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地下工程防水常见细部构造问题分析 白守银

发表时间:2020/5/15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3期   作者:白守银
[导读] 摘要:在经济日新月异的发展背景下,建筑数量如雨后春笋般剧增,不仅促进了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还提高了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同时也促进了建筑工程向地下领域的发展,例如综合管廊、地铁以及地下车库等,但在施工技术方面,地下工程与地表工程存在的差异性较大,尤其是工程防水问题,其施工质量会直接影响到建筑工程的使用寿命与功能发挥,可见防水施工在地下工程中的重要性。
        青海新辉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青海海南  813099
        摘要:在经济日新月异的发展背景下,建筑数量如雨后春笋般剧增,不仅促进了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还提高了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同时也促进了建筑工程向地下领域的发展,例如综合管廊、地铁以及地下车库等,但在施工技术方面,地下工程与地表工程存在的差异性较大,尤其是工程防水问题,其施工质量会直接影响到建筑工程的使用寿命与功能发挥,可见防水施工在地下工程中的重要性。基于此,本文主要从混凝土结构自防水问题、卷材防水层常见问题两个方面深入分析了地下工程防水常见细部构造问题,仅供相关人士参考。
        关键词:地下工程;防水;细部构造;措施
        前言
        渗漏是地下建筑最常出现的质量问题,若未能很好的处理施工的渗漏问题,将会导致地下工程使用功能难以充分发挥出来,并且会提高维修成本,加大维修工作开展的难度。当前在城市化的不断推进下,建筑数量如雨后春笋般剧增,但同时渗漏、积水以及空间潮湿等地下问题也越来越多,不仅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建筑质量,还会导致结构使用寿命下降。导致地下防水质量的原因诸多,不仅仅包括防水施工材料质量以及施工工艺,还包括细部构造的设计缺陷,通常可归纳为施工单位在作业时因为细部构造不合理或未按施工图施工,导致地下防水出现渗漏等问题。
        1混凝土结构自防水问题
        1.1对于施工标准首层梁板结构设计不符
        现阶段在建筑地下工程设计时,由于具有统一的标准,所以几乎所有建筑的设计方法都是相同的,需要严格遵循相关抗渗规范与标准设计外围护结构,且在设计规范当中,还应重视对防水型模板对拉螺栓、防水型预埋套管以及抗渗混凝土等条件的满足。若与地下室顶板相比,外围护结构较高,就会产生高度差,如梁板侧面、通风口、采光井以及室外出入口等。通常会与室内梁板结构同时施工或采取单独施工,但在实际施工作业开展中,不够重视防水性能的设计要求,一些施工单位经常会使用非抗渗混凝土、普通型模板对拉螺栓以及普通预埋管套,为渗漏问题的产生提供了可能,导致这些位置防水性极差。
        1.2结构自防水高度问题
        依据我国有关地下工程防水标准与标定,与室外地坪高度相比,地下工程防水设防高度应超出0.5米。一般情况下,地下室的外围护结构分为开洞剪力墙与框架柱两个方面。且对于地面平面与首层梁板结构间的高度也应加强考虑,若其高度未能超出地表平面,应加强做好防水工程。在实际作业中,钢筋混凝土属于地下部分围护墙的重要结构,但钢筋混凝土结构却很少被应用在实际围护墙中,多数施工单位采用砌体填充墙,但其抗压能力较差,填充墙防水效果较差,后期必须做好土方回填,因此其缺陷特点,所以会造成填充墙出现断裂现象。另外,由于连续、封闭围护结构并没有被设立在建筑外围护结构上,所以极易出现渗漏,难以保证防水效果。
        1.3未能采取防水措施切实有效的处理地下工程中的施工缝
        有效处理施工缝防水在建筑地下工程中是至关重要的,其直接影响着整个建筑物的使用年限,因此,通常会采用防水构造措施开展施工缝位置的作业,比如安装钢板止水带或止水条等。在施工过程中,多层下地结构、水平结构以及竖向结构都必须做好施工缝处的防水作业,尤其是水平结构的施工缝,需要特殊处理施工缝。但多数工程在实际施工中,只是遵循普通要求对这些施工缝进行施工,并没有采取相关的防水结构措施,这也是渗漏隐患存在于建筑工程后期的主要因素。
        1.4防水构造措施未能切实运用在地下室预留洞与施工缝处
        在现阶段施工作业中,对于防水构造措施应在设计与施工地下室工程时加强重视。为了防止发生混凝土结构裂缝问题以及一定的应力出现在混凝土收缩变形时,就需要在实际施工过程中设置后浇带与施工缝,并且在下料与回填土作业中设置对应的洞口,包括出料洞口与下土洞口等,但会出现一定量的施工缝与预留洞口。在外墙与基础上的设置的后浇带、施工缝以及预留洞等位置的防水构造措施,从整个地下建筑防水构造中而言较为完善,但防水构造措施在地下室后浇带、施工缝以及预留洞处的应用却很少,极易发生渗漏问题。


        2卷材防水层常见问题
        2.1未重视卷材防水高度与构造
        当前我国已经明确地下工程防水设防高度的要求,与室外地坪高程相比,地下工程要高出0.5米以上,并加固定措施增加在设防高度位置。但外墙防水施工高度在多数项目中并没有结合实际情况而变化,若出现增加外围地表平面高度的现象,那么也应进一步调整防水高度,但对于防水层高度在实际施工中并没有调整,造成防水设防高度存在严重不足的现象。同时为了方便施工,一些施工单位会在外墙保温与装饰施工时,破坏防水层,导致防水层高度难以符合工程要求,另外施工结束后,未能对固定处理与封闭处理及时做好,特别是在室外地坪出现沉降后,更会对防水层造成影响,最终导致其存在渗漏隐患,出现表面开裂或破损的问题。
        2.2未能在要求位置铺贴卷材
        卷材防水层结合地下工程防水设计规定,应铺贴在混凝土结构上。但外墙部位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却没有按照要求作业,在基础底板施工时,大多都是在基础垫层上铺贴卷材防水层,而外墙卷材则是在砖胎膜上进行铺贴,甚至一些施工单位会要求在基础底板上设置防水保护层,将隔离层添加在防水层与保护层里,导致防水层与结构基层脱离。在地下室顶板构造中,一般 会设置集料找坡层,其次再实施卷材防水层施工,但该施工方法会造成卷材与基础垫层之间的水难以及时排除,最终导致卷材防水层出现变形或破坏的现象,在此过程中若出现漏点,还会加大漏水风险与治理难度,严重影响整个卷材的防水性能。
        2.3搭接位置设置不合理以及搭接顺序不当
        对于卷材防水层搭接位置与顺序,在工程防水设计中并没有给予明确规定,造成施工过程中,一些施工单位经常靠自己的经验施工。一般而言,应在合理的位置上设置地下卷材防水层的接口,由于在填方回填时会出现沉降,在压力与摩擦力的作用下,就会造成接口开裂或脱落,所以必须在固定可靠的地方设置接口,与立面距离不超过六米,以此来避免出现开裂或脱落现象,保证抗变形能力符合工程标准。因为地下水的流动方式是从上到下,所以应在接口的位置上设置卷材,在内侧包裹上部卷材与下部接口。同时在外墙防水施工与顶板面防水施工时,控制外墙与墙顶间距于六米内,同时实施铺贴平面防水层作业。在实际施工中,各种沉降常发生在底板中,这时就需要施工人员做好防水铺贴,侧面也不例外,并在此基础上再次铺贴坑底的平面防水。如果施工人员没有严格按照该工程施工标准开展施工操作,必将出现隐患,如卷材接口暴露在外侧,从而为渗漏问题的出现提供了条件。
        2.4构造层次、铺贴方向以及接缝位置存在错误
        多道防水层结合防水技术要求,应采取叠层方式,主要在结构一侧设置基层的防水层,需要错开上下两层与相邻卷材的接缝,在此作业时应注意禁止互相垂直铺贴。由于在实际施工作业中会使用多样化类型的卷材,所以若在图纸上,对于卷材使用的顺序,设计者未能明确标出,加上监管工作不到位,任由施工人员自行铺贴,就会加大渗漏隐患的发生,出现铺贴方向错误以及接缝位置错误等各种问题。
        结束语
        总之,当前有各种各样的问题存在于地下工程防水细部结构中,不仅会影响建筑的使用寿命,还会存在渗漏隐患。因此,相关施工单位应全面提升工程防水质量,重视防水设计与施工作业,加大监管力度,对防水渗漏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积极寻找有效措施解决,从而为防水工程质量的进一步提升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李新周.建筑工程防水材料选择及其施工质量控制措施分析[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8,(11):283-285.
        [2]王治,苏怀武,尹蕊,等.新型防水材料在郑州滨水家园项目地下工程中的应用[J].新型建筑材料,2017,44(11):128-130,134.
        [3]孟凡城,陈建华,周宇.地下工程复合防水体系施工应用技术[J].中国建筑防水,2015,(22):31-34,44.
        [4]石立国,吴殿昌,罗丁,等.综合管廊防水设计与施工技术[J].施工技术,2017,46(21):55-58.DOI:10.7672/sgjs201721005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