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商业空间结合的城市轨道交通站点一体化设计思考

发表时间:2020/5/15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3期   作者:韩兴
[导读] 摘要:以北京轨道交通一体化为例,对与商业结合的轨道交通站点一体化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归纳,提出了影响地下轨道站点一体化设计的因素,并对以后的与商业结合的地下轨道交通站点一体化设计提出建议。
        中铁上海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天津分院  天津
        摘要:以北京轨道交通一体化为例,对与商业结合的轨道交通站点一体化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归纳,提出了影响地下轨道站点一体化设计的因素,并对以后的与商业结合的地下轨道交通站点一体化设计提出建议。
        关键词:商业空间;地下轨道交通站点;一体化
        引言
        通过对北京地下轨道交通与商业空间一体化项目的设计经验及问题进行总结、分析研究,提出行之有效的地下轨道交通与商业空间一体化项目设计原则和策略,为其一体化的设计和实施提供一种可行方法。
        1意义
        城市轨道交通不仅有效缓解了大城市的交通拥堵,同时对城市的经济发展、土地资源利用、空间资源利用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已成为城市发展的引擎。社会发展呼吁商业空间和城市轨道交通要紧密联系,有机一体。城市轨道交通的庞大客流量可为商业带来巨大商机,同时商业的丰富性和完善性大大吸引客流,对城市轨道交通发展起到重要作用。与商业空间结合的城市轨道交通站点一体化发展模式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经之路,这种开发模式使社会资源有效利用、经济协调发展和促进绿色环保出行等多发面发展。商业空间和城市地下轨道交通的联系将会越来约紧密,因此对地下轨道交通站点与商业空间一体化设计的研究必要性越来约突显出来。
        2北京轨道交通站点一体化现状及类型
        2.1 北京轨道交通站点一体化现状及类型
        北京市规划委员会自2008年,已组织开展轨道交通一体化工作的探索,加速推进一体化工作。目前北京已建车站与周边地块有连通的车站为95个,占比 24%;新建及规划一体化车站77个,占比60%。
        2.2北京轨道交通站点一体化类型
        北京人口密度和流动量大、资源优势集聚、土地资源紧缺,地下轨道交通站点与商业空间相结合对城市实现低碳环保、资源高效利用、土地及周边资产升值有着重大影响。
        目前,在北京地下轨道交通站点与商业空间一体化的开发实施中,其主要模式可分以下5 种类型:
        (1)附属设施与建筑结合
        地下轨道交通站点的出入口、风亭被建筑包裹,轨道交通站点出入口与建筑紧邻隔墙上留有出入口,客流可通过出入口直接到达商业空间内,这种形式既可减少轨道交通单独设置出入口,又使轨道交通空间和商业空间的客流便捷转换,提高其综合效益,这种结合模式的步行交通组织比较简单,乘客由站厅层通过出入口可直接到达商业。
        (2)通道连通
        轨道交通站点的出入口、与商业建筑出入口之间利用下沉广场直接联系,轨道交通站点出入口通过下沉广场与建筑地下出入口相连接,客流可通过下沉广场直接到达商业空间内,这种形式是将客流直接引入到商业建筑内,增加进入商业客流量,这种结合模式的步行交通组织比较简单,乘客由站厅层通过出入口到达下沉广场,再通过下沉广场到达商业空间或直接到达地面层。
        (3)车站剩余空间利用
        轨道交通站点有配线设置或部分换乘车站,往往由于空间布局或埋深的原因,在车站形成无工功能性的空间。
        (4)与周边用地结合
        轨道交通站点通过中间地带与多个地块开发相结合,轨道交通站点站厅层通过通道、下沉广场等中间地带,这些中间地带往往布置在周边地块的中间位置,与建筑地下出入口相连接,客流可通过中间地带到达商业空间内。这种形式是将客流从站厅层通过中间地带的指引,引入到商业建筑内,增加进入商业客流量。这种结合模式的步行交通组织比较简单,乘客由站厅层通过中间地带到达商业空间或直接到达地面层。
        (5)车站上盖开发
        轨道交通站点与周边地块进行高强度开发,将轨道交通功能与周边商业、办公、住宅等功能融为一体的的交通综合体,无缝衔接的一种开发模式。轨道交通站点位于商业群的中间,与多个商业空间对接,这种形式一般开发强度较大。这种形式功能组织比较复杂,且客流量往往比较大,客流流向不一,商业潜能巨大,需通过合理布置功能区,合理疏导和引流客流。这步行交通通过立体的交通设施在区域内流动,将地面空间较好地释放给车行交通。


        3与商业空间结合的地下轨道交通站点一体化设计原则与策略
        3.1一体化设计基本原则
        3.1.1规划先行原则
        千年大计,规划先行。规划的基本作用就是把各种要素囊括进来,对区域建设进行统一考虑。地下轨道交通及其周边用地的开发都是非常昂贵,没有好的规划,就可能造成先天不足,弥补的代价就非常巨大。项目的确立应从区域或城市总体规范入手,确定轨道交通站点和周边地块开发的具体规划和功能定位,统筹考虑,一体化设计开发,发挥出城市空间的整体效益。
        3.1.2 整体性原则
        整体性原则的目标是组建一个相互协作、互相补充的一个动态的、完整的体系。这一体系就是与商业空间结合的地下轨道交通站点一体化设计的基础,通过把两者之间的交通流线、功能空间、设施设备和功能布局等各个要素统筹考虑,一体化设计开发,构建合理的非丰富的区域空间,充分发挥各个元素和空间层次的功能作用,提高一体化开发的综合效率。
        3.1.3人性化原则
        对于商业空间和交通空间这两种不同使用性质的空间来说,他们具有人们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率高,人流量大,空间时用对象范围广等的共同特点。因此,当具有此共同特点空间结合设计时,更需要从人性化的角度出发,满足人的出行需求、认知需求、感官需求和精神需求。
        3.2一体化设计策略
        3.2.1轨道建设与功能区统筹策略
        在规划上,新的轨道建设线路应充分考虑功能区的需求,增加轨道站点密度。规划站点尽量设置在功能区内部,加强车站与周边设施等的衔接。地下轨道站点应结合功能区的特点,尽可能多的设置出入口。
        3.2.2 提高对新技术和新设备的认识
        出于对安全、防火和人防等多方面考虑,地下轨道交通站点与商业空间大多是分隔开的,怎样使用新技术,新设备,来弱化分隔,构建合理空间来营造商业价值。
        3.2.3 产权、实施主体明确
        一体化项目的实施,在前期一级开发后一般有二级开发,为使项目在二级开发的过程中产权、实施主体明确,需在相关政策下,制定一体化项目的开发模式、协调各方利益。
        结束语
        结合上述论述,城市轨道交通站点的一体化设计建议主要概括为以下三点:
        1)轨道交通站点一体化的研究不要局限在车站范围内,而应从整个规划线路的功能定位、规划布局整理考虑。
        2)原则上每个轨道交通站点的规划设计都应该考虑与周边用地、交通、市政现状及规划情况相互协调、相互结合。
        3)通过对拟开展车站一体化的站点进行分析,车站一体化规划设计研究应分层次、有重点的进行。
        参考文献
        [1]陈建.地铁站地下商业空间复合化设计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2.
        [2]冷虎林.地铁出入口与周边空间的互动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2.
        [3]刘海.城市公共空间中的地铁出入口设计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0.
        [4]余露.城市快速轨道交通车站综合体模式初探[D].重庆大学,2007.
        [5]陆岩.地下商业建筑公共交通空间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3.
        [6]莫茜茜.地下轨道交通节点与大型商业建筑的空间连接模式[D].长沙:湖南大学,2010.
        [7]赵越.与商业空间结合的地下轨道交通站点一体化设计与实践[D].北京建筑大学,2017.
        [8] 缑小涛.轨道交通一体化下的地下商业公共空间设计研究[D].北京建筑大学,2016.
        [9]魏金丽.城市轨道交通线路站点布设研究[D].西安:长安大学,2006.
        [10]郁俞.轨道交通与商业的联合开发及一体化设计初探[D] .硕士学位论文.同济大学,200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