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航空大学 330063
摘要:密斯•凡德罗密斯•凡德罗是四大现代主义设计大师之一,他摈弃了繁琐奢华的古典主义设计,提出了“少就是多”“流动空间”“全面空间”的设计理念,并以此为理论基础建造了许多具有深刻影响力的建筑。当今中国,许多新兴的玻璃框架结构书店与其理念不谋而合。
关键词:密斯•凡德罗;流动空间;“少即是多”;玻璃书店
一、关于密斯•凡德罗的生平
路德维希•密斯•凡德罗(1886年3月27日 – 1969年8月17日)是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建筑师之一,他凭借这个时代最持久的建筑风格:现代主义而闻名。密斯出生于德国,亚琛,他的职业生涯由著名的彼得•贝伦斯工作室开始,在这里,密斯与另两名现代主义的泰斗:瓦尔特•格罗皮乌斯 和 勒•柯布西耶共事。近一个世纪间,密斯的极简风格大受欢迎,他的著名格言“少即是多”仍广受流传,甚至有不认识他的人也在使用这句话。
密斯作为最著名的现代主义建筑大师之一,与赖特,勒•柯布西耶,格罗皮乌斯齐名,作为钢铁和玻璃建筑结构之父,密斯提出的“少就是多”的理念,这集中反映了他的建筑观点和艺术特色,也影响了全世界。世纪20年代间,密斯开始创立风格,他将现代派的功能主义和工业主义思想结合,积极引导极简平面图的审美——否定了传统体系中的封闭空间,大量利用玻璃来化解建筑内外的界限。十年时间,见证了密斯1921年Friedrichstraße 大楼的构想,这是一栋未实现的全玻璃大楼,该设计亦提升了他作为建筑前卫派的名声,这十年还见证了密斯于1929年设计的巴塞罗那国际博览会的德国馆(又称Barcelona Pavilion),该馆仍是密斯最著名,最受欢迎的作品之一。
二、现代化建筑与密斯设计理念
在我国,随着科学技术的提高,人们对知识的需求不断增加,社会已经进入知识经济的时代,而数字化阅读的发展,提升了国民综合阅读率和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整体阅读人群持续增加,但也带来了纸质阅读率增长放缓的新趋势。
由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与运用,书店在功能方面今非昔比,书店的建筑设计也由原来的单一、封闭、相对落后的形式转变为现代化更加灵活的多样性、开放式空间形式。技术的飞速发展对书店的管理经营模式提出新的挑战,同时对书店建筑设计、外观美化、地理位置都有了更高规格的要求。密斯对钢结构和玻璃材料的结合与书店对建筑审美、采光的高要求不谋而合。
因此,许多书店以德国著名建筑大师密斯•凡•德罗"少就是多"的建筑设计哲学为理念,在处理手法上主张流动空间的新概念,采用玻璃与钢结构,去除传统建筑局部的装饰,改为以功能为主,带有理性风格的现代建筑手法,突出其实用功能的前提下,设计出一座符合现代化审美潮流,具有独特观赏性的书店。通过别具一格的建筑风格吸引更多的年轻人走进书店,阅读纸质书籍,凭借大胆创新的外观设计、舒适惬意的阅读环境、合理的空间布局以及良好的采光条件,使读者在环境的影响下更加沉浸于阅读之中。
三、流动空间在现代建筑中的应用
随着全球化、信息化、网络化进程的加快,空间理论向众多学科研究领域渗透扩展。空间理念赋予书店设计以崭新的内涵,书店从传统的藏书与阅读的地方或场所,演化为“信息共享空间”、“知识共享空间”、“学习共享空间”、“公共文化空间”、“第三空间”等多种复合形态。
书店的地理要素、空间结构和运行规律已发生改变,书店与读者的关系正在被重新塑造,店面空间服务的流动性特点更为凸显。本文基于卡斯特“流动空间”的理论视角,探讨书店建筑流动空间的性质、特征及其流态走向。
密斯在很多领域中都起了相当的作用,他对建筑材料和细节的极致追求间接促进了高技派的诞生,也成了后人争相模仿的典范。如英国的伯明翰大学书店。伯明翰大学书店为原址新建项目,自然的流线设计体现着对建筑使用者的关怀,内部以天井贯穿整个6层空间。大面积的玻璃立面为阅览提供了更广阔的视野与采光面积,中庭可用于举办展览与交流活动。在我国,武汉、西安、桂林等地也有类似理念的全景透明玻璃书店建成使用,成为了年轻人追捧的“打卡圣地”。
流动性已成为全球化背景下不可忽视的重要社会特征,流动产生了一系列空间文化现象,流动空间的思想为重塑社会公共空间提供了有益启迪。在数字书店、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互联网+”等新技术、新思维下,书店面临着空间再造与服务转型,理想和现实同在,机遇与挑战并存。探讨书店流动空间的特性及其流向,旨在用流动变化的空间思维理念,深化与拓展人们对当代书店空间内外环境的动态认知,促进书店与社会公共空间的深度融合,推动书店空间形态及服务机制进一步向流动化方向转型。
“流动空间”思想赋予书店以崭新的内涵。作为一种社会公共空间,当代书店是公共知识信息与人文价值相互融通的流动空间。书店的流动空间具有显著的流动性、高度的开放性、广泛的公共性、多向的联通性、高效的互动性和强大的集聚扩散性。从信息泛在流走向知识组织流、从基本业务流走向专业服务流、从显性读者流走向潜在用户流、从单维线性流走向复合网状流、从空间资源流走向文化价值流、从地方场馆流走向智慧空间流是当代书店空间再造与服务的流向。
基于已有的建筑学术理论为依据,许多建筑将现代主义建筑理念与当今中国青年审美追求相结合,尝试突破传统钢筋水泥土型书店厚重、笨拙的古板印象,致力于设计出一座流动式、开放式的通透明亮的书店,尽量以平淡如水的叙事口吻直接切入到建筑的本质:空间、构造、模数和形态探求空间内外融合与结构清晰。以此减少人对电子阅读的过度依赖,而是在人性化设计的书店中阅读纸质书籍。
四、武汉花山玻璃书店
武汉花山玻璃书店是中国学习密斯建筑观点和艺术特色的前沿作品。走进书店一种全新的布局,迥异的构造,超前的理念瞬间就吸引住我们全部的目光,一种创新的思想突然迸发于我们的脑海——这才是我们应该做的建筑。书店距离严西湖10分钟步程,四周绿树掩映,风光旖旎。占地面积1200㎡,上下两层,可容纳50余人。像个被堆满故事的神秘仓库,让人忍不住进去一探究竟。
推开门,错落有致的书柜冲进视野,蜿蜒曲折的木楼梯从一楼延伸到二楼,近百盏吊灯宛如夏夜星空,璀璨夺目。中庭植有亭亭绿树,适合慵懒午后远离尘嚣,舒缓眼睛疲劳,装饰画、工艺品、插花、台灯……每个细节也都透露着用心。突出了密斯重视细节的设计理念,高技派的特征一览无遗。
钢结构与玻璃的巧妙结合,流通空间的布局使得书店有了充足的采光。亲子书房温馨、静谧,容纳着数百本少儿读物。沿着楼梯拾级而上,便到达二楼“觉物时光”,像一家私密的放映厅,让人瞬间安静,享受惬意的午后时光。不仅吸引了大量的人去参观阅读,还有效使读者在环境的影响下更加喜欢纸质书阅读。
实用性与观赏性并重才是现代建筑应有的特征,花山玻璃书店对我们思想乃至心灵的冲击让我们深刻意识到,唯有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创新与传统交融,才能真正意义上打造出适宜这个时代的优秀建筑。
参考文献:
[1]密斯•凡•德•罗.建筑大师MOOK丛书[M].武汉:华中科大出版社,2007.
[2]许剑峰,李丽,李冰,等.建筑材料形态美学[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