生成复杂而有序的非线性元素。非线性代表了自然界中的大部分秩序,同以往建筑设计中的简约主义对比,非线性设计更能代表自然的本质。非线性设计通过利用笛卡尔坐标系对自然界的几何图形进行复杂的还原,这种建筑设计可以说是还原性的,甚至是仿生性的(图2),在体现人与自然关系的过程中,效果更加震撼。“复杂性”建筑设计的观赏者通常会惊讶于在建筑物复杂的外观下所隐隐表现出的强大的规律性,从而明白这些建筑并不是建筑设计师的癫狂之作,而是经历了科学的计算之后、在明确科学依据下打造的科学建筑。在这种表现模式下,建筑设计表现出以下特点:首先,这种非线性的建筑设计并不是割裂的,而是一个连续的统一整体,在表现上好像一个统一的有机体,能够在自身其他部位的反应下做出整体的反应;其次,非线性建筑物具有局部的相似性,局部即是整体,整体即是局部,传统的几何分析方法被彻底消解,观赏者能够从独立的建筑物部分中感知到整体建筑物的特点,建筑物没有任何主体和客体,都被消化在建筑物非线性的秩序中。
       
        图2 哈迪德的法国多媒体图书馆
        2.3形体实现折叠化
        在传统的建筑设计中,建筑物有内外之分,而根据德勒兹的褶子理论,物体的内外是可以互相转换的。物体通过双重折叠,可以实现内外的互化,即没有了内外之分。同时,物质的折叠又能够在虚空中产生时间和空间,产生内外,因此建筑物的外表也可以当做建筑物的内在,建筑物的内在功能也可以通过表皮体现出来,这给现代化的非线性建筑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灵感。现代化的表皮建筑结构就是在这种建筑哲学思想下产生的,使建筑的形体变得更加自由多变,消解了传统建筑结构对建筑的束缚,从而更好地体现了建筑设计的“复杂性”。其中,FOA事务所的作品很好地体现了建筑设计的这一特点(图3)。
       
        图3 艾森曼的莱因哈特大厦
        3总结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科学的发展,建筑设计的“复杂性”逐渐成为一种潮流,建筑设计师更倾向于将建筑设计通过非线性的方式展现出来,带给人们关于建筑的全新体验。通过“复杂性”建筑设计,人们能够提高对世界的认识,从而开辟崭新的建筑艺术道路。在这条道路上,建筑设计师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参考文献:
        [1]王晶,曾坚.信息时代建筑设计的“复杂性”理念及其表现[J].华中建筑,2007(03):80-8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