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航机场升级运输机场的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0/5/15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33期   作者:张贤明
[导读]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各行各业的发展都得到了快速的提升。
        中国航空规划设计研究总院  北京  100120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各行各业的发展都得到了快速的提升。航空也的发展也不例外,随着我国经济的蓬勃发展,中国的民用航空运输产业也在慢慢兴起。中国民用航空运输产业在不断的发展壮大过程中,难免遇到阻力因素。深入了解我国民用航空运输产业是缓解发展阻力、推动产业发展的必要条件。本文主要对通航机场升级运输机场的策略进行分析,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研究,给行业内人士以借鉴和启发。
        关键词:通航机场;运输机场;升级策略
        引言
        众所周知,通用机场与运输机场在管理体系上,相互独立。通用机场的升级转换,主要是完成以下四方面的升级转换。一是核心功能转换。通用机场的核心功能由保障通用航空飞行为主转变为保障定期客货航班运输转换。二是布局规划升级。通用机场在升级转换时,须满足省级通用机场布局规划,并同时纳入运输机场布局规划。三是项目审批升级。通用机场的升级转换,须由国家级的部门履行相关审批程序,地方事权升级为国家事权。四是安全标准升级。通用机场升级转换,需从机场的选址、飞行区设施建设、安全保卫等技术标准方面升级,安全标准由推荐性、参照性的低标准升级为强制性、明确性的高标准。
        1中国民用航空运输机场分布研究
        中国民用航空运输机场分布主要涉及到以下方面:截至2018年12月,我国颁证的民用航空机场共有235个,定期航班通航机场233个,定期航班通航城市230个。2012~2018我国机场建设稳步推进,尤其是2013年,机场数量增长率达5.46%的峰值。2014~2017年机场增长率在4%左右,2018年增长率为2.62%,增速有所放缓。民航“十三五”规划指出以培育国际枢纽、区域中心为重点,完善机场功能,适度增加机场布点,北方、华东、中南、西南、西北五大区域机场群已基本建成。民航“十三五”计划指出要增加中西部机场数量,稳步推进机场布局。新疆、内蒙古等地的机场数量已达21个、19个。机场数量排名比较靠前的省份大部分位于我国边远地区,这有利于边远地区人民出行问题,但总体机场数量还是偏少。
        2我国运输机场建设现状
        我国运输机场建设现状主要涉及到以下方面:我国运输机场按照信息技术演变历程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电子机场阶段、数字机场阶段及智慧机场阶段。在电子机场阶段,运输机场利用一些简单的电子化、信息化手段辅助进行生产作业和管理。在数字机场阶段,运输机场主要的生产运行和管理等信息都已经数字化。建立起相对完善的信息化体系,目前国内大部分支线机场以及部分干线机场均处于上述两个阶段。随着5G通信技术、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民用机场业内根据智慧地球、智慧城市的概念提出了智慧机场概念,成为国内运输机场发展公认的第三个阶段。在民航局引领下,全行业掀起智慧机场建设热潮,部分大型机场率先启动了智慧机场的规划与初期建设。白云机场、深圳机场、昆明机场、虹桥机场、首都机场等在生产管理、旅客服务、安全运营、节能减排等方面的智慧化建设取得了较好成效,展现了科技创新对民航发展的支撑作用。但从行业总体建设情况看,运输机场建设总体处于初级阶段,智慧应用主要集中在智慧服务方面。
        2中小机场运行安全现状及存在问题
        中小机场运行安全现状及存在问题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管理模式和功能定位不清目前,全国中小机场管理模式共有9种,分别为:民航局直接管理、全国性机场集团管理、跨省机场集团管理、省(市、区)机场集团管理、地市(县)政府管理、航空公司管理、地方企业管理、委托管理、飞行学院管理模式。无论哪种管理模式,对中小机场的定位均没有明确界定,一方面强调中小机场社会性、公益性的角色,另一方面又强调中小机场的企业特性,二者在定位上有较大冲突。

由于定位不清,目前很多中小机场历史负担较重,收入与支出相差悬殊,中小机场的管理者需要在开拓市场和保障安全两个问题上寻找平衡,导致安全管理投入不足。其次是人员配置及培训不足1.一线岗位人力资源不足。中小机场待遇和环境相对较差,民航专业院校毕业生大多不愿意到中小机场工作。造成管制、气象、机务、安检等关键岗位门槛降低,人员业务水平不高。2.部分保障岗位没有明确资质要求,或资质要求不能有效执行。如运控员、客运员、货运员等岗位上岗资质不明确;特种车驾驶员、场务维修工等岗位虽然在CCAR140部中有相应的资质要求,但缺少培训、考核方面的量化指标。3.安全运行保障人员培训缺位。中小机场安全运行保障人员培训不足,一是培训体系尚未形成,缺少统一、规范的培训制度;二是各机场培训教员教学水平不一、能力素质有待提升,培训质量有待提高;三是部分岗位培训缺少资金和教材,难以组织有效的培训。
        3通航机场升级运输机场的策略
        3.1基本原则
        通航机场升级运输机场的策略之一是遵循基本原则。实现系统协同,权责一致。加强协调联动,与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投资管理体制、行政审批改革事项相衔接,推进机场审批事项在中央、地方事权层面上下互动,同时实现其在相关审核主管部门间横向联动,形成合力。落实国家“放管服”要求,按照并联办理、联合评审的要求,权力和责任同步下放、调控和监管同步强化。实现创新路径,加强共享。采用改革创新的思维,构建通用机场与运输机场在审批管理之间的衔接路径。利用大数据、“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建立审批信息共享平台,实现不同部门并联审批,实施多评合一、统一评审的模式。实现公开透明,公平高效。建立公开透明的升级机制及流程。按照“谁审批、谁监管”原则,明确审核管理职责分工,实现审批管理“条件公开、流程透明、评选公正、办理高效”。
        3.2建设共享数据平台
        通航机场升级运输机场的策略之二是建设共享数据平台。智慧机场的核心元素就是对数据充分感知、全面融合、高效运用。大数据应用是实现机场运营智慧决策的物质基础,机场在生产运行过程中,无时无刻不产生大量业务数据,要实现运行态势全面感知,就必须实现数据精细化采集。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实现生产数据大范围、高精确度、实时输入成为可能。
        3.3智慧运营
        通航机场升级运输机场的策略之三是智慧运营。智慧运营是智慧机场建设的核心,可有效提升机场运营效率,节省运营成本,提高运营效益。智慧运营也是智慧机场建设的难点所在。可放在智慧机场的第二阶段,总体规划,逐步推进,持续提升。目前各大机场均在推进协同决策系统(A-CDM)建设。为了支撑CDM机场的建设,必须搭建信息共享平台,以整合机场、空管、保障企业、航空公司、联检单位等信息资源,打通信息孤岛,促进信息资源共享服务及充分利用。并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5G通信等新技术,开发新应用项目,实现智能决策、设备监控、安防预警等新功能,以提升运营效率。
        结语
        总之,我国国土面积幅员辽阔,边远地区交通设施建设相对滞后。从机场数量总量来看,我国机场数量仍然偏少,且分布不均,应进一步规划解决中西部地区机场覆盖不足的问题,仍需更加关注通航机场升级运输机场的各项策略,推动航空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龚文璐,卢小玲,汪盈.浅析中国通用航空安全的重要性[J].科技资讯,2017,15(22):115-116.
        [2]沈培钧,王毅.如何促进我国通用航空业全面发展——访中国民用航空局政策法规司庄文武司长[J].综合运输,2008(11):15-2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