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

发表时间:2020/5/15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3期   作者:封倩倩
[导读] 摘要:机电一体化不能单纯的理解为机械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的简单相加,机电一体化区与机械电气化是从本质上不一样的,机械电气化只是将电气的观念引入了机械领域,并没有给传统的机械领域带来根本性的改变,而机电一体化在将计算机技术引入机械领域后赋予了传统机械许多新的功能,给传统机械带来了新的发展,在未来机与电的结合将会有更加广阔的发展舞台。
        身份证号:13012319850228XXXX  河北石家庄  050000
        摘要:机电一体化不能单纯的理解为机械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的简单相加,机电一体化区与机械电气化是从本质上不一样的,机械电气化只是将电气的观念引入了机械领域,并没有给传统的机械领域带来根本性的改变,而机电一体化在将计算机技术引入机械领域后赋予了传统机械许多新的功能,给传统机械带来了新的发展,在未来机与电的结合将会有更加广阔的发展舞台。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国内外;发展现状;发展趋势
        1国外机电一体化发展现状
        机电一体化的发展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又称初级阶段)是20世纪60年代以前,这一时期人们不自觉地利用电子技术并使之得到比较广泛的承认;第二阶段,机电一体化技术和产品得到了极大发展;第三阶段,各国均开始极大关注和支持机电一体化技术和产品。
        20世纪90年代后期,机电一体化进入了深入发展时期。光学、通信技术、微细加工技术等进入了机电一体化,出现了光机电一体化和微机电一体化的新分支。同时对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建模设计、分析和集成方法以及学科体系和发展趋势都进行了深入研究。人工智能技术、神经网络技术及光纤技术也为机电一体化技术开辟了广阔的发展天地。
        机电一体化产品得以迅猛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机电一体化产品几乎遍及所有制造业领域
        在工业发达国家,数控机床占机床总数的30%~40%。工业机器人正向智能化和智能系统的方向发展,数量在未来十年将以25%~30%的速度增长。智能机器人将逐步进入办公、管理、娱乐、家庭等各个领域。
        (2)机电一体化从单机向整个制造业的集成化过渡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是当今世界制造业发展的总趋势,它打破原有部门之间的界线以制造为基干来控制“物流”和“信息流”,实现从经营决策、产品开发、生产准备、生产实验到生产经营管理的有机结合。CIMS的实现是全局动态的最优综合。
        (3)激光技术进入机电一体化领域
        激光技术与机械、电子技术的结合,不仅大大扩展了机电一体化的应用领域,而且使一些行业出现重大变革,是当今信息业与制造业的最佳结合点。
        (4)微细加工技术与设备发展迅猛
        微电子技术及其产业的高速发展,带动了大量高新技术的兴起,微细加工技术和装备不仅支持了电子产业的发展,且对微机械的诞生和发展也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2国内机电一体化发展现状
        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进行机电一体化的研究和应用,国务院成立了机电一体化领导小组并将其列为“863计划”。在制定“九五”规划和2010年发展纲要时充分考虑了国际上关于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动向和由此可能带来的影响,许多大专院校、研究机构及一些大中型企业对这一技术的发展及应用做了大量的工作。虽然目前国内机电一体化技术与日本、欧美等先进国家相比仍有一定差距,但随着新技术革命的迅猛发展,我国加大了对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研究力度,并将其确定为国家高技术重点研究领域,给予优先支持,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1)数控技术方面
        我国的数控技术起步于1958年,在“九五”末期,国产数控机床的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50%,配置国产数控系统(普及型)也达到了10%。纵观我国数控技术近50年的发展历程,特别是经过四个五年计划的攻关,总体来看取得了很好的成绩。目前,国内已具有年产数控系统3000多套、主轴与进给装置5000多套的生产能力。
        (2)工业机器人方面
        我国在1986年将机器人的研究开发列入国家科技计划,现已掌握了机器人操作机的设计制造技术、控制系统和软件编程技术、运动学和轨迹规划技术,生产了部分机器人的关键元器件,并进入实用化阶段,开发出弧焊、点焊、喷漆、装配、搬运、注塑、冲压及能前后行走、爬墙、水下作业的多种机器人。

目前,国内相关科研机构和企业已掌握了工业机器人操作机的优化制造技术,解决了工业机器人控制、驱动系统的设计技术,机器人软件的设计和编程等关键技术,还掌握弧焊、点焊及大型机器人自动生产线(工作站)与周边配套设备的开发和制备技术。
        (3)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方面
        我国经过多年的理论和技术准备,CIMS已经有了较快发展。目前,已在清华大学建成国家CIMS工程研究中心,在著名高校和研究单位建立了七个CIMS单元技术实验室和八个CIMS培训中心[9]。2000年,全国已有20多个省市、10多个行业、200多家不同规模和类型的企业通过实施CIMS应用示范工程,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3机电一体化的发展趋势
        (1)绿色化
        工业的发达给人们生活带来了巨大变化:一方面物质丰富,生活舒适;另一方面资源减少,生态环境受到严重污染。于是人们呼吁保护环境资源,回归自然。绿色产品概念在这种呼声下应运而生,绿色化是时代的趋势。绿色产品在其设计、制造、使用和销毁的生命过程中,符合特定的环境保护和人类健康的要求,对生态环境无害或危害极少,资源利用率极高。机电一体化产品的绿色化主要是指使用时不污染生态环境,报废后能回收利用。工业的发展使得资源减少,生态环境受到严重污染。绿色化成了时代的趋势,产品的绿色化更成了适应未来发展的一大特色。
        (2)智能化
        智能化是21世纪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人工智能系统是一个知识处理系统,它包括知识表示、知识利用和知识获取三个基本问题,其最终目标是模拟人的问题求解、推理、学习。人工智能在机电一体化建设中的研究日益得到重视,机器人与数控机床的智能化就是重要应用。“智能化”是对机器行为的描述,是在控制理论的基础上,吸收人工智能、运筹学、计算机科学、模糊数学、心理学、生理学和混沌动力学等新思想、新方法,模拟人类的智能,使它具有判断推理、逻辑思维、自主决策等能力,以求得到更高的控制目标。
        (3)网络化
        20世纪90年代,计算机技术的突出成就是网络技术。网络技术的兴起和飞速发展给科学技术、工业生产、政治、军事、教育及人们的日常生活都带来了巨大的变革,同样也给机电一体化技术带来了重大影响,例如通过网络对机电一体化设备进行远程控制。各种网络将全球经济、生产连成一片,企业间的竞争也将全球化。机电一体化新产品一旦研制出来,只要其功能独到、质量可靠,很快就会畅销全球。由于网络的普及,基于网络的各种远程控制和监视技术方兴未艾,而远程控制的终端设备本身就是机电一体化产品。
        (4)微型化
        微型化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末,是机电一体化向微型机器和微观领域发展的趋势。近十余年来,微机电系统(MicroElectroMechanicSystem,MEMS),作为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新尖端分支而倍受重视,它泛指几何尺寸不超过1立方厘米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并向微米、纳米级发展。微机电系统高度融合了微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和软件技术,发展难点在于微机械并不是简单地将大尺寸的机械按比例缩小,由于结构的微型化,在材料、机构设计、摩擦特性、加工方法、测试与定位及驱动方式等方面都产生了一些特殊问题。
        (5)模块化
        机电一体化产品和技术可分为机械、电子和软件三大部分。模块化技术是这三者的共同技术。模块化技术可以减少产品的开发和生产成本,提高不同产品间的零部件通用化程度,提高产品的可装配性、可维修性和可扩展性等。融合机械、电子和软件三大部分的机电一体化模块代表了未来产品的发展方向,具有高度自主性、良好协调性和自组织性的特点。
        4结语
        机电一体化是许多科学技术发展的结晶,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21世纪,机电一体化技术将成为机械工业的主角,在各方面均可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机电一体化的出现不是孤立的,它是许多科学技术发展的结晶,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种技术相互融合的趋势将越来越明显,以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的有机结合为主体的机电一体化技术是机械工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广阔发展前景也将越来越光明。
        参考文献:
        [1]邱士安,胥宏.机电一体化技术[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4.
        [2]杨明,路琴.机电一体化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J].农机化研究,2006,(8):38-40.
        [3]张建民.国内外机电一体化发展概况[J].机电一体化,1996,(5):24-2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