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吐鲁番市鄯善县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和旅游局(鄯善县楼兰歌舞剧团) 新疆吐鲁番 838200
摘要:手风琴自传入中国以来便被赋予了强大的生命力,本文通过分析手风琴演奏中所表现的音乐美学,探究如何更好地对音乐作品进行二度创作,以期在手风琴演奏中增加音乐的线条美,全面提高手风琴演奏的艺术表现力。
关键词:手风琴演奏;音乐美学;音乐表演;二度创作
一、手风琴价值
手风琴演奏需要双手同时参与,久而久之,左脑与右脑的信息处理能力将会大大增强,反应能力提高,手指更加灵活,经常练习将会提高双手以及身体的协调能力。弹奏手风琴时,读谱并同时进行视奏时,注意力也会相应提高,注意力提高了,乐谱也能背记下来了,记忆能力随之增长。练习手风琴的同时也使得眼睛、大脑、手指以及上肢的肌肉反应能力逐渐变得快起来,思维速度也随之加快,大脑反应快了,人也就越来越聪明了。随着手风琴技能不断增长,曲目不断加深,呈现出的表现能力、想象力与表达能力也会相应丰富起来,加之手风琴音高固定,易学易懂,体积小,携带方便,因此,手风琴很适合不同年龄的演奏者自娱自乐,也方便携带,在音乐教学中,老师使用手风琴伴奏不仅能烘托课堂气氛、调动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还能提高教学效率,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增强自信心,集中孩子们的注意力,尤其是节奏性强的歌曲,如《新世纪的新一代》等。
二、音乐表演是音乐创作与音乐欣赏的中介环节
音乐艺术通过音乐表演,把作品传递给欣赏者,实现作品的审美价值。表演艺术具有特殊性,没有艺术创作,艺术欣赏就会失去对象,没有艺术欣赏,艺术创作的价值就无从实现,表演是连接艺术创作与艺术欣赏的唯一中介。
手风琴是一件独具魅力的乐器,与各国民间音乐联系紧密,随着对这件乐器的深入了解以及作曲技法的日渐专业化,手风琴在中国的发展也有了中国民族音乐的特征,以王树生教授创作的《诺恩吉亚幻想曲》为例,取材于蒙古民间故事,讲述了诺恩吉亚这位美丽的姑娘远嫁西蒙思念亲人怀念故乡的同时,也表达了对祖国美好河山的赞美。这个作品属于奏鸣曲式,丰富了手风琴创作领域,为中国手风琴乐曲中的“幻想曲”体裁填补空白,也是手风琴音乐民族化的必然产物,顺应音乐发展规律,符合音乐欣赏者的审美观点。
三、音乐表演是音乐作品的二度创作
音乐表演实际上就是一种从精神表现的一度创作向物质表现的二度创作进行的逻辑转化过程,演奏者的演奏与某种美学意识、美学思想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也正是音乐表演之所以能够获得强大审美价值和审美体验的关键。
作曲家谱写乐谱设定基本形态,音乐表演的本质是把音乐作品由乐谱创造性地转化为音响的过程。音乐表演创造性地挖掘乐谱背后的艺术灵魂,音乐艺术的特殊性决定任何符号体系都不能完全承载艺术作曲家全部的情感和心意,当一部音乐作品从无生命的符号转化为有生命的音乐时,音乐就融汇了表演者的心血。表演者个性的融入,使不同的演奏产生不同的审美效果,作品中乐谱所无法承载的那一部分内容应该由表演者自己去挖掘,作曲家和表演者共同赋予作品以生命。
二度创作应该遵循再现与创意的高度统一;历史原貌与时代风格的完美融合;音乐表演风格上没有绝对的标准这三个美学上的原则。当演奏者与作曲家个性的相融,互不压抑,永远存在微妙的平衡则为成功的演奏。
四、演奏者的培养与训练
演奏者在对乐曲二度创作的过程中,既要遵循音乐美学的本真,又要注重创造性与真实情感的流露,这就需要演奏者进行专业的培养与训练,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专业技巧训练;心理素质的培养;思想、人生体验与文化修养。
(一)专业技巧训练
只有将演奏技巧与自然流畅的艺术表现完美结合,手风琴演奏才能诠释出真正意义上的艺术价值。演奏技巧不到位,哪怕没有错音,也不会与观众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更谈不上艺术审美上的愉悦,因此演奏者要端正良好的态度,认真识谱,采用合理的方法背谱,先慢练,逐步加强肌肉的记忆力与控制力,再快速练习。演奏者要把握好演奏中的分寸感,强调自然均衡与协调统一,做到快中求稳,慢中求动,强音不躁、弱音不虚,随音乐线条欲扬先抑、欲抑先扬,动静结合,高音要沉低音要提,节奏张弛有度,使得对立因素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映衬,让技巧具有一种自然的均衡感,增加乐曲的可视听性。
(二)心理素质培养
完美呈现作品也需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舞台应变能力。心理素质的培养,要具备理性的认识能力、情感领悟与表达能力、及调整和控制个体行为的心理素质能力。在锻炼锻炼理性认识能力时,演奏者需要增强音乐记忆能力,合理分配注意力,有效地组织知觉对象,及时处理反馈信息,加强临场心理训练,找到合适自己的心理暗示模式。在情感领悟和表达能力方面,演奏者准确地把握作品所要表达的情感内涵,并且努力强化个体的情感内涵,用“代入法”去“成为形象”,充分调动表演者与听者的情绪,恰当控制情感爆发的幅度,淡化对结果的过度关注,尽可能多的去参加演出实践,在不断的艺术实践过程中树立信心,在投入情感的同时加强自我监控,重视细节的处理。
(三)丰富人生体验,提升文化修养,提高审美趣味
二度创作时加入自己的主观意识和审美趣味,这体现演奏家的独特见解,也是其根据自己的技术特征,形成带有自己特征的演奏风格。审美意识具有调节作用,在艺术表演家的审美再创造过程中,审美观念、审美趣味的差异、审美经验积累与层次的不同,都直接影响在创造的水平、方式和效果。价值观、人生观、审美价值取向决定演奏者思想深刻的程度。在审美再创造的综合心理活动过程中,审美观念、理想、趣味对表演艺术家感知、体验、想象、领悟等心理因素的影响是十分明显的。接近客观主义审美观的音乐演奏家会细致认真地研究乐谱。具有主体与客体创造性交融的综合审美观的表演家,则在尊重原作的同时,强调整体把握与综合感受。这种整体把握、直入精髓的感知能力,实际上是建立于演奏家多年积淀的感性到理性再活化为创造灵感、直觉发挥的审美经验上的3。演奏者可以通过构建完整、系统的专业学科理论体系,了解其他艺术门类的相关知识,关注整个人文、自然科学的一般知识这三方面提高广博的文化修养。对音乐的二度创造要与个人风格相融合,做到自律与他律的完美结合,从而发掘音乐作品的深层内涵。
五、结束语
手风琴演奏者通过将乐谱符号中的音乐作品二度创作转化为客观的音响,若想使听众从中获取良好的审美体验,需从各个方面提升自己的音乐美学素养,用音乐美学原则指导自己学习音乐理论知识,加强专业技巧训练,探究作品内涵,提升音乐素养,加强自身音乐感知力,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诠释音乐作品,让音乐更加生动,更具感染力。
参考文献:
[1]谢建洲.手风琴演奏中艺术表现力的重要性[J].音乐时空,2013,(9):90-90,89.
[2]张雅男.探究手风琴演奏中艺术表现力的渗透方式[J].明日风尚,2018,000(002):P.77-77.
[3]徐洁.如何提高手风琴演奏中的艺术表现力[J].北方音乐,2016,36(24):29.
[4]徐洁.如何提高手风琴演奏中的艺术表现力[J].北方音乐,2016,36(24):29
[5]列娜.手风琴演奏中艺术表现力的重要性[J].大众文艺,2015,(12):144.
[6]高虹.如何提高手风琴演奏的艺术表现力[J].北方音乐,2017,37(1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