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远能电力发展有限公司
摘要:随着电力需求量的增加,促使电力企业越发认识到智能电网在自身发展、社会运行中的地位。电力工程技术作为智能电网建设过程中的核心技术,不仅可保证电力系统运行的稳定性,还可对现有电力技术予以创新优化,为智能电网注入新活力。笔者以自身经验,对10kV智能电网建设中的电力工程技术及应用予以思考,以供借鉴。
关键词:10kV智能电网;电力工程;技术;应用
能源是国家经济建设和发展的主体,备受社会各界高度重视,而能源短缺问题,也成为阻碍国家稳步建设的关键。以电力企业为核心,创新多元化方法、技术完成电网建设,不仅可对现有电力资源予以优化配置,还可提高能源使用率和分配率。特别是在智能电网建设过程中,技术水平要求较高,只有在原有电力工程技术的基础上,做好技术创新,方可完成电网高效建设,满足居民用电需求[1]。
1 对电力工程技术和智能电网的思考
1.1 电力工程技术
电力工程包括电能产出、运输、分配等诸多工程,是以电能为核心动力应用于各类工程领域。即电能呈现转化方便、传输便捷和易控制等优势,且逐步取缔蒸汽动力,使之成为现代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现代背景下,诸多地区整合现有自然资源和自然条件,生产以太阳能、风力为主体的电能,极大程度上实现能源可再生的目的。
1.2 智能电网
(1)便于数据采集。智能电网是对传统电力系统的智能化管控,是电能量、电功率等数据收集与处理工作走向便利,再联合现有数据处理,制定安全的、可靠的电力运维方案。在此过程中,电力运维方案平台可对用户施行网络管理,如链路、节点删除与增加,起到科学性、合理性业务分配的效果。
(2)资源集约化整合。随着智能电网建设工作的逐步健全,极大程度上实现电力系统集约化管控,不仅可对现有电网信息予以综合性存储,还可在信息持续性交互的同时,构建智能控制系统,便于电力系统统一化管理。此外,信息技术与传感器技术的出现,可对现有各项控制技术予以整合,及时获取电网信息,起到运行故障预判和警示的效果,杜绝大范围停电。
(3)有利于高压电网建设。若要更好保证电力系统的持续性、稳定性运行,应以规划既定电网目标为导向,联合社会需求和科学技术,对现有问题实施规范化管理,不仅可减小电力系统风险,还可为高压电网建设创造有利条件[2]。
2 10kV智能电网建设中的电力工程技术
(1)质量优化技术。是以电网运行中电能等级划分为前提,对电能质量予以预判,构建相对健全的电能管理机制。随着智能电网建设的逐步完善,不仅应思考电力供应状况,还应评估电网运行经济性价值,必要时可借助用户共同讨论的方式,施行电网智能化管理,不仅可增强供电质量,还可减少运行成本。
(2)柔性交流输电技术。从整体上来看,电力工程技术涉及范围相对较广,如电子技术、微电子技术等基础性技术,对通信和设备控制起到有利作用,且持续性发展背景下演变为柔性交流输电技术。随着智能电网的出现,该项技术成为高压输电传输的首选,不仅可对电网各项参数予以精准控制,还可依据电网运行现状,对参数予以调节,维持其平稳运行,起到减少电能消耗、增强电网传输力的效果。
(3)线路运行维护技术。随着智能电网建设工作的逐步施行,线路运行维护技术可在某种程度上维持电网运行运行。
笔者以10kV电力工程为例,线路安装过程中应满足以下事项:科学设置线路开关,预防故障发生时越级问题,且还应保证各线路开关设计的合理性,最大程度上杜绝线路故障,必要时可联合后续维护、巡护等工作,对线路潜在安全风险予以预防,保证电网运行的安全性、可靠性、另外,线路和开关安装期间,应确保各连接处禁止松动,特别为人为因素、自然因素导致的连接松动问题,是阻碍电力安全且平稳运行的关键,必要时还应充分掌握极端天气、恶劣天气等条件下导致的线路风险,可装设避雷装置,预防雷击造成短路[3]。
(4)高压直流输电技术。若要落实输电网整流目标,应对电力系统现有工作状态予以优化,这也决定了高压直流输电技术的优势。特别是在重量较轻电网运行期间,断元件换流器的使用和控制,极大程度上保证电流输送的可靠与稳定。现代社会背景下,高压直流输电技术是远距离输电工程的首选,还适用于海上石油或海岛等小系统供电。
(5)紧凑型交流输电技术。是以增强线路电容、降低线路阻抗为前提的输电技术,不仅可缩短输电线路距离,还可在有限导线的支撑下,对现有输电线路功率予以改进,增强电网输送能量[4]。
3 10kV只能电网建设中电力工程技术的功能
(1)能源转换。智能电网的持续性建设,需要诸多新能源的支撑,起到环保经济的效果。而电力工程技术的运用,能够在某种程度上对智能电网施行优化管控,特别是在新技术、新设备的出现,极大程度上提高能源利用率,满足节能减排的效果。同时,太阳能、风能等新型能源的出现,极大程度上为发电提供新思路,于并网条件下做好能量转变。但从整体上来讲,国内该项技术水平相对较差,仍需进一步创新,方可提高新能源利用率[5]。
(2)串联补偿。针对电网短路故障,串联补偿技术能够及时切断线路,提高补偿和传输功率。鉴于电力系统稳定化运行,补偿水平也位于正常状态,一旦出现故障电流,必将会在短期内提高电流量,辅之电力系统阻抗效果,降低电压,若超过预期界限会引起电压不稳。以启动电动机为例,无功功率明显提高,会诱发电压崩溃事件,而串联补偿技术可对电压施行分解处理,保证其稳定性。若电网运行期间面临低频振荡问题,借助电力系统功效抑制,能够保证电网平稳定,当阻尼过小时难以发挥既定功效,可在摇摆状态可维持一段时间,随着功率的增加串联补偿可彰显自身价值,起到电压补偿的效果。此外,线路输送功率的提高,功率角会随之减小,补偿电压出现下滑,影响输送功率,继而对系统阻尼加以抑制,达到预期效果,甚至还可减少运行成本。
(3)并联补偿。智能电网的持续性建设,促使无功补偿设备研究力度逐步加深,尤其是在配合无功补偿技术的前提下,电力设备极易出现脉动负载问题,诱发电网运行故障。即在此过程中,电网并联补偿技术的运用,能够有效保证电压稳定性,预防电压跌落。同时,电力企业可对并联补偿技术予以目的性使用,减小无功电流和设备损耗,强化滤波功能,极大程度上保证电网运行的平温度,减少成本支出,增强经济效益[6]。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智能电网建设过程中,电力工程技术的作用不言而喻,不仅可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且稳定运行,还可保证用户用电安全,使生产、生活等诸多领域用电更为便捷与可靠。为更好实现此目标,电力企业应逐步增强电力工程技术的管控,协调电网运行成本的前提下,保证供电安全,为电力企业的发展提供助力。
参考文献:
[1]金吉发.电力工程技术在智能电网建设中的应用[J].通信电源技术,2020,37(04):139-140.
[2]徐清泽,王晨,孙迎秋.智能电网建设中电力工程技术的应用对策简析[J].数字通信世界,2020(01):229+262.
[3]李海斌,王子淳.电力工程技术在智能电网建设中的应用[J].技术与市场,2019,26(12):166+168.
[4]钟鸣.电力工程技术在智能电网建设中的应用研究[J].工程技术研究,2019,4(22):85-86.
[5]菅瑞霞.电力工程技术在智能电网建设中的应用探究[J].通信电源技术,2019,36(10):237-238.
[6]王勇.电力工程技术在智能电网建设中的应用[J].通信电源技术,2019,36(10):164-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