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水资源信息化建设的要点分析 沙朦

发表时间:2020/5/15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3期   作者:沙朦
[导读] 摘要: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日益受到限制,各种问题日益突出,导致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供需矛盾加剧,水文水资源信息化建设与管理的进程迫在眉睫。
        江苏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宿迁分局  江苏省宿迁市  223800
        摘要: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日益受到限制,各种问题日益突出,导致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供需矛盾加剧,水文水资源信息化建设与管理的进程迫在眉睫。本文总结了水利水电工程建设项目的特点,分析了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要点。
        关键词:水文水资源;信息化建设;要点分析
        引言
        在以往的水文水资源管理模式中,受时间、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存在着各种问题和缺陷。其中最突出的问题是水文水资源监管不力,造成了大量的资源浪费和损失。目前,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水文水资源的数量和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如果不更新和改革水文水资源管理模式,将影响水文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为此,本文探讨了水文水资源信息化建设与管理,运用先进的现代管理手段,建立科学高效的管理模式,以提高水资源的配置与利用效率,促进节约型社会的建立。
        1水文水资源建设项目的特点
        随着社会、经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工程建设与管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建设过程中,大部分水文水资源设施建设都是在复杂的地理环境中进行的,这与河流的流向和分布密切相关。水文水资源建设项目总体工程设施齐全,能够应对各种情况,工程设施和站点众多,覆盖面广,但在交通和通信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同时,艰苦恶劣的环境、非集中的设施、交通和通信等加剧了建设设施的难度。
        2水文水资源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2.1建设主体不明确
        目前,在水文水资源信息化建设中,其管理系统存在一些问题,导致建设主体模糊。其中最突出的问题是在建立市级水文水资源管理机构时,一些地区根据当地流域划分管理机构,导致市级水文机构管理当地大部分水文工作,各地区管理沟通不畅,不利于水文水资源管理,影响水文水资源信息化建设。
        2.2监测设备陈旧
        在其他发达国家,一些高质量、高效率、高科技的设备和仪器已广泛应用于水文监测,促进了水文水资源信息化建设。然而,在我国水文监测过程中,现有的水文监测设备陈旧、操作简单、质量差、效率低,影响了监测人员的工作效率,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水文水资源信息的建设。
        2.3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有待加强开发利用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水文水资源信息化建设离不开计算机,管理系统通过计算机图形学、三维模拟技术、数学模型和网络技术实现水文水资源信息的采集和自动监测。管理人员对收集和监测数据进行分析,针对一些突发事件,可以看出计算机在水文水资源信息化建设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利用计算机进行水文水资源信息的采集和监测是水文水资源信息化建设的最基本方式,改变了水文监测数据提交的原有形式,缩短了数据采集阶段的时间,提高了水文数据的处理速度和准确性,为防洪指挥、水资源管理与配置、水质水土保持监测等提供足够的数据支持。
        2.4信息化系统建设资金投入少、数据多、共享难
        在水文水资源信息系统建设中,资金投入不足不利于水文水资源信息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在建设项目开发的初期,各个系统的运行和资金不明确,系统的适用范围有限,各个系统的组织结构也比较分散。同时,海量复杂的数据不能得到有效的利用和实时的共享。由于各部门、各地区、各领域对数据的需求不同,各部门难以独立进行系统的建设和数据处理。
        3水文水资源信息化建设的要点
        3.1网络系统
        网络系统在水文水资源信息化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能够实现水文水资源数据信息的资源共享。计算机网络要满足数据、图像、视频、音频传输的需要,覆盖广泛、完整、实时的水文水资源监测与反馈,实现资源共享,加快水文水资源信息化建设与管理。

同时,网络系统可以利用全球定位系统实时定位和跟踪监测点,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对采集到的监测数据进行收集、分析和处理。此外,仿真技术可以集成到数据和图像,使用统一的数据管理和存储标准。
        3.2采集与传输数据信息系统
        在水文水资源信息化建设中,有必要建立一套较为完整的水文水资源数据采集系统,包括水位数据的监控、录像等,以便对各区域的水文水资源情况有详细的了解。数据传输主要通过通信网络进行,而传统数据传输主要依靠数字微波通信网络、超短波无线通信网络等,如今,无线宽带连接系统得到了广泛应用,这种方式能够满足大量数据、图像、视频、音频传输,同时速度更快,能够有效地实现数据传输。
        3.3水文水资源信息化建设中常用信息化技术
        3.3.1 RS技术
        RS技术在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它不仅可以用来监测和预测特定地区是否会发生干旱,而且可以用来监测不同地区的水质,分析土壤是否已经被侵蚀,说明RS技术的广泛应用对防御和减少自然灾害的影响有一定的效果。在我国,RS技术主要应用于灾后重建、防洪等方面。RS技术能够快速、准确地获取水文信息,对防汛具有重要意义。RS技术也广泛应用于作物缺水指数模型、植被指数模型等。RS技术的主要优点是:RS技术可以自动调整监测内容,监测结果更加准确,可以为相关人员提供准确的数据。RS技术不仅可以收集不同地区的水文和水质信息,而且可以用于特定地区的水质监测,对水污染的确定和水污染防治对策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
        3.3.2 GIS技术
        GIS技术称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可以用来处理特定区域的数据,组织、存储和分析数据。通过GIS技术的应用,我们可以预测未来是否会发生自然灾害,并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策略,减少灾害对人民和社会的负面影响。此外,利用GIS技术可以对某一地区的水资源储量进行监测和分析,预测未来的洪水灾害,制定防御策略。
        3.3.3 GNSS技术
        全球导航卫星系统技术具有自动化、精确化、全天候等优点,自发明以来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目前,卫星导航技术已应用于工程测量、水文测量、土壤质量测量等诸多领域,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全球导航卫星系统技术通过水利信息、空间地理位置信息以及特定位置的数据采集和存储,提供导航、定位、授时、通信等服务。利用全球导航卫星系统确定其位置,以便成功地完成特定地点的地形测量。另外,全球导航卫星系统技术具有双向通信的功能,可以实现信息的快速传输。利用全球导航卫星系统技术可以在不同的区域采集和存储数据和信息,并及时将信息传输到管理中心。有关人员应当制定防灾救灾措施,减少自然灾害对人民和社会的不利影响。
        3.4做好水文监测设备管理工作
        为保证水文监测设备的稳定、安全运行,有关人员应加强水文监测设备的管理。此外,应尽可能选用国内外先进的水文监测设备,提高水文水资源信息的监测效率和质量,为水利工程的建设和发展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同时,要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提高水文监测设备的利用率。为了保证水文监测设备的长期稳定运行,应加强对这些设备和仪器的维护,发现故障后及时进行维护。
        结束语
        中国虽然水资源丰富,但大部分水资源集中在东南部,而且中国作为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人均水资源严重短缺,水污染严重。在这种情况下,必须加强水文水资源管理,为水利工程的正常运行和管理提供准确的信息,确保水利工程的正常稳定运行。总之,水资源是人们生活和经济发展的必需品。为了充分发挥水文水资源的功能,应积极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加强水文水资源信息的建设和管理。
        参考文献:
        [1]孙傲.水文水资源信息化建设的要点分析[J].工程建设与设计,2020,(4):124-125.
        [2]张晓冬.水文水资源信息化建设的要点分析[J].都市生活,2019,(3)
        [3]韦贤彬.水文资料在线整编系统设计与应用[J].水利信息化,2018,(3):61-6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