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利水电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 青海西宁 810000
摘要:近年来我国在经济建设以及科学发展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就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同时,生态环境的问题也开始日益严峻了起来。尤其是在城市化不断推进的过程中,人口的聚集以及居住环境的集中,开始使得一些地区水环境的承载能力到了捉襟见肘的境地。这样的情况下,使得河道水环境的治理工作,变得愈发难以有效展开。基于此,本文笔者就城市河道水环境生态综合治理进行简要阐述。
关键词:城市河道;水环境;综合治理;
1 我国城市河道水环境生态存在的问题
1.1 水质情况不容乐观
我国城市河道水环境生态情况与城市工业化程度具有重要关系。由于改革开发初期,我国的发展重心在经济建设上,很多城市大力发展工业经济的同时,忽视了对城市水环境的管理,进而给城市河道水环境带来影响。一些河流由于受到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放的影响,水质恶化严重,河道富营养化较为严重,水生态功能近乎丧失。这些河道常年散发着臭气,乌黑浑浊,不仅给城市形象带来恶劣影响,也严重影响到附近居民生活质量,甚至对饮用水源构成威胁,给人们身体健康带来安全隐患。
1.2 河道淤积情况严重
我国城市河道淤积情况较为严重。由于长期以来忽视了对城市河道水环境的保护,弱化了对城市居民水环境保护知识的宣传,一些滨河居民将生活垃圾和生活废水倾倒在居民区的排水沟渠内,雨水带着大量的垃圾和废碎进入城市河道,导致城市河道存在大量漂浮物;此外,一些临近河道的工程将工业生产形成的废水引入城市河道中,造成河道水质的恶化,水体富营养化严重,河道内生态物种发展失衡,水藻在河道内大量繁殖,造成河道水流速度减慢,进而产生大量泥沙沉积。而河道淤积严重也改变了原有的水环境,给自然生态带来影响,形成恶性循环。
1.3 认识相对不足
近年来,我国实际上展开了许多河道治理的工作,并大力宣扬绿色的生态理念,并取得了诸多的成绩。但透过时代的大背景来看河道水环境的治理工作,便能发现,实际上在治理过程中,还是存在着一些认识上的问题。例如,在实际的河道水环境治理过程中,经常会出现重视景观效果的情况,而并没有将河道水环境的生态环境构造当做首要目标。这样的情况影响是深远的,因为没有构建必要的河道水生态环境,其往往会使治理工作无法立足于长远。
1.4 水环境污染来源复杂
首先我国市环境污染来源较为复杂,由于我国曾大力发展经济,忽视了对工业废水和废气危害性的考量,城市规划中缺少科学性,缺乏对工业生产“三废”回收处理环节的管控;其次,我国农业生产大量使用化学药剂,处于半减期化学药品通过雨水搬运作用进入到城市河流,造成水质恶化;此外,由于城市附属设施不完善,造成城市居民生活垃圾存放散乱,生活污水排放缺少规划,通过雨水形成的搬运作用,最终汇入城市河道。可见,我国水环境污染来源是多方面的,具有较强的复杂性[2]。
2 城市河道水环境生态综合治理的策略
2.1 城市河道水环境生态综合治理要从源头抓起
城市河道水环境生态的恶化不是单独存在的孤立现象,而是城市工、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缺乏规划和管理而形成的水环境恶化的结果。要实现生态的综合治理,还要从源头抓起。
2.1.1 加强城市规划
要改善城市水环境,就要对城市河道水系情况进行详细的考察,摸清城市河道各个分支情况,清楚城市河道水系薄弱环节,一方面对周边的工业排放问题加大管理力度,杜绝工业废水直接排放在自然环境中,降低进入城市河流的概率;另一方面,加强对滨河居民区环境规划,建设垃圾和废水回收站点,避免生活垃圾进入河道。另外,要加强城市河道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提高全民生态保护意识,进而为城市河道生态综合治理打下良好的基础。
2.1.2 加强河道清淤治理
要改善城市水环境生态,需要加强河道清淤治理工作。河道的淤积造成水流不畅,导致水环境中生态失衡,进而影响滨河生态环境变化。因此,进行城市河道生态综合治理,不仅要堵住污染源头,还要让城市河道的水真正流动起来,这样也避免了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问题发生。
2.2 城市河道水环境生态综合治理要因地制宜
2.2.1 生态综合治理要符合自然环境特点
城市河道水环境生态治理中,要充分考虑城市地域特点,不同的城市河道水环境生态结构也不相同,只有结合城市当地自然环境和地理环境才能做到有针对性的整治。在河道治理中要由专业技术人员对当地水环境进行检测和考察,结合生物群落特点进行科学规划设计,这样才能够取得理想的治理效果。
2.2.2 生态综合治理要符合历史人文特点
在环境改造的过程中,需要结合当地的历史和人文情况进行,这样才能确保综合治理后的文化风格能够与城市文化相吻合。
2.3 城市河道水环境生态综合治理相关技术
2.3.1 沉水植物的运用
沉水植物是能够在水下生长的大型水生植物,能够有效吸收城市河道水环境中的水分和养料,能在缺少空气的环境中进行呼吸。沉水植物能够吸收城市河道中的氮磷等元素,能够对城市河道的水体富营养化起到缓解的作用,促进水环境由浑浊状态逐渐转变成适合生态发展的清水状态。据有关实验数据表明,沉水植物中蓖齿眼子菜在重富营养水体中对氮元素的去除率能够达到 63.06%,在中营养条件下,能够达到96.63%,可见沉水植物在生态治理中所发挥的作用。此外,沉水植物还能够为水生动物创造活动空间,也是有些水下生物的主要食物来源,在水环境生态治理中,能够发挥重要作用。
2.3.2 食藻虫体的运用
城市工业发展中,一些富含氮磷元素的废水排入到城市河道中,将改变河道水质,让藻类快速生长,造成水下生态环境的变化,甚至由于藻类的疯长,导致水下光线的不足,造成水下动植物的灭亡。针对这些藻类,可以培育食藻虫体来控制藻类的生长。食藻虫是一种较为低级的软壳浮游生物,经过一定的驯化之后,能够对一些品种的藻类发挥作用。这种技术是在本世纪初由我国研发的,能够建立起水下深林,构建起共生生态,实现对城市河道污染水域的生态净化,建立起正常的生态循环系统。
2.3.3 人工湿地的运用
为了能够使水环境生态得到有效治理,人工湿地技术逐渐发展起来。这是人类模仿自然湿地的形成,通过人为设计和建造,利用植物和微生物与水形成生态的复合体,进而对水环境生态起到调节的作用。这种技术工艺上比较简单,而且具有较好的生态治理效果,投资的费用也不高,在我国南方一些城市的生态治理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2.3.4 微生物技术的运用
微生物技术利用微生物对水下污染物氧化降解的作用,实现对水下环境的改善。微生物技术操作起来比较简单,而且能在较短时间内达到良好的降解效果,对于城市河道水环境生态治理具有较好的作用。我国杭州等地的河道治理中曾经采用过微生物治理,取得良好的生态综合治理效果[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于河道水环境问题应该引起充分的重视,并以实际存在的问题为综合治理的出发点,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综合治理的方案。同时,在这过程中注重对技术的应用,并致力于构建良好的生态循环体系。从而使城市河道的生态功能可以得到最大程度的恢复,继而使其能够更好的契合我国绿色发展的时代主题。
参考文献:
[1]张建东.城市河道修建中人工水环境污染防治对策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8(04):183-186.
[2]王晓城.城市河道污染控制与生态修复对策[J].基层建设,2018(04):155-157.
[3]刘玉朱.面向生态优先的城市河道综合治理模式初探[J].工程技术(中旬刊),2019(10):160-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